科學家揭示:吃虧的人將獲得精神和物質的回報,你相信嗎?

生態號


科學家揭示:吃虧的人將獲得精神和物質的回報,我當然不相信!

現在有的科學家真的是閒極無聊,竟然開始研究這樣無聊的問題。吃虧是福,顯然構不成一個科學問題。最多隻是一個人際交往的規則。其出發點是人都是經濟動物,因此都有維護自身權益的本能。因此,適當淡化自己的得失心,可以減少與其他人的矛盾。但是,實際上事情根本沒有這麼簡單,有的人佔便宜以後會心存愧疚,從而能夠回報別人。但是,有很多人,得了便宜還賣乖。甚至還要說你傻!顯然,吃虧到底是不是福,完全和人性有關,和科學毫不沾邊!

至於該項研究的方法,就是通過發放一些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也顯得和科學毫無關係。因為這完全是社會調查的套路。且不說樣本量到底夠不夠,就說很多人回答這樣的一些問卷,也不可能是出於科學的態度和目的。因此,最終的結果自然也就是一個完全不可靠的結果。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很多人雖然號稱推崇科學,實際上就是扛著科學的大旗來進行非科學活動,來獲取自己的利益。比如最近的“量子針灸”也是一樣的情況!相關部門必須予以堅決制止!


地震博士


老人經常會教育孩子說:吃虧是福,不用計較眼前的得失,吃小虧就是佔大大便宜。但也有古語講: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能碰到一些明顯會導致損失的事件,對這些事件的決策理論,在心理學上也是研究的熱門對象。題目中談到的研究就是其中一項,探討在面對例如“無酬加班”這樣的吃虧行為,人們對單一損益選項時,選擇行為對今後不可預期的生活情境中的獲益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年紀較大,以及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群對吃虧是福的說法更加認同,對於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對此認同較低。這個結論也可以理解,過來人肯定感觸更多,對於成功人士必然會談吃虧是福。所以該研究總體的結論也比較雞湯,就是人要看中長期利益,例如選擇加班對事業的長期加分。

值得注意的,這個吃虧的選擇是建立在對眼前利益的忽略,考慮長遠目標以及將來的物質回報的基礎上,並不是意味著一起吃虧就是福。故意選擇沒有回報,故作姿態的吃虧,甚至放棄自己應得的利益和權利,這樣也不會有福報的。

另一方面來講,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最近的高鐵座霸事件就很明顯的看出,這世界上不良之人還是很多的。

所以,還是少提一些雞湯言論,個人應得的權利就應該爭取,對壞人的惡行就該懲處。不能抱著吃虧是福的心態,讓好人流淚,壞人得意的笑。

歡迎評論,關注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首先這個事不是胡扯的,現實當中確有其事,中國科學院的一個研究所,和山東師範大學的一個博士,在不久之前探討過這個話題,研究人員不僅做了問卷調查,還追蹤了一些名人們的吃虧往事,他們要驗證一個人在吃過虧之後,是否會在一個不定期的時間之後,得到一些回報,結果這個理論是成立的。

那麼這個研究認為,吃虧是福並不是一句空話,因為福就是所謂的回報,而回報有兩種,一個是物質上的,一個是精神上的,當一個吃了虧之後,他會得到當下的精神回報,以及一個不確定時間的物質回報,例如當你被騙了,你得到教訓就是當下的精神回報,而當你下次再遇到這種事的時候,就可以避免一一些財產損失等。

當然了,這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但大概的意思就是這樣,因為這個話題只是一個科學研究,它沒有什麼嚴謹的科學理論在裡面,而且這個理論很多人都聽過,但我們常說的吃虧是福,更像是一種社會經驗,當一個人初出茅廬,進入社會的時候,如同一張白紙,只有吃過虧上過當,才會明白這句話的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所以這個理論應該是成立的,當一個人吃過虧之後,確實會獲得相應的回報,但這個理論更像是一種哲學概念,這種概念的本質,還是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一種關係,當一個吃虧上當之後,自然就會吸取教訓,所以吃虧是福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社會經驗的增加,這種社會經驗,確實會讓人得到一些東西。


科學薛定諤的貓


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實實在在的研究。

這個研究主要是靠問卷調查進行的。我找到了這篇論文,看到了調查問卷裡面用來舉例的問題,比如說有一個問題是:“你因事借用了同事 A 的車 1 天,還車時你準備給他 100 元的燃油費,結果對方沒有要這 100 元錢,請問你是否會再找個機會把錢給同事?

這樣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在評估一個人面對吃虧還是不吃虧的時候,是怎麼選擇的。然後把他們的選擇,跟一個人的人際接納程度和未來可能獲得的包括晉升機會、賺錢機會聯繫起來,這樣的研究成果就構成了這個研究的結論:吃虧的人相對而言更容易獲得精神和物質回報(結果在下圖中展示)。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這種回報會越來越明顯。

這個結論其實很好理解,只要把吃虧還是不吃虧換成“傾向於長期利益”還是“傾向於短期利益”就一目瞭然了。所謂的“吃虧”實際上代表的就是一些人不是侷限於眼前的利益,而是把自己的目標放在長遠利益上,這些利益當然不一定是經濟利益,也有包括長久的人際關係、心裡滿足感等心理上的收益。

很顯然,如果只是斤斤計較眼前的利益,放棄長遠的目標和與周圍人之間的和諧關係,那麼最終的結果反而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吃虧是福”只是一個概括的說法,但並不準確

為了把最後的結論說的大家都能懂,所以作者用了“吃虧是福”這個俗語,但是實際上並不準確。

首先,這個結論不是要你主動去吃虧。

“吃虧”本身不是福,而是說在面對“吃虧”的態度反映了一個人的眼光和素質,而人的眼光和素質才是決定了這個人有沒有福的根本因素。簡單說,一個人善良、慷慨、有長遠目標的人,就算他這輩子一點兒虧不吃,他依然是一個“有福”的人。

其次,吃虧不一定有福。

現在一些人平時做盡了齷齪事兒,整個就是髒心爛肺,到了頭了,忽然幹起慈善事業了,或者低級一點兒,搞點兒“放生”之類的風雅事情,想給自己積點兒德。但是,一個人本身的素質和心態決定了你這個人的未來,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是什麼樣的人,不會因為你偶爾乾點兒好事兒就讓你未來財運大發,你乾的那些所謂的好事兒叫“虛偽”和“偽善”,不叫“吃虧是福”。

↑偽善的放生↑


SilentTurbine


不是太相信。原因有三:一是研究人員是否可稱得上是科學家?二是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學?三是結論是否太絕對?

不否認也不打擊研究人員對社會現象、心理現象的研究。但一切研究要建立在科學、客觀、全面、真實的基礎之上。

片面的研究只會得來片面的結論,很難令人信服。如果再批上科學的外衣,只會讓大眾對科學不再信任。

看了有關的資料,這個研究主要是靠問卷調查進行的。

比如問卷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因事借用了同事 A 的車 1 天,還車時你準備給他 100 元的燃油費,結果對方沒有要這 100 元錢,請問你是否會再找個機會把錢給同事?”

這種問題是一種由點到面的評估方法。實際上就是測評一個人面對吃虧還是不吃虧時如何選擇、如何作出決定。然後根據他們的選擇、決定,推測一個人的人際接納程度和未來可能獲得的包括晉升機會、賺錢機會。

建立在問卷調查基礎之上的研究,最終得到這樣的成果:吃虧的人更容易獲得精神和物質回報。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回報呈增長趨勢。

這個結論其實可以換個說法,可以把吃虧理解為“傾向於長期利益”,不吃虧理解為“傾向於短期利益”。也就是說“吃虧”實際上是有的人眼光長遠,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短期利益。“不吃虧”實際是有的人眼光短淺,只顧及眼前利益。

於是,“吃虧的人將獲得精神和物質的回報”,可以理解為有的人放棄了短期利益,而著眼長遠的利益,一段時間後,獲得了豐富的回報。有的人斤斤計較眼前的利益,放棄長遠的目標和與周圍人之間的和諧關係,最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再回到觀點上,只所以不認可這個觀點,是因為:

首先,我們不能鼓勵或者暗示他人主動去吃虧。

“吃虧”本身不是福,“吃虧”的態度反映了一個人的眼光和素質,而人的眼光和素質決定了這個人有沒有回報。也就是說,一個善良、大度、慷慨、遠見的人,就算一輩子不吃虧,也會有很好的回報。前一陣子的崑山正當防衛事件,難道我們要鼓勵騎車人逆來順受,任人欺凌,期望當時吃虧以換取以後的回報嗎?

其次,吃虧不一定有回報。丟了一個手機或者錢包,將來會有什麼回報?如果相信有回報,我想那其實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


金魚世家


這個事怎麼說呢,確實在不久之前,中國科學院的一個心理實驗室,和山東師範大學博士趙翠霞博士,一起探討了吃虧和回報之間的關係,他們通過大量的調查,以及一些經驗總結之後認為,吃虧是福是有道理的,所以如果你認可他們的研究結論,那麼這個問題就是成立的,而反之則不成立。

其實這個理論,並不涉及到什麼科學實驗,而且它也無法用科學實驗證明,研究人員主要還是通過調查的方式,例如研究人員曾經研究過一些名人們,這些名人們在成名之前,多多少少都吃過虧上過當,但吃虧帶來的教訓,卻讓這些人越來越成熟,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吃虧似乎真的有用。



另外這裡還有一點,研究人員認為,人在吃過虧之後,會立刻得到一個當下的精神回報,如果沒錯的話,這個精神回報就是所謂的教訓,這個教訓告訴你,你受騙上當了,另外你還有可能得到一些物質上的回報,但得到的形式和時間不好說,可能是明天,明年,甚至幾十年以後。


最後吃虧是福這個事,可能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年輕人的心目當中,已經沒有市場了,現代的年輕人,很難普遍接受這個理念,而且吃虧從本質上來說,它就是一個社會經驗的積累,當一個人走的路多了,他自然就知道哪條路能走,哪條路不能走了,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成立的,但和科學的關係不大……


種植恆星


回答:吃一分虧,受無量福。天下沒有白吃的虧,願意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吃虧多了,總有厚報,喜愛佔便宜的人,定是佔不了便宜。但要吃明虧,不要吃暗虧。人與人交往中,逢名利,多謙讓別人,不把利益看得太重……♥

吃虧是否是福,關鍵在於對吃虧的態度。吃虧後,愁腸百結,鬱鬱寡歡,甚至,捶胸頓足,怨天尤人,是禍。如果吃虧後,能以平和之心,泰然處之,把吃虧看成一種寬容、一種成長、一種收穫。那才真是福。

學會吃虧,善於吃虧,樂於吃虧,這不是無能、無用和無知。而是一種精神、境界和智慧。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德不高者不甘吃虧,心不誠者不願吃虧,品不正者不肯吃虧,行不端者不能吃虧。”智慧的人才甘於吃虧,高尚的人才樂於吃虧,偉大的人才肯終身吃虧。





手機用戶7346311102團


我給你們講個真實的故事,證明吃虧是福。我在某個企業管理百十號人,同樣和我作一樣工作還有兩個人,他倆也管理百十號人。在發展企業的路上我們走的不是一個路子,他倆為了掙錢不擇手段,賄賂上級,打壓我的企業。我是個守舊的人,所以我被他們打敗了,於是我自動出了局。不到半年,他們兩個人,一個得了腦梗,之後癱瘓便死掉了。另一個騎車摔成植物人,不久也死掉了。我不記他們的仇,也不喜歡這結果,相反還很同情他們。我不標榜我是什麼好人,但我只想說,惡善必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當然,我也不能咬定人家是因我而遭報應,我也確實讓他們害的不輕,但不足以成為論據。但他們的人品肯定是有問題的,比如其中一個人是發煤炭給買家的。原煤裝上火車皮,他會接上自來水管,往車皮上灌幾噸水才罷休!這種人就不僅僅是對我一個人使絆子了,這是對他整個人品的一種因果報應。我是吃了不少虧起碼我有繼續奮鬥的機會,可他們,什麼也沒有了。掙了一輩子錢,全都改名易姓了。所以,奉勸大家,做個好人吧,吃虧就是福!


春煙舒雨


這就是能量的作用,吃了虧不計較就是在發出正向能量,大宇宙就會回虧你能量,能量就是場,當你的能量場保持比較正的狀態,就會改變周圍的場,也就是轉運,反之也是同樣道理,這在佛學裡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林71616529


不管科學家是用什麼方式,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只相信自已的經歷。如果讓我對廣大青年說句真心話,我覺得:千萬要養成不佔別人便宜(包括公家的便宜),不給人添麻煩的好習慣。但對這個結論,還是不要冠以科學的名義更好一點!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不要愛見人家的東西"。成人以後又說:“本本分分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憑本事吃飯,靠辛苦賺錢。"應該說這樣做已經夠了。但是,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腦子裡形成了"寧可天下人負我,我決不負天下人的"思想。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不管是與家人,親戚,朋友,同事交往,寧可自己吃虧,總想把便宜和方便讓給別人。

目前,我已退休多年,雖然這種思想深入骨髓,很難改變,但總結自己大半生的經歷認為:吃虧的人精神上有回報。吃得下飯,睡得著覺;走在街上,坦坦蕩蕩,不怕背後有人指著脊樑罵你。但從物質上講,凡吃虧的人,多數自信滿滿,往往不留後路,總相信什麼時候也不至於沒衣穿,沒飯吃。到目前為止,自己總認為沒有得到什麼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