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文明(二)

從國家分裂到失去家園

丟失10個支派。

前10世紀末期(前928年或前922),所羅門去世。猶太人內部的不和以及對權力的爭奪使統一的王國一分為二。

12個支派中的10個支派,組成了北方王國,就是以色列王國,都城撒瑪利亞。

另2個支派組成了南方王國,就是猶太王國,都城耶路薩冷。

王國分裂200年之後(前722年),亞述帝國揮戈南下,滅了以色列王國。

公元前721年亞述王薩爾貢二世率軍佔領北部以色列王國首都撒馬利亞,將國王及其臣民27000多人押回亞述,此後他們散佈到征服他們的龐大帝國各地,最後被同化。從此他們被稱為“失蹤的以色列 10個部落”(Ten Lost Tribes of Israel)。

猶太王國的統治者在向亞述獻出大量金銀後才得以維持住寶座。

巴比倫之囚。

不久,西亞的另一個強國新巴比倫興起。

公元前59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出兵攻佔了耶路撒冷,扶植猶太人齊德啟亞(西底家)為傀儡統治猶太人。公元前590年,齊德啟亞倒向埃及。

10年之後即公元前587年,新巴比倫國再次出兵巴勒斯坦,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在經過18個月的圍困後被攻破。猶太教聖殿遭洗劫,貴族、祭司、工匠等5萬餘人被俘往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從此,猶太人國破家亡。

從所羅門建造聖殿開始到聖殿被新巴比倫王國摧毀,是猶太民族歷史上的“第一聖殿期”。

重建聖殿。

公元前538年,新巴比倫帝國被波斯帝國所滅。波斯皇帝居魯土以少有的寬容對待猶太人,釋放了被囚禁的猶太人(釋放猶太人圖片),允許猶太人重返家園,並同意他們在耶路撒冷建造重建聖殿。

前516年重建的聖殿完工,猶太人的歷史進入“第二聖殿”(Second Temple,公元70年為羅馬人所毀)。

前538年——前332年大約200年的時間,猶太人生活在波斯帝國的統治之下。這期間,波斯人只是督管,派一位官員負責安全和稅收,基本上不插手猶太人的內部事務。這是一段相對和平的生活。

失去家園。

公元前332年巴勒斯坦被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征服。猶太人的家園再次被外族人(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所統治。馬其頓和希臘的移民在這裡建立了近30座城市,這些城市都建造有希臘風格的祭祀場所、競技場、劇院等。這與猶太人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格格不入。這還不算,統治者還禁止猶太教,迫害猶太教徒。引起猶太人的反抗。在這個過程當中,猶太教內部產生糾紛,隨後發生分裂,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派別。其中,就有耶酥的派別。

希臘被羅馬帝國取代後,猶太人生活在羅馬人的統治之下。猶太教仍然受到歧視。猶太人再次爆發反抗起義。結果遭到嚴厲鎮壓。

公元70年,羅馬人攻陷耶錄撒冷,放火焚燬了重建的聖殿。第二聖殿期到次結束。

為了防止猶太人聚集起來反抗,羅馬人禁止猶太人在耶錄撒冷居住。至此,猶太人完全失去了在自己的家園生活的權利,他們逐漸流落到羅馬帝國的其他各個地方。這次大流散使猶太民族進入了為期近兩千年的“世界性大離散時代”。

猶太教的基本思想。

一神論。

上帝只有一個,上帝是真實的存在,上帝是宇宙和全人類的主宰。上帝就是耶和華。

猶太人對上帝作出這樣的認識的意義:第一點,否定了無神論,否定了多神崇拜和信仰。所以;第二點,確信上帝是造物主,是救世主。第三點,人與上帝的關係。一是直接的面對面的關係,不需要中介;二是,“上帝在人的心裡,上帝在人的態度裡”。所以人要敬畏上帝。怎樣敬畏呢?按照上帝的意志和指引說話做事,就是要嚴格遵守戒律,時刻反省、懺悔、祈禱和贖罪。三是上帝是仁慈的,通過一切途徑關懷人、幫助人、指導人。第四點,作為個體的人,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但他們都是上帝創造的,都是上帝的子民,因此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人與人之間應該互敬互愛。這樣在猶太教裡形成一個很重要的信條:對上帝的肯定,就是對人的肯定。第五點,上帝是無形的,所以猶太人沒有神像。這一點也不同於其他宗教。

猶太教認為,人類自身有侷限,不可能真正徹底地認識和了解上帝,對上帝的認識是有限的,他們有一句名言:“對上帝的無知遠遠大於對上帝的已知。”但從這有限的已知來看,猶太教在是獨特的。

猶太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一神教。對其他一神信仰的宗教具有直接的決定性的影響。基督教最早只是猶太教的一個教派,伊斯蘭教的一神思想直接來自猶太教。

契約觀。

猶太人與上帝之間沒有那種內在的無可奈何的血緣關係,而是一種外在的互利互惠、互有義務的雙向選擇的關係。而且這種關係是通過上帝與猶太人訂立的“約”確立下來的。這個約的內容就是:猶太人選擇了上帝,上帝選擇了猶太人。

這種契約觀的意義何在?第一點,它表明猶太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樣,把人與神的關係看成是一種固有的宿命的安排,而是一種互利互惠的雙向選擇的關係。人作為立約的一方,可以選擇立,也可以選擇不立。那麼,在人與神的關係,人第一次有了選擇的自由,從而打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人在神的面前總是被動的局面。第二點,通過立約的方式來確定人與神的關係,一下子將人與神的關係納入了“法制”的軌道,因為立了約,雙方就必須履行,必須按照立的約來約束自己。不僅人應該這樣做,神也應該這樣做。這種立約的關係,隱含著現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與上帝立約的固定標誌,就是猶太男子都要行割禮(出生不久的男嬰,要用石刀割破其生殖器包皮,伊斯蘭教也有這個儀式)。皈依猶太教的男子也要如此。為什麼是男子?傳統的猶太教認為,宗教的義務由男子承擔,所以與上帝立約也由男子進行。

末世論。

末世論思想包含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完美的天國必將出現。猶太教認為,在上帝的安排下,一個完美的世界將在末日到來的時候出現。這個完美的世界的標準是:正義獲得完全的勝利;整個人類都將獲得和平;各民族之間不再有紛爭;世上萬物都將和睦共處。按照這樣的思想,猶太人認為他們必將得到最終的拯救、復活和不朽。第二,彌賽亞救世。猶太教認為,在末日到來的時候,上帝派遣的彌賽亞會降臨,把猶太人從流亡和苦難中解救出來,讓他們返回家園迦南地區,重建自己的王國。同時,彌賽亞救世思想還適用於全人類,凡是願意接受上帝和上帝教誨的,都將獲得拯救。

猶太人常常用彌賽亞的降臨,來號召人民反抗外來侵略,領導人民進行改革。彌賽亞一般會成為民族的政治領袖。彌賽亞的原意,是“受膏者”。古代猶太人在封立君王的時候,要舉行一個儀式,在受封者的頭上塗上膏油。所以受膏者,實際上就是君王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