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鏈|《南方人物周刊》:區塊鏈走到台前包含太多戲劇衝突

“《南方人物週刊》:區塊鏈走到臺前包含太多戲劇衝突”

艾鏈|《南方人物週刊》:區塊鏈走到臺前包含太多戲劇衝突

知名雜誌《南方人物週刊》在4月23日出刊的封面故事中,以“區塊鏈浪潮”作為標題,對當下火熱的區塊鏈進行報道。對於區塊鏈,記者在封面寫道“越來越多的人,在不同力量的裹挾下捲入其中,主動或被動”。有意思的是,對區塊鏈,儘管很多業內大咖在區塊鏈領域涉獵多年,但對很多基本問題的看法仍截然不同。以下為文章內容摘選:

陳偉星(快的創始人)的觀點同樣旗幟鮮明,“區塊鏈的改變不是去中心化的問題,是如何解決公平性問題和勞動者激勵的問題。你不能以賺錢論英雄,不是以獨角獸論英雄,要以改進了多少社會缺陷來論”;“任何新技術的發展,都需要一個完善的過程,每一個問題,都是創造者為世界做出貢獻的大機會。優秀的方案是競爭出來的,從劣質到優質,走向美好的結果。”

即便不在這個行業,你也多少曾感知到這股“狂熱的情緒”。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可能已記不清你的朋友圈何時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出現“比特幣”、“區塊鏈”、“ICO”,由之衍生了“去中心化”、“點對點”、“分佈式賬本”、“智能合約”等枝丫繁複的詞彙體系。

各種“區塊鏈”名目的社群遍地開花,區塊鏈開始成為段子手和表情包的時新素材,似乎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或被動地在不同力量的裹挾下捲入這場浪潮中。

也許誰都沒有料到,一個技術走到臺前的過程會伴隨如此多的戲劇衝突,夾雜其中的有暴富的傳說、認知的壁壘、未知的誘惑、泡沫的破碎以及對人性的複雜註解。

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

艾鏈|《南方人物週刊》:區塊鏈走到臺前包含太多戲劇衝突

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

艾鏈|《南方人物週刊》:區塊鏈走到臺前包含太多戲劇衝突

有很多區塊鏈的創業團隊,他就是想做一個去中心化的商業集群或者商業基礎設施,來服務於各種各樣的商業環境。它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再往前走,走的時候又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這才是做事情的樣子。但是現在有些團隊一上來就說,要搞一個能徹底顛覆世界的東西,但眼高手低,看不到任何計劃。”在曹寅(能源區塊鏈實驗室創始合夥人)看來,真正決定一個公司能走多遠的還是創始人的初心。

“在區塊鏈這個行業的生態其實尤其明顯,合作尤其很重要,而且它是全球協作。”在何永(義語智能和深腦鏈共同創始人)看來,進入這個圈子不難,最難的是在圈內積累足夠的人脈,而這個過程是一個不斷交學費的過程,“你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然後也需要大家建立利益共同體,一起成長。”

火幣區塊鏈應用研究院院長袁煜明:去評價一個行業初期的各種人和現象時,社會輿論會習慣更多地從道德的尺度去衡量,看他的出發點和初心,但從理性的角度,還是應該更多地取用社會貢獻的尺度,是貢獻更大還是危害更大,看他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從結果上看是否有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