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债”,这农村俗语说的哪三不欠?有道理?

点击右上角的红字,关注【三农达人帮】,获取最新三农热点资讯,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生活在农村,经常听到村里的老人,把一些俗语老话挂在嘴边。这些俗语是几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其话粗而理不糙,富含哲理,简练而形象化,是农民智慧的结晶。在传统文化中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千百年的时间沉淀,能流传至今的,被人们视为经典。

“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债”,这农村俗语说的哪三不欠?有道理?

农村俗语包罗万象,有关于农民种地、教育子女、气候、房屋建造的等等,下面这句农村俗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债

五十三不欠:老话常说“人到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岁,已经知天命。到了这个年纪,该经历的都经历了,生活阅历丰富,凡事都要考虑周全,特别是债,在五十岁的时候,这三种债不能欠。

第一种债、父母债

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为人子女的,这个时候就要肩负起孝敬老人,家里的老人也七八十岁了,要让父母有个安稳的晚年。

“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债”,这农村俗语说的哪三不欠?有道理?

我们能长大成人,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关怀,在父母的眼里,儿女永远是小孩子。曾英姿飒爽的父母,高大的身影正日渐佝偻;曾意气风发的父母,在我们面前正变得小心翼翼;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父母,就老了.....

这辈子,我们欠父母太多太多了。我们用二十年上学读书、认识世界,用二十年成家立业、打拼出自己的小家庭,但从没好好用心、没好好花点时间,看看我们日渐衰老的父母。曾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如今单薄瘦弱,如一片影子。

请你一定要记着,当父母老了,要尊敬他们,尽心尽力的像他们爱你一样去爱他们,祝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幸福!

“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债”,这农村俗语说的哪三不欠?有道理?

第二种债、夫妻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夫妻是什么?夫妻就是和你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携手到白头的人。夫妻双方有忠诚、陪伴、宽容、扶持的责任。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他懂你的欲言又止,也懂你的言不由衷;欣赏你的坚强,也怜惜你的脆弱。你们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是心有灵犀的恋人,是知冷知热的亲人。

夫妻之间没有不闹矛盾的,但要学会怎样是去处理矛盾。不要让矛盾去升级,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鼓励,这样的夫妻才是一辈子的夫妻。

“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债”,这农村俗语说的哪三不欠?有道理?

第三种债、子女债

到了五十岁,儿女们大多数都已经成家或到了成家的时候,父母都会在这些事情上,为子女起到一定的帮助,不会撒手不管。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父母把我们带到世上,为我们辛劳一辈子,做我们的超人,做我们的守护天使,含辛茹苦的抚养我们成人、无私的让人心疼……儿女真的是父母前世的债,做父母的穷尽一生,也还不完。

当儿女生了病,为人父母,总是求爷爷告奶奶的寻医,不放弃任何的希望,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觉得理所当然。当父母生了病,却往往满心内疚,深深害怕拖累了儿女,成为他们的负担。父母活得很累,但最多的是为了儿女而累。

“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债”,这农村俗语说的哪三不欠?有道理?

孝顺是教出来的,不要指望他长大了就会。有时候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越不孝顺。习惯了父母的照顾,让他反过来照顾父母会很难,所以我们要适当放手。

六十不借债:到了六十岁,已经是花甲之年,身体机能退化,基本上失去了劳动能力。这时候如果借钱,自己可能没有偿还能力,父债子还,还不起就要子女来承担责任。加上记忆退化,要是忘了,就会给后代和他人平添许多麻烦。这与“七十勿过夜”意思相同,说的是人老了不给别人添麻烦。

“五十三不欠,六十不借债”,这农村俗语说的哪三不欠?有道理?

短短的一句话,几个字就把人们想要诉说的道理表达出来,农村俗语的表达能力真是强大!俗语之所以能被人铭记,肯定是有其道理的,不容小觑。尽管很多没有依据,却是农民成百上千年来,很多人经历过的生活总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