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民辦教師,現在已有相應學歷與教師資格,是否能直接轉爲在編呢?

三尺講臺站一生


進入80年代,尤其是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1986年之前的幾年,農村中小學學齡兒童大量入學,僅靠公辦教師已無法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因此全國許多地方開始招錄民辦教師。像我所處的地方,1984年8月從全縣210名高考落榜生中通過考試錄用了32名,在原縣紅專學校短期培訓次年上崗任教。

就是這些80年代初、中期招錄的民辦教師,在“普九”和農村“掃盲”教育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教人發【1992】41號文件以後竟然有了1984年12月31日的“政策界限”,是80年代被縣聘且已經工作了好幾年的民辦們成了“計劃外民辦教師”。直到2003年9月大面積實施清退民辦教師,有的有幸留下來,也有的被清退了而學校確實缺教師,又“返聘”回來,繼續任教,做了改變其稱謂的代課教師。

的確,這些代課教師至今任教已達30多年。30多年裡,他們兢兢業業的工作,任勞任怨的奉獻,為了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也為自己以後能轉為公辦教師,省吃儉用,通過自學、函授取得了相應的大專文憑及資格證書。可是這些自身的條件還不能是他們實現身份的轉化。就是在“凡進必考”的就業原則下,雖然達到了要求的學歷,但因年齡等等的限制,還是連報名考試的資格也沒有。因為本身就是代課教師,那個“政策界線”的口子始終沒有開。這些大學文憑的代課教師只能默默地做臨時代課人員,等待著。

不過甘政辦【2017】144號文件後,所轄平涼市六縣一區900多名2003年9月25日以前縣聘任教至今且有相應學歷(小學任教有中等師範、中學任教有大專以上)的經個人申請、組織審核並通過考試,今年3月已全部轉為公辦教師,實現了“民轉公”的夢想。

相信甘肅的這股春風,會吹遍全國。在崗的代課教師們,還須繼續堅守,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為生活而提神


對於民辦教師該不該轉為在編人員,我個人認為應該,理由有:


一、教學經驗豐富

雖然八十年代是高中文憑,但是那個時代的高中完全不亞於現在的一般大學,能考取高中的人都不多。而且隨著教學的需要,也取得了相應的學歷。他們從教了那麼多年,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這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法比的。

二、為教育奉獻了一輩子

俗話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八十年代你們民辦教師,他們為了教育事業,奉獻了他們的青春,默默無聞的為教育事業奉獻了一輩子,對於他們的功勞,國家不應該否定,應該讓他們進入編制,享受編制教師該有的待遇。

當然,我說了也不算,畢竟國家的政策是1985年以後就沒法再轉正了。不過,有的邊遠地區會有地方政策,讓代課教師參考,代課教師只有通過考試才能被錄取。



這種政策也是十分少見的,不知道國家後期會不會有新政策。真心希望國家能有新政策針對農村代課教師!不然就真的太不公平了!

你希望代課教師轉正?歡迎各位留言討論!

我是“山村老師看教育”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見!如果喜歡請不要吝嗇你點贊和關注!


山村老師看教育


我認為在編不在編只是個形式手續問題,在編的學歷水平未必高,不在編的未必差。那時原民辦很多在教育局也是有編制的,最後不也是被一刀切辭退了嗎?原民辦教師很多都是高中畢業,他們吹拉彈唱琴棋書畫比現在的大學本科生強得多,學歷又能證明什麼呢?我只是認為原民辦教師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沒有原民辦教師的青春付出就沒有我國今天教育事業的發展。現在他們老了失去了勞動能力,國家應高度關注他們,這樣即體現了黨和政府關懷教育前輩也增強了尊師重教的氛圍。


裊裊炊煙7


說得太對啦,原民辦老教師把最好的青春獻給了教育事業,當時國家須要我們的時侯,都兢兢業業,為國家培養大批的人材,中國的繁榮富強對原辦教師的貢獻是分不開的,我們付出的心血,未能得到回報,現在我們年已花甲,生活無依靠,國家難道沒責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