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中国课堂|“特质情商”高的人才能更好地跑下去

  很多业余跑者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每次自己一个人跑的时候都累得不行,但如果有人陪跑,尤其是当对方还是个好看的异性的时候,往往就能超水平发挥,甚至可以比平时多跑一倍的距离。

奔跑中国课堂|“特质情商”高的人才能更好地跑下去

  这种经历是长跑的专利,换成短跑就不成立了,因为短跑成绩几乎只和个人能力有关,再怎么打鸡血都不管用。

  当然了,精神的力量肯定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理指标,比如最大心率、乳酸代谢率、肺活量和肌肉类型等等硬指标才是决定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但是,当这些指标 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因为面对同样的生理指标,不同的神经系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到底是继续还是放弃,往往就是一转念的事 情。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Padova)的心理学家恩里克·鲁巴特利(Enrico Rubaltelli)博士决定研究一下精神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他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让237名第二天就要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认真填写,由他 来打分,以此来判断这些人“特质情商”(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高低。第二天拿到运动员比赛成绩后,他发现“特质情商”的分数和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甚至比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和以往 比赛成绩更重要。

奔跑中国课堂|“特质情商”高的人才能更好地跑下去

  鲁巴特利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18年7月1日出版的《个性与个体差异》(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杂志上。文章认为,决定长跑比赛成绩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冲刺阶段的咬牙坚持,而是漫长的途中跑。任何人在这一阶段都要面对持续的 不适甚至痛苦,只有那些毅力坚强的人才能坚持下来。“特质情商”衡量的正是一个人处理自身负面情绪的能力,“特质情商”高的人往往比较乐观和自信,只有这 样才能更好地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感,坚持跑下去。

  这套理论有一个著名的案例,那就是著名的意大利登山家莱茵霍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在1978年完成的壮举。他不靠氧气瓶的帮助登上了珠峰,是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人。事后大家都认为梅斯纳尔的身体结构肯定和别人不一样, 于是有科学家专门去研究了一下,发现他的生理指标和普通人差不多。比如,他的最大耗氧量(VO2max)仅为49/毫升/千克/分钟,和一个健康的普通人 差不多。要知道,顶尖耐力运动员的这个数值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

  但是,熟悉梅斯纳尔的人都知道,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输,他似乎永远在争第一,而且有股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儿。也许正是这种特殊的心理素质帮助梅斯纳尔完成了这一壮举,精神力量很可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奔跑中国课堂|“特质情商”高的人才能更好地跑下去

  不过,情商和智商一样,都需要消耗脑力,脑力耗光之后,毅力再坚强的人也会崩溃。事实上,即使是简单的跑步动作也需要大量神经细胞的支持,因为这个动作对身 体协调性的要求非常高,运动神经元的计算量相当大。机器人技术发展到现在,人类工程师仍然无法制造出能和人一样跑步的机器人,仅此一点便足以证明跑步这个 看似简单的动作本质上有多么复杂。

  为了节省能量,长跑者往往会把负责抽象思维的前额叶皮质关闭,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暂时性前额叶功能低下”(Transient Hypofrontality)。前额叶皮质是“理性思维”的所在地,这部分脑组织会对所有的输入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试图从中寻找规律。人类当然离不开 理性思维,但如果这部分脑组织太过发达,对任何细微的小事都要分析半天,人就会陷入一种死循环,能量都耗在这上面了。

  事实上,抑郁症和强迫症这两种常见的精神性疾病都和前额叶皮质的过度兴奋有关。也就是说,如果将前额叶皮质的功能抑制住,人就会放松并高兴起来,这就是“跑者愉悦”(Runner's High)产生的原因之一。

  会跑步的人往往很擅长让自己进入这种状态,这也是情商高的表现。

  (本文原标题为《情商不高跑什么步》,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36期)

奔跑中国课堂|“特质情商”高的人才能更好地跑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