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原材料被炒上了天

8月27日晚,恆逸石化(000703.SZ)發佈中報,預計前三季度歸母淨利為22.01億元至24.01億元。

折算後,公司三季度盈利可達到11億元至13億元,這相當於上半年利潤總和,較上年同期增長區間在141%至185%左右。

恆逸石化三季報的預增,離不開7月以來暴漲的PTA價格。如今,這一趨勢仍在延續。8月28日,PTA期貨主力1901合約再漲4.9%,創下2013年9月份以來的新高,即將於下月交割的1809合約,則在期、現價差迴歸的作用下,上漲了5.62%。

通過跟蹤PTA生產利潤可以看出,其變化趨勢與PTA價格呈現明顯正相關關係。根據原料PX、稅費等成本核算的利潤結果顯示,28日PTA每噸利潤為1547元,達到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恆逸的“底氣”

“2018年PTA供需結構整體大幅改善,行業進入景氣週期。”恆逸石化中報指出。

不過從上半年利潤數據來看,其增幅相對有限,僅從2017年同期的8.52億元增長至今年的11.01億元,同比增幅不過29.33%。

上半年PTA漲幅不大,便是其中原因之一。據統計,2017年1-6月PTA主力連續合約加權均價為5246元/噸,今年同期為5663元/噸。

但進入7月下旬後,人民幣貶值、原料PX上游檢修等因素,為PTA帶來了難得的上漲機會,價格開始飆升。

7月18日至今,PTA主力合約結算價便從5872元/噸上漲至7778元/噸,而現貨價格漲幅更高。

昨日成交的,下週前交貨的價格是9350元/噸,較期貨盤面上的近月合約仍然處於升水狀態。而一週前,PTA現貨報價尚不過8800元/噸。緣何PTA現貨漲勢如此兇猛?

2018年或將首次成為PTA產能“零增長”之年,寡頭態勢已經凸顯,具體體現在對行業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明顯增強。

彼時給出的產能數據顯示,國內PTA有效產能前五位企業,產能佔比為68%。其中,逸盛系(恆逸、榮盛)合計有效產能約佔全國總產能的27%。

雖然作為生產企業,但逸盛石化卻開始從市場回購現貨。

此前報道《PTA期貨火爆調查:期、現價差千元 下游“改行”賣原料》(點擊閱讀)曾指出,恆逸石化與榮盛石化(002493.SZ)的聯營企業逸盛石化,7月下旬曾以每噸200元至300元的加價幅度,向市場回購PTA現貨。

而PTA這個行業的最大的特點便是,市場供給80%是合約貨,20%是現貨。彼時,市場供應本就偏緊,再遇逸盛石化回購“挺價”,PTA現貨價格自然一路走高。

需要指出的是,江浙企業普遍具備豐富的期、現跨市場操作經驗。若拉漲現貨的同時,做多PTA期貨,便會出現“兩頭”盈利的情況。本輪PTA期貨的上漲呈現出,現貨升水拉動期貨上漲的特徵。

PTA漲價帶來的直接好處,便是企業經營能力的提升。今年一季度PTA毛利潤均值為213元/噸,二季度均值為68元/噸,7月初至8月28日期間已增長至469元/噸。

正因於此,恆逸石化才有了預計三季度“11億元至13億元”利潤的底氣。

價差“拐點”或至

火熱的PTA行情,吸引了大批機構調研。

8月23日,榮盛石化發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包括券商、保險、私募在內的數十家機構到公司調研。

其中提及的一個問題便是,7月至今PTA價格暴漲,下游長絲跟漲,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計算出三季度預計0-20%的增速?

相比之下,恆逸預計的前三季度利潤增幅為62.91%至77.72%。顯然,各家機構對榮盛預計最高20%的增幅並不滿意。

對此,公司回應稱,公司是擁有“燃料油、石腦油—芳烴—PTA—聚酯—紡絲—加彈”一體化完整產業鏈的公司,PTA價格上漲,下游長絲跟漲,對公司形成一定的利好,但公司是根據整體業績進行預測的。

這正是預判下半年業績的“難點”所在,恆逸石化、榮盛兩家公司產品眾多,影響業績的變量也更多。

另一方面,進入9月份後,PTA的上漲行情可能迎來階段性拐點。本輪拉漲價格的主力是PTA現貨,期貨價格只是跟隨上行,所以近期期貨較現貨始終處於貼水狀態。

而最新的現貨市場成交情況卻表明,上述期、現價差在不斷收窄。28日成交的,下週前交貨的PTA現貨升水100多元,9月中旬交貨的價格處於平水狀態,9月下旬交貨的價格則出現了每噸30元左右的貼水。

期貨盤面亦反映了類似預期,即近月1809合約受交割影響,漲幅、價格最高,遠月主力1901合約相對較弱。考慮到後續供應很難快速恢復,預計下半年價格基數將明顯高於上半年,下跌空間相對有限。

大週期上看,新增產能投放很少,但下游需求仍在擴張,整個市場結構會對PTA價格形成支撐。此前PX供應偏緊,PTA議價能力較弱,但隨著後期PX產能釋放,可能會讓渡一部分加工利潤給PTA生產環節,這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利潤的提升。

只是,按照以往經驗來看,利潤多會在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流動。

反觀恆逸石化這類公司,普遍存在全產業鏈的特點,PTA只是眾多產品中的一項,所以表現在財報上,這類企業的利潤增長,不如鋼鐵、水泥等業務高度集中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