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未完成长篇小说重获新生,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马伯乐》

半个世纪以来,葛浩文一直衷情于萧红的创作。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1942年1月19日,带着没有完成长篇讽刺小说《马伯乐》的遗憾,即将离世的萧红,在纸上写下这句话。

76年后,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完成了萧红的心愿,给《马伯乐》写了续篇。

日前,“跨越世纪的书写——《马伯乐》完整版文学沙龙”在北京举行,79岁的葛浩文也来到了活动现场。

萧红未完成长篇小说重获新生,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马伯乐》

葛浩文。(图片来自中国出版集团)

“没有萧红我什么都不是”

众所周知,续篇不好写。正如作家刘震云说的:“因为它受已有作品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的限制,受已有情节和细节的限制,受已有人物语言特征和叙述语言风格的限制。”

萧红未完成长篇小说重获新生,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马伯乐》

作家萧红。(资料图)

完整版《马伯乐》共两部,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前九章出自萧红笔下。第一部描写文化游民马伯乐在抗战即将爆发时,从青岛逃难到上海后的生活;第二部写抗战开始后,马伯乐偕太太和三个孩子从上海逃难到汉口,以及马伯乐在汉口的一场恋爱和失恋。

第十章到第十三章是葛浩文的续篇。续篇延续了主人公马伯乐逃难的过程,先至重庆,继而赴香港,而这些地点也都是萧红本人去过的。萧红原著约有14万字,葛浩文的续写约3万字。

刘震云此次为《马伯乐》作序,他认为,萧红临终前留下的那句话,“想着或许会有一个‘别人’来做这件事,或许没有……但有一点她一定是知道的,如果这人出现,肯定是她的知音。”

葛浩文与萧红的“纠葛”,始于1970年代,他无意中读到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并看得爱不释手,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写萧红。攻读博士时,为完成了英文版《萧红传》,葛浩文遍读当时能找到的所有萧红作品和生平资料,还两次前往日本、香港和台湾,寻访萧红故友,搜集史料。

他先是被萧红的作品打动,随后又为这位30岁就去世的中国女人的生平遭际深深感动。从博士毕业至今,葛浩文和“萧红”这个名字相伴了半辈子,用他的话来说,他和萧红始终不曾“离婚”。

萧红未完成长篇小说重获新生,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马伯乐》

“从博士毕业以后,我和萧红从来未曾‘离婚’”。图为葛浩文在广州银河公墓拜谒萧红。(资料图)

讲到文学研究,葛浩文说“没有萧红我什么都不是”。他对于萧红作品的评价观点独特,认为萧红文字简单朴素,不华丽,是一个“用文字绘画的好作家”,阅读她的作品仿佛身临其境,闭着眼睛就能看到她笔下描绘的那个地方。

跨国知音

半个世纪以来,葛浩文一直衷情于萧红的创作,堪称萧红穿越时空的跨国知音。尽管已经翻译了《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但葛浩文一直没把《马伯乐》译为英文。

20世纪80年代,因特别机缘,葛浩文有幸去了哈尔滨和呼兰,还去了萧红故居。一次和朋友聊天时,偶然动了续写《马伯乐》的念头,朋友相当赞成,而葛浩文却坦言,“说时容易做时难,我没写过小说,不敢斗胆动手,因此拖了将近20年,直到几年前出了一本自己写的小小说合集后,才有信心提笔。”

谈起自己多年阅读、研究萧红文学的经历,他说:“我看了她的好几篇散文,一篇一篇地抽取几段加进去,那样的话就有萧红的影子在,不全是葛浩文。”

葛浩文以英文续写《马伯乐》,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夫人、翻译家林丽君女士正是小说续写部分的中文版译者。为了模仿萧红的语言,她把萧红文学中比较特殊的用语,例如:马伯乐喜欢说的话和话语的方式全部抄写下来,并在翻译完成之后,把这些特别的用语重新对照翻译。

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

葛浩文与中文结缘始于台湾,其事业的高峰却根植于中国大陆。目前,他已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汉学家,共翻译了30多个中文作家的60多部作品。

萧红未完成长篇小说重获新生,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马伯乐》

从左至右依次为《生死场》(萧红)、《天堂蒜薹之歌》(莫言)、《古都》(朱天心)、《饥饿的女儿》(虹影)的英文版封面。(图片来自南方周末)

萧红未完成长篇小说重获新生,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马伯乐》

完整版《马伯乐》。(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曾称赞,葛浩文为是“公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

经葛浩文之手,莫言、白先勇、朱天文、朱天心、毕飞宇、刘震云、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被英语世界的读者所认识、所接受、所喜欢。尤其是莫言,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加冕,而更具国际知名度。

对于葛浩文的续写,刘震云表示,“我觉得葛老师极大地理解了萧红,而且对萧红的作品,特别是在结构上的荒诞和幽默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清华大学教授王宁也对此给了很高的评价:“80后、90后的大学生或许不太知道萧红了,也许葛浩文先生在英文世界把《马伯乐》重新续写之后,再由林丽君女士翻译成中文,可能会使萧红的这部《马伯乐》在中文世界和英语世界重新获得新生,并且具有了来世的生命。”

中新网,2018年9月17日,《跨越世纪的书写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萧红》

澎湃新闻,2018年9与18日,《刘震云:续篇,相惜的力量》

济南日报,2017年9月1日,《葛浩文:把中国当代文学带到英语世界》

萧红未完成长篇小说重获新生,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马伯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