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若能靠「廣告盈利」,或迎來新的「共享熱潮」

近日,傳聞ofo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此前,ofo上線了新廣告業務,開鎖需觀看5秒廣告視頻。很顯然,該廣告業務是為了給新一輪融資增加籌碼,雖然用戶有些反感,但廣告效果卻挺不錯。

共享單車,若能靠“廣告盈利”,或迎來新的“共享熱潮”

共享單車,發展至今,盈利狀況都並不是很好。ofo在獲得此輪融資前,傳聞ofo已面臨生存危機。雖然已融到資,但並不像摩拜那樣背後有“金主”。顯然,ofo更需要探索到好的變現方式,“廣告業務”便是比較常見的變現手段。

共享單車,若能靠“廣告盈利”,或迎來新的“共享熱潮”

此前,便有不少非法廣告,貼在共享單車上,看起來非常噁心。當然,共享單車上的商業廣告,也曾是共享單車主要的賺錢方式。不過,多地監管政策要求,共享單車“車身商業廣告”被禁,顯然對整個行業是“重磅一擊”。

共享單車,若能靠“廣告盈利”,或迎來新的“共享熱潮”

共享單車,歷經激烈的行業競爭後,多家倒下,才開始不再免費、或廉價騎行,開始探索盈利道路。再鬥下去,誰也活不下去,不賺錢,遲早也都會倒下。共享單車,和很多互聯網服務不一樣,資產太重,運營起來,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

按照“互聯網思想”,先獲得用戶,再考慮變現,這套路讓“共享單車”企業艱難前行,不僅僅是“共享單車”,整個“共享行業”都差不多。

共享單車,若能靠“廣告盈利”,或迎來新的“共享熱潮”

“共享”必然流量不會小,即使前期流量不大,但也會如“骨牌效應”般越來越受關注。共享經濟,和租賃業務有點類似,但打上“共享”的旗號,就不再只是簡單的“租賃”了,而是有“互聯網+公益+租賃”的性質,最終盈利點還是在“線上線下流量”上。

互聯網服務,從收費到免費,讓整個行業迅速的發展,而免費提供服務的互聯網企業,也能賺的不亦樂乎。曾經想效仿“免費模式”的共享單車,卻沒能順利發展下去。如果共享單車能順利通過廣告變現(或通過增值業務賺到錢),必然會再次掀起“共享熱潮”,不過新的“共享熱潮”一出來或許“廣告”會很多哦,畢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