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精神进课堂!淮安高校的这节“开学第一课”不一样

周总理精神进课堂!淮安高校的这节“开学第一课”不一样

9月14日,

淮安大学城

一所高校的思政课上,

字正腔圆的播音中,

《故乡人民深深思念周总理》、

《腊梅香飘想念周总理》、

《夕阳有梦心更甜》等

一篇篇

纪念周恩来总理的文章

缓缓而有力地流淌在教室里

……

周总理精神进课堂!淮安高校的这节“开学第一课”不一样

文章的作者系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朱树森(第一排中间深色衣服戴帽的老者)。

朱树森多年来一直致力于

周恩来精神的宣传。

他希望有更多的机会

去宣讲周总理精神。

报道链接

周总理精神进课堂!淮安高校的这节“开学第一课”不一样

(原文在方块中滑动查看)

七旬老人朱树森的心愿:

给我一个机会,讲讲周总理光辉的一生

自制的宣传展板、一个播放着浑厚声音的移动喇叭、一副瘦弱但坚定的身躯……75岁的朱树森是清江浦区宝塔路75号的居民,也是一位醉心于周恩来精神研究和宣传的普通老人。在5年的时间里,朱树森写出了40篇共10万字的文章,主题都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在这一周,朱书森将这些文章打印并制作成展板,同时录制完音频宣传材料。“我要带着它们走进工厂、学校、机关、部队,去弘扬伟大的周恩来精神。”

朱树森称,自己居住在离周恩来故居不远的镇淮楼巷口,又在驸马巷不远的医药公司工作了38年。“无数次从驸马巷周恩来故居前经过,敬仰和思念之情是与日俱增。”在一片深情中,朱树森写下了《驸马巷中的周八太》、《百年水井溢满深情传古城》等一系列的文章。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在听完习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感动得彻夜未眠的朱树森连夜写下了《故乡人民想念周总理》的怀念文章,并被凤凰网等网媒迅速刊登。

虽然自己写作的多篇周恩来主题的文章被陆续刊用,本人也因此被多家媒体报道,成了小有名气的人,但朱树森并不“知足”。“我的心愿不是为了自己出书出名,而是为了弘扬周恩来总理的精神。”朱树森说,他强烈欢迎各单位、学校跟他联系,让他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展板和音频,去重现周总理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淮安某学院老师在六月底联系淮海晚报记者,希望朱老先生能在9月份开学后,为新生去上开学第一课。

周总理精神进课堂!淮安高校的这节“开学第一课”不一样

(原文在方块中滑动查看)

七旬翁朱树森的心愿达成了

“我是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想邀请朱树森老人在下学期开学时给我们的新生来上开学第一课,既完成了老人的心愿,对新生来说,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26日,财经学院的史琪老师联系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想法。

据史琪介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个“翔宇社”社团,社团成员在读了晚报文章《七旬老人朱树森的心愿》后很受触动,佩服老人孜孜不倦宣扬总理精神的行为,为他这股精气神所折服,所以产生了邀请老人来上课的想法。“邀请朱老来上课,旨在让同学们通过朱老搭建的平台,自发自觉地学习和弘扬恩来精神,不断提高理想信念,促进新生们的个人发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我还想登门拜访朱树森老人,当面向他请教”。翔宇社社团负责人说。

史琪告诉记者,新学期学校会迎来很多新生,包括不少外地的孩子,“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对孩子们了解本地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有极大的好处。”

14日,当初的这份约定终于如约践行

朱树森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写作历程,告诉大家他如何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不断琢磨,不断修改,从而从一个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水平的写作新手,最终成为写作能手的经历,朱老先生鼓励大一新生们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坏境,好好学习周总理的精神,了解淮安地方历史文化,为淮安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20周年,如何将大一新生的思政课和周总理这一淮安地方资源联系起来,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燕老师说道,“本次开学第一课,我们邀请到了朱老,请他从自己的角度讲述周总理的生动事迹,这样的形式对于同学们来说更加接地气、也更加容易理解。同时我们也希望同学们能学习朱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知识。”

来源|淮安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