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健康險重在組合搭配

今年以來,在“迴歸本源、保險姓保”的引導下,各險企“鉚牢”健康險,在產品期限、理賠模式和範圍上都有所創新。業內專家表示,面對琳琅滿目的健康險產品,消費者選購時不僅要看價格,更要明白這款產品的功能和作用,同時,還要學會對不同產品進行適當組合搭配。

互聯網健康險重在組合搭配

互聯網健康險創新層出不窮

近期,多家險企聯手第三方互聯網保險平臺推出了新設計或升級的長期健康險。其中,慧擇網攜手復星定製推出了互聯網首款患輕症後重疾保額可遞增的重疾險,輕症每賠付1次,重疾保額可遞增10%,輕症累計賠付3次,重疾最多可遞增30%。

此外,國華人壽也在螞蟻保險平臺推出了多次賠付、按月繳納保費的終身重疾險。該產品屬於線上銷售的多次賠付長期重疾險。而悟空保攜手百年人壽推出一款線上銷售的10年期百萬醫療險,目前,絕大多數的1年期百萬醫療產品,其保障期間最長設置到10年,繳費時間可以選擇3年、5年或10年。

除了互聯網保險之外,一些傳統壽險公司也推出了新的重疾險。例如,近期大都會人壽推出了重疾險靈活可變保障方案。這款新產品沒有年限的限制,投保人如需要增加保額,可以向該保險公司提出申請。

互聯網健康險重在組合搭配

險企優化升級健康保障產品

近年來,各險企緊盯健康險是源於該險種的飛速發展,這反映出國內消費者多樣化的投保需求。近期,中保協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經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健康險依然為互聯網保險的熱點,規模保費平穩增長,上半年實現規模保費54.1億元,同比增長85.9%;互聯網人身保險年度累計規模保費佔比約為6.4%,同比增長3.5%。

在此背景下,保險公司紛紛在互聯網渠道對健康險、醫療保險等進行優化升級。其中,重疾險與費用報銷型醫療保險佔大頭。統計顯示,上半年重大疾病保險實現規模保費14.9億元,同比增長32.7%,佔互聯網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的27.6%;費用報銷型醫療保險實現規模保費28.8億元,同比增長150.1%,佔互聯網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的53.2%。

有行業人士表示,隨著消費者保障需求的提升和監管政策的收緊,保險公司紛紛奮力轉型,互聯網人身保險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健康保障性產品將成為下個互聯網保險的“爆發窗口”。

互聯網健康險重在組合搭配

組合搭配可補齊保障短板

面對琳琅滿目的健康險產品,投資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似乎成了一件難事。對此,慧擇網北美精算師廖曉平對記者表示,作為消費者,選購保險不僅僅要看價格,最重要的是瞭解這款產品功能及作用,在弄明白所購的產品可獲得其保障之後,才能進行合理組合配置。“比如,在網上購買重疾險之後,我通常會建議再投保一款定期壽險,完善身故和重疾保障。另外,還可以補充一款醫療險,再加上一款意外險,就可以將目前個人在死亡補償、大病補償、醫療報銷、意外等四個方面的保障補齊。”

另外,廖曉平還表示,如果在線投保,儘量找第三方獨立經紀公司,不僅能挑選到更合適的產品,而且萬一出險理賠,作為第三方可以站在消費者立場,爭取到最好的理賠利益和跟進理賠進度。

針對國內險企紛紛升級健康險產品的現象,廖曉平認為,創新空間不僅限於產品本身,還有核保環節和投保通道的便利性等。“當然,在產品設計上,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產品與持續健康體檢掛鉤,保險公司提供額外的保障利益,將吸引被保險人持續接受健康體檢、參與健康管理計劃,從而達到賠付率有效控制的目的。”

除此之外,出於對健康保障的考慮,不少年輕的消費者選擇重疾險作為“第一張保單”,但是在返還型還是消費型產品問題上會陷入“選擇困難症”。廖曉平表示,所謂消費型或者返還型重疾險,其實不是一個嚴謹的產品分類。通常來講,目前市場上帶身故賠付保額的提前給付型重疾險,姑且稱之為返還型重疾險,而不帶身故責任或者身故賠付現金價值的產品,可稱之為消費型重疾險。這種分類僅僅是為了便於大家瞭解產品而已。

“當然,身故保障還可以搭配其他壽險產品,例如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當罹患重疾後身故,在獲得純重疾險重疾保險金理賠的同時,還可獲得一筆壽險理賠金。如果購買的是帶身故賠保額的提前給付型重疾險(即返還型重疾險),罹患重疾後賠付重疾保險金後,其身故責任就會終止。”廖曉平指出,還有一種情況,如果罹患的疾病沒有達到重疾險定義標準卻身故,此時購買的返還型重疾險就可以直接獲得身故保險金,而僅是購買純消費型重疾險,就無法獲賠任何保險金。

記者 李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