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數據:95後偏愛網際網路,今日頭條與騰訊阿里位列前三

· IT互聯網最受95後偏愛,985、211高校人才扎堆

· 互聯網大廠熱度高,今日頭條趕超百度與AT位列前三

· 近四成畢業生未從事本專業工作

· 95後關注自我成長:會因喜歡的產品而選擇offer

· 選城市:人才政策難收買,關鍵還得薪資高

隨著畢業季的到來,一大批“95後”陸續進入職場。作為職場新秀,他們更關注哪些問題?他們想pick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公司?

在保障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的前提下,大街網梳理了截止到2018年8月大街app上已有的95後用戶行為軌跡的數據積累,在選取的3350份用戶樣本中,進行了一次調研——探尋你的求職基因——大街網95後求職意願調研》(以下簡稱《報告》)。我們發現,作為伴隨互聯網發展而成長的一代人,他們的選擇的確 “大有說道”!

· IT互聯網最受95後偏愛,985、211高校人才扎堆

大街数据:95后偏爱互联网,今日头条与腾讯阿里位列前三

2018年應屆畢業生實際簽約和期望就業的行業

報告顯示:對95後最有吸引力的行業是IT/互聯網/通信,這不僅是他們心中最期望進入的行業,也實際簽約人數最多的行業。同樣較受歡迎的行業還有金融類、廣告傳媒、教育文化,不過像金融類和教育文化等專業度要求高的行業,其實際簽約人數少於期望就業人數,呈現供過於求的競爭局面。

供需相對平衡的是傳統行業,如消費品、商業服務、房地產,這些行業的期望進入和實際簽約數基本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IT/互聯網/通信行業的實際簽約遠大於期望就業。一方面,IT/互聯網/通信行業處於上升期,對年輕勞動力有很強的吸納能力,另一方面,除了研發技術崗位,互聯網的產品和運營崗並沒有完全匹配的大學專業,包容不同專業背景的畢業生加入,可能也是導致最終簽約人數多的原因之一。

大街数据:95后偏爱互联网,今日头条与腾讯阿里位列前三

不同行業對95後的簡歷錄用情況

大量年輕人才的湧入,是一個行業生產效率和創新活力的重要保障。而名校學生能力強視野開闊,就業選擇範圍廣,他們的擇業選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大街網數據表明,985院校佔比最高的行業是IT互聯網。在其錄用的95後人群中,超過一半來自985院校,211院校率更是高達80%,居於各行各業人才密度的首位。

讓人意外的是,歷來都是就業大熱門的金融行業,985院校率剛剛超過30%,准入門檻比起互聯網遜色不少,對95後精英人才的吸引力稍顯不足。

· 互聯網大廠熱度高 今日頭條趕超百度與AT位列前三

大街数据:95后偏爱互联网,今日头条与腾讯阿里位列前三

2018年8月大街app中互聯網企業搜索次度 (單位:千次)

從95後學生用戶在大街app的搜索熱度可以看出,互聯網大廠受到更多關注。而其中騰訊和阿里位居榜首,同為“BAT”的百度卻位居第四。近幾年,百度一直處於流入量最高卻人才淨流出的尷尬狀態。2017年百度共流入6483人,離開5909人,平均每招入100名新員工,就有91人離職,流動率之高令人咂舌。

大街数据:95后偏爱互联网,今日头条与腾讯阿里位列前三

2018年8月大街app中頭條職位JD點擊量超過百度 (單位:千次)

值得一提的是,替代百度第三名位置的是今日頭條。自2017年起,今日頭條發展勢頭強勁,帶領著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等平臺,強勢收割線上流量,不久前抖音的國內日活更是達到1.5億。

往年由BATS社會化媒體巨頭(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新浪微博)引領的格局,如今已被以智能算法見長的今日頭條(即字節跳動/ByteDance)所打破。可以說頭條能在95後心中的地位一路走高已在預料之中。

據媒體報道,今日頭條2018年校招技術offer32萬起,最高可以拿到100個月年終獎,在薪資方面可以說是行業內最有競爭力的企業。在2019年校園招聘,今日頭條索性一次性放出5000+offer,數量是其他大廠的2~3倍規模如此之大的人才需求量可能會讓頭條的搜索熱度繼續飆高。

而同為“TMD”的滴滴,則掉出前六,僅僅排名第八。2016年校招季的滴滴是風光的,大預算的宣推和高曝光度讓滴滴在高校招聘會上風頭一時無兩。但在2018年,儘管滴滴目前憑藉著發展穩定係數高、應聘難度及競爭壓力略低的優勢仍在大量校招,

滴滴在一眾年輕群體尤其是95後學生心中,已經不再是投遞簡歷的必選項。

大街数据:95后偏爱互联网,今日头条与腾讯阿里位列前三

互聯網行業不同崗位的招聘需求分佈

互聯網行業人才具體在做什麼呢?在互聯網企業的招聘崗位中,技術類崗的招聘需求量是最大的,為22.52%,佔到所有崗位的四分之一。其次是市場銷售類,佔到了20.47%。而從薪資水平來看,技術類崗位無論從薪資還是漲幅,都高於其他崗位。

這種情況下,隨著越來越多優秀人才湧入技術崗,部分熱門技術方向的人才供需關係難免失衡。根據2019校招多家互聯網大企業的最新數據,今年算法方向已經嚴重供大於求,投遞量和需求量的比例高達10:1,競爭十分激烈,而前幾年熱門的客戶端方向,投遞卻很冷清。今日頭條的HR為了吸引客戶端人才,在今年九月初公佈校招政策,安卓、iOS研發方向入職滿一年即可獲得相當於3個月工資的簽約金,人才緊缺程度可見一斑。

大街数据:95后偏爱互联网,今日头条与腾讯阿里位列前三

2018年互聯網行業主要崗位平均招聘薪資(單位:千元)

高新技術類崗位不僅人才需求量巨大,在薪資上也展現出碾壓性優勢。《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技術研發、產品崗位人才的平均薪資分別達到1.45和1.37萬元,平均薪資增幅均超過5%。從互聯網到傳統制造業,各行業中技術、產品人才的薪資優勢愈發明顯,這一點在技術密集型行業上表現尤為集中。

· 近四成畢業生未從事本專業工作

在對已就業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調研中發現,有38.76%的已簽約畢業生表示簽約崗位與所學專業並不相符,近四成人的工作與專業不對口。

大街数据:95后偏爱互联网,今日头条与腾讯阿里位列前三

2017年畢業生實際簽約專業對口情況

同時,調研數據發現專業對口率呈下降趨勢,同比去年小幅下降了3.6%,反映出年輕學生群體就業時更少受到專業的限制。

這個現象的出現,一方面反映出目前高校的專業設置和市場用人需求之間,依舊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結構性矛盾;另一方面,受到“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粉絲經濟”等商業模式和新興產業的影響,跨領域、多元化人才需求持續上升,給予了大學生更多的就業機會。

· 95後關注自我成長:會因喜歡的產品而選擇offer

大街数据:95后偏爱互联网,今日头条与腾讯阿里位列前三

求職過程中95後最看重的因素

95後最關心自我成長,62%選擇了“學習前沿知識和技能”。當然,薪資和辦公環境也是他們求職時著重考慮的要素,追求體面是永遠不過時的需求。

不過,大多數95後並不過於追求“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只有37%的學生選擇了這個選項,這個數字也是大街歷年大學生就業調研以來的數據最低。這意味著,比起一份穩定可預期的工作,95後更容易被蘊含多種可能性的工作吸引,這對部分主打“清晰職業發展路徑”的傳統專業機構來說是個壞消息。

95後們關注自我成長,相信個人奮鬥,偏好靈活的晉升管理機制,如何對95後展示職業的豐富多樣性,可能會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招聘命題。

大街数据:95后偏爱互联网,今日头条与腾讯阿里位列前三

求職產品影響力對擇業時公司偏好影響

為自己喜歡的產品而定下offer,在95後群體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調研數據顯示,66.69%的學生表示,產品的影響力肯定會影響擇業時的公司偏好,31.84%的學生傾向於把產品影響力當做選擇時的一種參考,只有不到2%的極少數同學表示根本不會受產品的影響。總體來說,大多數95後在擇業時會受到公司產品形象的影響。

95後注重個性化的自我表達,願意為興趣買單,當95後使用互聯網產品時,“愛嚐鮮”、“追潮流”是他們的用戶標籤,當95後求職互聯網公司時, 他們更傾向於選擇那些別人聽到會“WOW”的公司。

嗶哩嗶哩和知乎,曾因其獨特的產品調性拉了很多年輕群體的好感。到2018年,短視頻強勢崛起,年輕人逐漸走入抖音的時代。與此同時,抖音背後的今日頭條在95後心中的地位裡水漲船高,成為畢業生求職視野裡的TOP選項。

大街数据:95后偏爱互联网,今日头条与腾讯阿里位列前三

2018年今日頭條在大街app的搜索次數變化表

從圖表可以看到,“抖音”的指數曲線和“今日頭條”的搜索熱度曲線有較高的重合度。隨著抖音在百度等搜索平臺上的熱度飆升,今日頭條在大街網上的搜索次數也呈漸升趨勢。

目前抖音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75個語種,位列40多個國家的應用商店前列。據今日頭條的公開資料顯示,其員工平均年齡還不到27歲,這群年輕人創造的產品,打破多種文化在全球流行,審美意義上“年輕活力有態度”的抖音,證明了95後表達自我的強需求。

對95後來說,工作並不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他們更願意把工作和興趣結合起來,在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彰顯自己的個性。

沒有什麼能比一份offer更能證明“你是誰”,把興趣和個性做成自己的事業,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 選城市:人才政策難收買 關鍵還得薪資高

2018年以來,西安、成都等二線城市的搶人大戰如火如荼,優惠的政策吸引很多一線城市買房落戶。不過,95後對此不太感冒,比起優惠的人才政策,他們還是更看重薪資和城市前景。

大街数据:95后偏爱互联网,今日头条与腾讯阿里位列前三

選擇就業城市時95後最看重的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95後學生在選擇就業城市時,69.45%的應屆畢業生認為工作城市的“工資水平”最重要,其次是“城市未來發展前景”,得票率為43.38%——關注眼前的收入,也關注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屆大學生關心個人發展等現實問題,至於文化、環境、政策等城市軟實力,至少對年輕的95後還沒那麼重要。

跟隨“新一線”城市落戶、購房等優惠政策的步伐,企業也相繼在正在崛起的“新一線”建立子公司、分公司,甚至新設區域總部。

華為遷都松山湖,字節跳動也在杭州、成都、武漢、廈門等城市設立了研發中心,近年來眾多知名企業紛紛佈局準一線城市。想兼顧職業發展的大平臺和相對舒適的生活居住體驗,準一線城市的大公司分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很多人看好95後,因為覺得這群互聯網原住民自發地帶著這個時代的特質。他們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消費形式,都可能決定今後中國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發展進程。

有野心,但不傲慢,愛自由,但不散漫。95後重視薪資的同時也注重自身發展價值,擁有鮮明個性的同時還有更強的職場適應能力。他們就這樣帶著這個時代獨有的印記,興沖沖踏入職場。相信互聯網行業的下一個全新風口,就在這一代人的年輕動能中被再次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