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縣舊州鎮護林員向德義:我爲「青槓樹」守「金山」

黃平縣舊州鎮有個村莊,叫做青槓樹。

村名裡有“樹”,自然樹多,茂密蔥鬱的綠,覆滿了整個山頭。

山上的樹,被鄉親稱作“致富樹”;樹下的山,則是“活金山”——

山林風景優美,遊客如潮湧;林下豬兒肉香,銷路很暢通。

有事幹、有錢賺,青槓樹的鄉親,過得很舒坦。

看著這一切,生態護林員向德義開心極了,更有滿滿的成就感。

這片他守護27載的綠水青山,終於變成了“金山銀山”,讓鄉親們告別貧困,生活越來越好。

他的心願,正在實現。

“俗話說‘靠山吃山’。看看,這滿山的樹,就是青槓樹的命脈。守住它,就守住了青槓樹的將來!”27年前,向德義用這番話打消了父親的念想。

那時的青槓樹,偏遠貧困,青壯年爭相外出打工,想的是攢足了錢,就離開這個“鳥不拉屎”的鬼地方。

父親也動了心思,勸他跟著去打工,“咋個也比在家強”。

早已決意要當護林員的向德義堅決不肯,他始終認為,青槓樹漫山遍野的青翠,不是白白生長在這裡的。它們一定會回饋這片土地,造福父老鄉親。

“只要把山林守護好了,青槓樹一定會變好的!”向德義對父親說。

當上護林員,向德義從此在山林紮下了根。

27年。9000多個日夜。每天巡山3趟。

那是無數次跋山涉水、幾十年貧寒清苦,風裡來、雨裡去的時光,一點點感受、一絲絲累積,將人生的勇氣沉澱為閱歷和智慧。

工作中,他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僅接地氣,還能揚正氣。

該強硬時,他絕不含糊。

鄉下人講究人情往來,翻出家譜來,全村人不是親戚,就是同學、朋友、鄰居,低頭不見抬頭見。再不濟,還有個同鄉之誼。

巡山途中,遇到盜木的、亂砍濫伐的,即便對方是張熟面孔,向德義誰的面子也不認,公事公辦毫不留情。

該軟時,他絕不端起。

農村辦喪事都要燒紙錢、放鞭炮,一個不小心,就引發森林火災。

傳統民俗要尊重,火災隱患也要消除,怎麼辦?

向德義思來想去,主動與村民商議,專門劃定了一片距離森林較遠的區域,給人們燒紙錢、放鞭炮,並派護林員值守,直至喪事結束。

27年間,向德義先後處理了大大小小的盜林事件80多件、野外違規用火300餘次,處理違規野外用火人員250多名,守住了家鄉的綠水青山。

如他所願,這片綠水青山,真的成了鄉親們的“靠山”。

山林裡能“生出金”。村裡成立養豬專業合作社,林下養豬400多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養豬150多頭。

風景也是生產力。隨著鄉村旅遊的興起,陸陸續續有村民跑起了運輸,有村民開起了農家樂……

幹了27年護林員,向德義說,此生不悔。(遊正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