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里,蒋经国为什么要抛弃曾可达?

孤单的飞11


曾可达这个角总结起来就是愚忠而悲情的,他只会电话表达,对官场无所适从,人民网曾经调侃演员董勇接了一部“电话剧”,因为曾可达一直都在打电话给蒋经国,董勇对着电话拍了十五天。曾可达的结局让很多人不能接受,因为他正直清廉,忠于自己的理想,他这样子的人难道不应该被蒋经国好好任用吗?为什么会抛弃他?原因是曾可达太过天真,不善政治斗争,城府不深,而腐败已经深入国民党的每一个角落,牵一发而动全身。

曾可达并非忠于蒋经国这个人,而是对他的政策或者目标认同而已,他忠诚的对象既然是反腐这件事那么他的立场就已经站在穷人平民这边了。而蒋经国只是一个孝子,蒋经国的立场虽然在做反腐的事,但是作为阶级立场本质上还是属于既得利益方也就是国民党统治阶级这边的。抛开忠诚、才干不讲,在民国崩溃的大背景下,两人深层的裂痕无法弥合。所以曾可达虽然名义上的地位比较高,实际上却一直被蒋经国防范着,在蒋经国面前,他可能连个孙秘书都不如。

曾可达私卖军粮的原因就是以死相谏。在蒋经国对他失去信任,无法联系的境地,趁蒋介石飞北平见傅作义时,私卖军火。他原本想会被蒋介石直接枪毙,这样就会使蒋经国在上海能有同样的理由查孔令侃非法走私和囤货。但他失望了,没想到蒋介石没理他,蒋经国碍于宋美龄保护孔令侃,蒋经国为了不使蒋介石,宋美龄和自己产生矛盾而放弃了国家前途,妥协了。

他选择了自杀就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理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是肯定无法实现的。这也是他最后询问方孟敖对蒋经国的看法时,方为什么说蒋经国是个孝子的原因。他最后自杀那一幕真是悲凉,身边连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最后可以交心相谈的却是个共产党。

在国共内战的历史上,因为对国产党的彻底绝望而自杀的高官或者将领是比较少的,比较有名的就是陈布雷了。曾可达的原型,个人认为应该是贾亦斌和王升两个形象的糅合。贾亦斌和蒋经国产生分歧,主要是因为“扬子公司案”。1949年,他南下参加嘉庆起义,被批准为中共党员,2012年去世,是一位活到100岁的长寿军官。

王升和曾可达的身世比较像,赣南人,黄埔军校十六期毕业,在1948年陪同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王升熬到了蒋经国即位,官至上将,也活到了99岁,同样是个长寿的军官。

曾可达出身贫寒,家人都是务农的,他无法在彻底腐败的国民党之中求得生存。国民党从抗战都内战,腐败是全面的。只是因为郭汝瑰不同于其他的官员,清贫了一些,杜聿明曾经以为他是共产党的间谍,可见在国民党之中,贪污腐败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曾可达的自杀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暗示着国民党彻底没救,已容不下清廉之人。对于很多人所言的曾可达情商不足,败事有余,个人觉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曾可达这样将反腐坚持到底的人,他才是一个国家的试金石。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北平无战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视剧。

电视剧里曾可达这个人物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国民党少壮派在国民党穷途末路的时候进行的最后的努力和挣扎的失败的必然。

曾可达是“建丰同志”(蒋经国)的心腹干将,是少壮派的代表。作为国民党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铁血救国会的核心成员之一,曾可达深受“建丰同志”的信任,青睐和重用。

曾可达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协助“建丰同志”完成币制改革计划,为此曾可达在面对国民党内部的“党通局”,“保密局”等反对币制改革的势力面前试图通过“清查党产”等反腐手段逼迫反对势力就范。同时,他也一直警惕共产党地下组织破坏币制改革的危险,但是,我党已经非常清楚的分析了国民党的所谓币制改革必然失败的趋势,指示地下党静观事态,不做任何破坏和抵制。不给国民党币制改革失败留下任何可以帅锅的把柄。

曾可达的忠心,决心以及热情都是值得称赞的,他对币制改革充满信心,同时对“建丰同志”的知遇之恩也是感激不尽努力报答。

但是,最终,“建丰同志”还是抛弃了曾可达,而曾可达也在万念俱灰当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曾可达被“建丰同志”抛弃,既有“建丰同志”舍车保帅的选择,也有曾可达自己在关键时刻的选择错误。

当同样是铁血救国会成员的燕京大学青年经济学家梁经纶痛斥党通局党棍徐铁英,同时也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进行毫无遮拦的揭露和批判的时候,曾可达表现出了“政治上的幼稚”,而这种幼稚,算是断送了自己在“建丰同志”心目当中的信任,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生命。

曾可达幼稚的认为忠于“领袖”,和忠于“建丰同志”是一回事,在处理梁经纶的问题,具体的说就是在处理梁经纶的“谈话记录”的时候,轻易地讲梁经纶的谈话“原始记录”交给了蒋介石的秘书。在他看来,交给蒋介石和交给“建丰同志”是一样的,但是他没有想到,当蒋介石看到一个“铁血救国会”的骨干对国民党对他这个了“领袖”的痛斥的时候,“建丰同志”的日子还能好过吗?

在与蒋介石秘书的交往过程中,曾可达既没有实现请示“建丰同志”,事后也没有及时向“建丰同志”汇报。实际上还存有通过秘书向蒋介石邀功请赏的心思的。

这就犯了大忌。

币制改革失败了,总是需要有人背锅的,“建丰同志”被迫检讨,而作为急先锋的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铁血救国会的骨干成员,失去信任的曾可达就被“建丰同志”毫不犹豫的彻底抛弃了。


步武堂


曾可达官拜国民党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的少将督察,是蒋经国的得力助手,被派去北平调查贪腐事件。大家都知道,他都是建丰同志的代言人,直接传达他的意图和命令,对于这样一位深受建丰同志重用的人,为什么会放弃呢。必须先从蒋经国反腐行动的背景说起。

1947年国民政府物价上涨,已经造成了经济崩溃的严重局面。全国各地都举行“反内战、反饥饿”示威大游行,在此形势下国民党提出经济整改计划,蒋经国任命为上海督导区的督导员前往上海整顿市场,强力控制相关商人抬高物价。

当时上海官商勾结,市场混乱,许多官员投机倒把囤积物价,故意抬高物价,宋子文打开了广州闸门,造成金圆券大肆贬值,市场混乱……面对官商勾结黑手不断的复杂局面,一开始,蒋经国铭记父亲的训导:不反腐将亡党亡国。他想“打老虎”要除恶务尽。可是,事情并没有按他预想的发展,四大家族的力量太过强大。


宋美龄的亲外甥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也参与其中。当时孔祥熙急求助宋美龄,宋美龄亲自出马找蒋经国,但是蒋经国不为所动。没办法宋美玲直接找蒋介石,并将事情利害关系一一分析给蒋介石听,为此,蒋介石飞到上海,宋美龄抢先将孔令侃杜维屏的事情作了详细报告。


也就是说,蒋介石与这些人争斗,举国上下,国共两党也在争斗,如果蒋这时候与四大家庭发生矛盾,可能自己的位子都危险。不用说,蒋经国的计划泡汤。没有老爹,他蒋经国是无法担当重任。

以上复杂的背景,曾可达,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曾可达不仅对蒋经国衷心耿耿,也是最卖力做事的一个人,他具有很敏锐的政治嗅觉,在南京时就认准崔中石与方孟敖是共产党的人。到了北平后,五人小组的宗旨与任务,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强力坚持与推动,根本就无法实施。他是一个忠诚的执行者,却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一心想在国民党危难时期想要铁血救国、救党,也是改革派中的骨干力量。


正因如此,他也是最好的改革失败的替代者。

货币改革遇到许多阻力和难题,事必要顶着各方压力解决难题。而他要面对许多国民党中老资格的人对抗,曾可达处处都搬出蒋经国,所有行为,明确表明是“建丰”同志的命令。倘若改革成功,他是功臣,但是改革失败了,这个关键的传输者,又如何面对当时那些势力非同寻常的“老人们”?此时,蒋经国自己已经处在风口浪尖上,四面楚歌,各方夹击了,所以,一方面曾可达只是改革中的一枚失败的棋子,却是他最好的替罪羔羊。

另一方面,曾可达本来只是蒋经国身边的一名副官,被跃升为一个身居要津的少将高官,本身得益于蒋经国的赏识与重用。成也好,败也好都来自他的提拔。此时,面对如此的结局,他心灰意冷,他是一个为理想而活着的人,理想没有了,他活着也是死了。曾可达的自杀,或者也是为他自己的一生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鲸鱼电影》 海豚 答题


鲸鱼电影


蒋经国何许人也,国民党总裁蒋介石长子,是被着重培养的第二代人物,真正的天之骄子。他在党内聚集了一大批少壮派,组织称“铁血救国会”。这些少壮派对死气沉沉的国民党早已经不满,他们试图挽大厦于将倾,挽救党国的命运。

而曾可达正是铁血救国会的核心人物,他对建丰同志有着坚定的信仰,是建丰同志提出的“一手反共,一手反腐”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在被派往北平初期被蒋经国寄予厚望,希望曾可达能在北平打开局面,以利于政策的执行。


可是当曾可达一脚踏进北平的大染缸,他才惊然发觉顽固派的保守势力有多么强大,而曾可达的水平显然难以胜任这一任务。随着他工作的不断失利,被建丰同志抛弃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

首先是曾可达完全不明白蒋经国为何要释放方孟敖,并对建丰的“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关键是要用好”的方针不能真正理解。所以他一直执着于挖出方孟敖的共产党身份,将蒋经国的政策进行了有偏差的执行。蒋经国为何要用方孟敖,因为他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的儿子,而不在于他究竟是不是共产党。

所以蒋经国的目的是要利用父子关系不睦的方孟敖,让他解决宋孔两家在北平的代言人方步亭,以为自己在上海的行动清楚障碍。而显然曾可达同志没有真正理解真谛,相反他一直在调查方孟敖的真实身份。殊不知当务之急是切断共产党与方孟敖的联系,而是让方孟敖再次失去控制。

其次,在曾可达与徐铁英之流的斗争之中,曾可达的方法显然太过偏激。每一次“五人调查小组”产生意见分歧的时候,曾可达并没有办法说服其他四人,而是每次都抬出来蒋经国(在线)压制这些元老派。这无疑让蒋经国与CC等元老派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而这并不是蒋经国在现阶段想看到的,他还需要这些人在党内的支持。毕竟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曾可达的能力不足也让蒋经国对他有所保留。

而反观同为铁血救国会的王蒲忱,他的手段就高明的多。无论是面对徐铁英还是陈继承,他都用自己的咳嗽声来打遮掩,拖延时间。并在能成功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实现铁血救国会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在后期,曾可达被切断了与二号专线的联系,而王蒲忱能与二号专线联系的原因。因为在那个时候,铁血救国会在北平的实际代理人已经易主,由曾可达变成了王蒲忱。

最后,蒋经国在上海与孔令侃直接斗争,进行币制改革和反腐败斗争。此时的曾可达竟然让属下卖了十车军粮,直接触碰了军法。这是曾可达的一场赌博,他赌的是蒋经国能赢。可遗憾的是,蒋经国斗不过宋孔,他的政策破产。所以他最终选择抛弃了曾可达,让他好自为之。曾可达的信仰轰然倒塌,所以他选择黯然赴死。

这件事也说明曾可达太过理想主义,一心在捍卫着他的信仰,却总是与自己的信仰偏离,最后以身殉道,让人唏嘘。

以上。


逆流时代


蒋经国并不是抛弃了曾可达,他抛弃的是整个铁血救国会,也是他自己的理想。


曾可达的悲剧在于,他始终没有弄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曾可达一开始就是弃子。说难听点,建丰就是拿他当搅屎棍。查案什么的不重要,他只需要负责吸引火力就可以了。查案的事,交给其他的人干。比如王蒲臣,梁经伦,孙朝忠。只要是个人,不管是正派反派,智商都比他高,办事能力都比他强。

建丰同志已经提醒过很多次了,让他不要插手具体的事。问题是曾可达太实诚了,脑筋转不过来,领会不了领导的意思。后来蒋经国觉得曾可达这种清官作风,能吸引梁经伦和方孟敖这种理想主义者,还有点用。其实大家门清,曾可达比书生还要书生,百无一用嘛。

但曾可达好歹还有一个忠,蒋经国还可以暂时先留着。



作为曾可达的精神领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建丰同志就很清楚自己的身份。

名义上他是太子,实际上在那帮党国元老的眼里,只不过是个在赣南搞了几年新生活运动的晚辈罢了。老蒋先生都管不了党国的腐败,他一个晚辈能成什么大气候?

而自己的后妈宋美玲,因为有美国人的那层关系,一直在包庇蛀虫,与自己过不去。蒋经国很清楚,在父亲那里,后妈比自己的价值要大的多。美国那层关系不说,单单就是这些年宋氏那些七大姑八大妈建立的商业王国,实际就是蒋介石的党产加私产。所以蒋经国不拿鸡蛋去碰石头。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蒋介石,也是个搞制衡的高手,他乐于见到底下私斗,这样就不会有人威胁到自己的领袖地位。

所以,蒋经国需要建立自己的小团体。明面上是国防部的预备干部局,暗面里则是铁血救国会。他需要利用自己的这个小团体,去跟党国的元老对赌。



赌什么?就赌蒋介石支持哪一方!至于反腐败什么的,只不过是为了让这场赌博,显得高大上一点。本质上,这是一场新老政治势力的斗争。

曾可达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虽然被蒋经国抬到了少将的位置。但是骨子里还是小民的世界观,在他的眼中,贪腐集团是坏蛋,建丰同志是救世主,建丰同志就是神。神,也就意味着正义,而正义是不可能失败的!

可是问题在于,建丰至尊神,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正义。神表面让他做的,和实际心里想让他做的,是两码事。

可达同志,反腐反共只是借口,建丰同志的真正意图是夺权啊……

在剧中,蒋经国不止一次的想培养曾可达形成独立思考有主见的能力。问题是,他这个实在是不上道。机会给了很多次,每次都让蒋经国很失望。最后一次考验,是对待方孟敖私自劫机和梁经纶痛骂党国这两件事。

曾可达向蒋经国汇报这两件事,本来内心是想帮方、梁两人求情,但听到建丰同志要严惩两人,一时语塞,电话挂断后。在数次联系不上建丰同志的情况下,又私自与蒋介石的亲信表了态,这个态却是严惩方、梁二人。他哪里知道这其实是建丰同志对他的最后一次考验,也正是这次考验,让蒋经国决定放弃此人。

后来王蒲臣与曾可达交了底,方孟熬和梁经纶都是蒋经国实施【孔雀东南飞】计划的核心人物。孔雀东南飞,飞的是北平民脂民膏,金银外汇。方家要给他卖命搜刮;梁要给他去跟美国要钱,这两个人,谁都动不了。方和梁别说蒋经国不会处理,老蒋也不会处理。

两个需要保护的人,怎么能严惩呢?蒋经国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要保护方孟敖,曾可达却领会不了。

平心而论,曾可达是碰到个好领导,蒋经国虽然是利用他,但显然也有心栽培,可惜恨铁不成钢,烂泥扶不上墙。 曾可达,他注定不是一个人的悲剧。



蒋经国和曾可达最后的电话,实际上说了两层意思,也葬送了曾可达。

一、甩锅加施恩。我不是不管你,是我实在管不了。

可达同志,我们失败了,预备干部局也要解散了。也许我们的铁血救国会、我们国民党,很快就会写入历史。

什么意思?意思是我自身都难保,我们的组织没有了,但我把你保住了。

二、划清界线。

你这次来南京叙职我们就不要再见面了,对你有两点要求,一要守纪律,二要保重。

为什么划清界线?小蒋在上海大败,老蒋在他和元老之间,选择了后者。小蒋的小团体必须解散,必须立刻和这些人划清界限,再和旧部交往频繁无疑是自己作死。

这两点要求,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高明的手段。守纪律是政治要求,是要让曾可达相信自己不是被经国先生抛弃。

小蒋先生对自己还有要求,有要求就说明没放弃,还要启用。现在的囧态,只是形势所迫。短短几句话,塑造出了曾可达一个孤臣孽子、英雄末路的形象,激起曾可达的同情和崇拜。这个电话,让被抛弃的人心甘情愿的被抛弃,还感恩戴德并且痛哭流涕。直到自杀的前一秒,还问方孟熬,对经国局长怎么看……



蒋经国是一个政治家,方孟敖说他孝子,而实际上,他的孝是表面功夫。睿才是他的真实写照。他想把事做好,但也深知,把事做好非一朝一夕。有些事情,受限于历史局限,根本是无法做到的。

他想的是争取夺权,实现自己的理想。曾可达却是一个除了理想,百无一用的圣人心态。

曾可达的世界里,非黑即白,爱憎分明。整个剧中,他说是最辛苦最努力的人,又是深更半夜骑自行车联络特务工作,又是早餐的馒头都让给下属吃,又是在发粮现场旁的玉米地跑来跑去给建丰同志做现场直播,结果却吃力不讨好,落个被领导抛弃的下场。

曾可达的结局,其实是很多理想主义者的真实写照。当曾可达没有选择举枪自杀时。我觉得这部剧到这里,就已算是剧终了。

通观全剧,更像是一场闹剧。而这场闹剧的幕后操控者,不是别人,就是蒋介石本人。其他人,包括小蒋,不过是被其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牵线木偶罢了。


Mer86


《北平无战事》是山影团队制作的一部政治大戏,展现了国共两党为争夺天下,采取各种手段,争取民心,以期统一中国。无奈国民党腐败积重难返,组织内部相互消耗,最终失去天下。

导演、编剧团队确实良心制作,没有一边倒的指责国民党的愚蠢,弘扬共产党的英明,而是很现实的展现了双方各有精明和失误的地方。

在政治生态里,不仅政治立场很重要,组织人事立场也很重要。

曾可达其人,无疑是国民党内部的清流,他政治立场鲜明,拥护三民主义,反对共产党。他家境贫寒,但洁身自好,从不贪污腐败,反而铁面无私坚决打击腐败分子。

他追随蒋经国,出身三青团,是蒋铁血救国会的得力干将。

曾可达想当然的以为他是小蒋的得力干将,也必然是老蒋的嫡系。从而没有立住他的组织人事立场,在那场质问大戏后,向老蒋的侍从主任报告了工作。

小蒋怕引起老蒋的误会,立即断绝了与曾可达的专线联系。这里显示小蒋确实是搞政治的高手,手段、取舍都很厉害。

曾可达是国民党的忠臣,是小蒋的铁杆粉丝。尽管币制改革失败,回到南京,小蒋应该是还是会保他的。

曾可达之所以选择死,并不在于工作失败而负责任,而是因为理想的破灭,国民党在决战之际居然还内耗不断。

曾可达之死与老蒋的文胆陈布雷之死有相似之处。


甄嬛宫斗技


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督察,陆军少将,曾可达看起来牛皮哄哄,实际上对蒋氏父子而言只是个不大不小的工具而已,当曾可达稀里糊涂卷进蒋氏父子之间1948年的微妙关系时,一度让蒋经国非常被动,被主子抛弃就是必然了。



蒋经国在上海“打虎”打到孔令侃头上时,宋美龄告急,蒋介石扔下北平军事会议紧急飞回上海制止了儿子的进一步行动,是蒋介石糊涂吗?非也,他很清楚币制改革对即将崩溃的政府经济重要性;是后人传说的“不爱江山更爱美人”吗?非也,蒋介石是政治家没有那么幼稚。

归根到底,蒋介石既希望儿子的预备干部局和铁血救国会有所作为,打击贪腐和推行币制改革,又不能在蒋政权风雨飘摇之际,动摇蒋介石集团统治的基础,而在当时的局面下,如果四大家族发生内讧或分裂,那就是所谓失去“国本”了,蒋经国一腔热血想为父分忧,但是他没有老练的蒋介石看得清楚,所以他后来对曾可达说“可达同志,我们失败了”------他不明白的是,这些刺不是不该拔,是拔的时机不到。



这种分歧曾可达是读不懂的,他忠诚于蒋经国,也想当然地认为蒋介石会彻底支持儿子的一切做法,所以方孟敖私自驾机上天被抓后,曾可达一时联系不到蒋经国,自作主张请示总统府侍从室陈组长时,他就彻底丧失了“建丰同志”的信任,因为他忘记了自己是谁的人,忘记越过儿子找老子是大忌。

当事后王蒲忱转述总统意见,说预备干部局的事还是经国局长作主时,曾可达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太子的心腹直接跑到皇上这里瞎参谋,置太子于何地?有制造父子不合的重大嫌疑。

曾可达问王蒲忱:“现在去哪?”,他已经准备接受制裁甚至是被捕了。

一时联络不上太子也得等着,这是政治规矩。



曾可达的另外一个重大错误,是没有处理好梁经伦“闯门”事件,在狡猾的徐铁英引诱下,该说不该说的梁经伦都说了,有些话站在国民党立场上已是非常之反动了,谈话记录被陈组长直呈蒋介石。梁经伦是蒋经国在铁血救国会的心腹与骨干,就这样的政治言论,老蒋不得破口大骂儿子?你用的都什么人?

剧中没有表现小蒋挨骂,但是一定骂了,并且我猜,经国局长一边挨骂一边心里也得骂曾可达:你这个废物。



电话专线撤销,失去了信任了曾可达迷惘了,也看到了国民党的不可救药,私售了十车军粮,引弹自戗,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悲剧。

顺便延伸一下,蒋介石到台湾后开始拔刺,将其它三大家族和所有异已势力一体清除,为蒋经国顺利接班扫清障碍。


度度狼gg


蒋氏父子目的明确,他们知道自己必败,但北平的钱是一定要带走的,不管是徐铁英代表的中统,还是曾可达代表的少壮派,去北平就一个目的,给蒋氏父子弄钱,曾可达不明白领导意图,最终被抛弃,王蒲琛说的已经很明白了,梁经伦通过何校长争取美元,方孟熬会开飞机,运钱,结果曾可达把两个弄钱的关键人物全弄成共产党了,弄的经国很被动,所以抛弃他了,曾可达最后不死都不行了,党国的大佬,各派势力全得罪了,连自己的主子都不要自己了,只有自杀


罗乔4


曾可达,正直、勇敢、信仰坚定,思想单纯、性格固执、不够圆滑,理想主义,历史人物的命运,和环境、立场、性格息息相关。

如果建丰成功,曾几成为肱骨之臣,败,就是我们在剧中的下场。

为官者, 缺少政治智慧,缺乏圆润的处事手段,是大忌。曾算个标准的军人,不是个合格的政客。建丰得势时,曾是利器,也可为曾创造施展才华的环境,失势后,之前的无所顾忌,就成了对手攻击的口实。

个人认为:曾并未被建丰抛弃,作为太子,其眼界和智慧不会如此低级,在反腐失败后,其父已经判定大势已去,战略方向已经转移,但这种高层的意图,建丰是不会也无必要向曾透露的,撤销专线,避免沟通,说明建丰派曾到北京的初始使命,已然结束,如果曾有徐健英的官场智慧,应当意识到这些,如果他及时转向,蛰伏以待实际,相信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当权者,都需要曾之类的人才,但他后来依然固执的为最初的使命,在挣扎,要知道,上位者是不会承认失败,也不会为一个执行者去解释什么的。至于曾最后自尽,个人理解是因为失望和无助,也许他预测到了结果,无法承受,也许是不甘心。


军爷zsg


首先,这部剧的编剧刘和平大师(我认为是大师)在访谈中说过,在这部剧中他最喜欢的就是曾可达。具体的原因忘了,但我个人也认为其实我们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曾可达”。看到曾可达,其实也是在跳开一步开自己。


好的编剧,好的导演,好的演员,所以很多细节值得推敲,而不会被认为是过度脑补。


言归正传,蒋经国“委婉”地在政治上抛弃了曾可达,主要还是因为曾可达选择忠于了理想,而蒋经国却在最后向现实低了头。他们在同行的路上,遇到一个岔路口,可达向左,建丰向右。


而曾可达,从一开始就从很多细节上看出他的缺乏经验和幼稚,在凶险的政治斗争中,他有能力而智慧不够,有冲劲但后劲不足。比如,在电视剧开始的“三堂会审”中,贪赃枉法的徐铁英表现得风度翩翩而且颇有“正义感”,他在送空军作战部副部长侯俊堂去死的过程中,不但有理有据,而且大义凛然,于公审判了腐败将领,于私博得了美名,而且还为中央党部夺得20%的干股,可谓游刃有余,甚至让人忘记了他所做的其实是“贪赃枉法”的事。反观曾可达,他从一开始的气势凌人,到后来无法对抗侯俊堂及徐铁英,只得拔枪顶着侯俊堂,显得冲动而无能,和徐铁英比,不是差了一点。


除了政敌,在组织内部曾可达也不是一个很突出的人。


先说上级。片中的建丰同志虽然只在曾可达未到北平之前露过一个后脑勺,但是从“二号专线”的铿锵有力的声音来看,建丰同志是一个有胆有识,且有谋略的领导人。一般认为蒋经国是“国民党的想法,共产党的办法”,所以这是一个很了解自己敌人的人,加之片中的配音老师很厉害,故更显得建丰雄才韬略。他的几个铁血救国会的下级,大都没有敢于违抗建丰同志的胆量,但是曾可达却从一开始就敢于对领导的方略提出无声的抗议——在方孟敖协同马汉山去扣押国军第四兵团的粮食的那个晚上,建丰通过专线责问曾可达为何不去保护方孟敖的安全,这是曾可达的基本任务,而曾可达却疑心方孟敖是共产党,持保留意见,故以沉默表示抗议。可想而知,这时的建峰同志心里是多么地无奈,自己委派的爱将,却连这个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到,还需要自己进行安抚,建峰心里一定觉得这个人能力有限,不是那种很灵的人。


曾可达从片头到本剧结束,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方孟敖是不是共产党,而他的直接领导建峰同志的意图是一定不能让人查出方孟敖是共产党,甚至为了切断方孟敖和共产党的联系,杀了一个崔中石。上级一直要包住火,而曾可达却在不遗余力地捅破窗户纸,建峰同志心里一定很无语。


对上级过于依赖。网上有个笑话:一天晚上,曾可达焦急地拨通了建峰同志的二号专线,已经睡了的建峰同志被王秘书叫起来,关切地问道:可达同志,北平有什么紧急情况吗?曾可达萌萌滴说:没事,建峰同志,我只是想听一听你的声音。还有网友调侃,曾可达最终被建峰抛弃的原因是:因北平曾可达处专线电话过多,导致南京二号专线欠费停机,预备干部局破产。当然,这都是调侃,但这也反应出曾可达的能力欠缺。整部剧中,铁血救国会打电话最多的就是曾,而他的电话大都是把问题推给上级,当得到建峰同志的支持后,他就像打了鸡血般勇猛地冲锋陷阵。当建峰同志的口气稍微变化一些,他就有了很大的心理负担。他的电话,往往不是报告自己的成果,而是把一些问题整个地不加处理地转交给建峰同志。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建峰同志也越来越不接他的电话,直到最后撤销专线,直接切断了和他的联系。


说了上级,再说下级。曾可达对能力一般的下级可谓关怀备至。比如,他给汇报工作的特务学生馒头吃,给他们破例开风扇。但他对于梁经纶这种能力远在他之上的下级,却不能很好地驾驭。比如,他在对待梁经纶的态度上过于强硬和前后不一。在刚开始和梁经纶在外文书店接头的时候,他对梁说,既要干好工作,又要保障家庭和生活(大意);而后来的一次见面中却说梁“匈奴不灭,何以家为”,这本来就是写套话空话,而他连这个面子上的事情都做不好。


还有一次建峰要确认方孟敖是不是共产党,以说服蒋介石。电话问了曾可达,限定半小时回报。(其实也只是心情不好而已,方是不是共产党,建峰心里八九不离十)而曾为了这个竟然不顾保密条例把电话直接打到了何其沧家,搞的梁经纶出了一身汗。这么强势的方法,一点都不理解下级的苦处,在这种时候就显得自私了;同样,在片尾处,总统府的大秘书陈方主任来访的那回,梁经纶冲动行事,冲进了曾可达的办公室。当时,徐铁英在场,陈方主任也在里间“偷听”,而曾可达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却没有采取任何地提醒或暗示,任由梁经纶说了那么多不利于梁自己,也不有利于建丰同志的话,并被总统和cc派同时拿到了证据,使建峰同志爱用“倾共的异见分子”的印象大大地加强了。至此,梁经纶和建丰肯定对曾的能力甚至品格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再说同级。徐铁英的秘书孙朝忠也是铁血救国会的成员,也是建丰的爱将。只是因为他老干些黑活儿、脏活儿导致各个势力都对他没有好感。而其实他做这一切也是为了铁血救国会,在杀谢木兰的时候,他也曾尽最大努力营救,也算是一名合格的特工。而曾可达却在知道了孙的真实身份后,仍然不能团结这位铁血同盟,进行共同的战斗,而总是挖苦讽刺孙,这肯定也令孙心寒,同样也令建丰同志失望。而他在同级中处的还算不错的,也就是北平站的王蒲忱了,而王是个八面玲珑的人。


《潜伏》中的吴站长曾说:人事即政治。在铁血救国会这个严密的组织中,能力不论,至少要有团结同事的能力。而曾可达在组织中却是不能领会上级,又不能团结同僚,又不能爱护重要的下级,虽然他是个少将,但他的能量和作用根本没有他肩膀上的星星标榜的大。越到后来,越发现,他反而成了搅局者,甚至做出了“改换门庭”的姿态,被陈主任一句“江西老乡”就哄的不知天高地厚,而随后不久就被人家以“要自重”教训了。


综合看起来,从建峰同志的角度分析一下,抛弃曾可达有如下几个理由:


一、能力太差。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镜头就是方孟敖带着放出来的马汉山去发粮的时候,由于闫春明的书生幼稚,导致局面失控,现场混乱。在混乱中,曾可达抛下秘书,独自奔跑在绿油油的玉米地里,来回报信,于眼前的乱局没有一点处理能力,只是做传声筒。在其他很多地方,也能看出这一点。徐铁英的一句“曾可达不足道”可谓知之甚深。


二、心胸略小。起初,曾可达以为他是建丰同志唯一的倚重。随着铁血救国会内部的孙朝忠、王蒲忱的不断亮明身份,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对孙朝忠有些鄙视,对王蒲公忱还有些小嫉妒。而这也显示出了他内心的脆弱。


三 犯了官场大忌。片头的曾可达是一个非常忠诚的形象,而在陈方主任到来以后,他一下子就转向了陈方主任,甚至在处理方孟敖的问题上,建议陈方听听“夫人”的意见。而他却忘了,他和铁血救国会几个月来所打击的就是宋美龄的家族势力,而事实上,宋美龄连看都不会看他这种人。官场如战场,特别是中统、军统、保密局、党通局这些势力盘踞的地方,任何微小消息都可能四处传播,建丰也很有可能知道,这虽然没有直接后果,但却违背了官场的基本规则,违背基本规则,那就会被遵守规则的人们抛弃,也就没有人敢于用你。这从建丰通过叶秀峰局长给徐铁英通话的时候,要瞒着曾可达就可以看出建丰对他的怀疑。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并不是否定曾可达,而是对他的惋惜,因为他没有错,错的是时代和社会。


曾可达是农民出身,因在江西为蒋经国赏识,火箭做到了少将的位置。这个位置本来就不是他这种能力的人干的。比如他所打交道的都是方步亭这一类人,而事实上,他连这个圈子的门也摸不着,一套茶壶茶杯的规格、一个耶鲁大学的耶字,就让他露了真身,方不会看的起他,虽然也许会欣赏他的孝顺。所以说曾可达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他被放在了一个他不能胜任的位置上,放在了新老交替的战场上,他懂得忠诚、懂得三民主义、懂得电报密码、懂得礼貌待人,但这都只是一个合格的副官的基本素质,对于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来说,恐怕不够。


曾可达其实没有错,建丰同志让他反腐,他就真的狠狠地整肃贪腐,毫不留情。却不理解,建丰同志反腐是为了“敲诈”这些有钱人的钱,供给军队、供给民生。从更大的格局上说,是为了在逃离大陆前,最后大刮一次地皮。应该又拉又打,又吓又哄,打出钱来才是当务之急。同时也不能和孔宋财团以及陈立夫们真的翻脸,因为当时建丰的地位显然不如后两者。而曾可达,在理解这个问题上非常地直线思维,往往重视手段忘了目的,最后也没有什么效果。


曾可达是忠诚的,对于建丰同志和国民党,他以命殉葬,可谓可叹。虽然他在蒋介石和蒋经国之间造成过小尴尬,虽然他也让建丰同志产生过短暂的怀疑,但是他是铁血救国会中唯一没有丝毫背叛建丰同志的人。其余比如孙朝忠、梁经纶、王蒲忱都在不同程度上背叛了建峰同志,他们都为自己铺了不同程度的后路,但曾可达没有。他从一开始,就有坚定的信念和牺牲精神。


应该说,蒋经国不仅仅抛弃了曾可达,从政治角度讲,他的失势导致他没有了独特的权力和话语权,他的下级们应该是“被抛弃”。只不过曾可达没有在忠于建丰同志的同时为自己找新的靠山,比如军统、中统、财团。他即使活下来,下场也不会好,事实上,在真实历史中,蒋经国在台湾取得最高权力也是很漫长的过程。曾可达得罪了如此多的人,而这些人都是有明杀、暗杀能力的人,根本惹不起的。


所以,与其说建丰抛弃了可达,不如问:曾可达为什么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我认为这就是大多数的有志之士的共同命运。


历史上,商鞅那么厉害,为啥还没有好下场?普遍认为商鞅得罪人太多。可为什么没有人想想,商鞅连国家大事都搞的定,为何不能安身立命呢?我认为商鞅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救火的人在救火之前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畏首畏尾地救火和放弃一切的救火是完全不同的。有一些人,注定是有使命感的,他们把信仰和追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曾可达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有理想、有信仰,所以无所畏惧,因为以身许国,所以有国无家。在忠孝间,他选择的是忠,选的是拯救水深火热的人民,而这一点是高于建丰的。自古忠孝不两全,可达选忠,建丰选孝,所以方孟敖的评价是很准确的,他认为建丰只是一个孝子,而远远没有达到曾可达的高度,所以可达同志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


每个正直而有理想的人都可能有曾可达的影子。


你会为了一个高尚的目的违抗你的领导吗?

你会为了工作无怨无悔地加班到很晚吗?

你会为了领导的一句肯定而感动吗?

你会犯点人性中都有的小错误吗?

你是那种正直而老吃亏的人吗?

你是那种平时平平庸庸而关键时刻保持罕见的忠诚的人吗?

你会永远保持最初的理想吗?


如果你是,那么你也就会明白,曾可达是整部电视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他没有建丰的雄才大略、没有王蒲忱的阴柔隐忍、没有孙朝忠的心狠手辣、没有梁经纶的满腹经纶,但却心地光明像太阳,艰苦朴素、正直忠诚,他不愿同流合污,不愿滥杀无辜,忠于领导,却更忠于国家民族,更忠于理想信念和天道,他其实是个完整的人,让人尊敬。


建丰抛弃了可达,可达选择了自杀。可达没有辜负良心,也没有辜负建丰。他干净地走了。而建丰在听到可达去世的消息后,想到自己失败的改革,想到自己辜负的人们,心里会不会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