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140萬億儲蓄,錢都投到哪裡去了?

中國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然而,隨著中國貨幣增量持續膨脹,銀行利率趕不上貨幣通膨率,中國老百姓都被倒逼出投資理念。

同時,通過中國家庭部門的各種金融資產總量,可以估算出國內投資市場的量級規模是多少。截至2017年末,中國家庭部門各種類型金融資產大約140萬億,平均每個家庭金融資產32萬。

老百姓的140萬億儲蓄,錢都投到哪裡去了?

資深理財專家胡胡廷鴻先生表示,140萬億資產的估算基於2010年央行公佈過的住戶部門金融資產存量數據,每年的資金流量表數據,還有基於歷史數據推算出的係數。基於總量數據得到的家庭金融資產規模遠高於基於調查數據的家庭金融資產規模,主要原因是調查數據難以覆蓋高收入家庭。

140萬億的金融資產何處安放,成為當前中國金融體系面臨的大挑戰。安放好了,有利於居民金融財富增長,有利於縮小居民金融財富分配差距,有利於降低金融風險,有利於社會穩定,當然也有利於需要融資的企業、政府和居民。安放不好,會有P2P暴雷,還有不太顯而易見的金融財富分配日益惡化,資金過度湧入房地產市場,造成系統性金融危機。

胡廷鴻先生表示,參考一下其他國家的家庭金融資產配置情況,通過對照能夠看出來中國家庭部門金融資產配置的短板在哪,以後的政策調整該往哪個方向努力。

家庭金融資產可以劃分為三大類:一是低風險、低收益的現金和銀行存款;二是高風險和高收益的證券類資產,主要是股票和債券;三是中等收益和風險的養老保險類資產。

從全球平均水平來看,在全部家庭金融資產中現金和銀行存款佔比27%,證券類資產佔比41%,養老保險類資產佔比30%,其他資產2%。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家庭金融資產中的現金和銀行存款資產的佔比會下降,養老保險類資產佔比會提高。

對比中國,全部家庭金融資產中現金和銀行存款佔比50%;類似銀行存款的銀行理財11.9%;證券類資產佔比27.6%;最可憐的是養老保險類資產,只有10.5%,過去十年這個比例沒有像國際經驗顯示的那樣隨著收入水平增長而增長。

老百姓的140萬億儲蓄,錢都投到哪裡去了?

如果把大多數理財看作類似於銀行存款的投資工具,這些對比意味著中國的家庭部門只能獲得低風險和低收益的投資工具,對高風險與高收益組合的證券類投資工具配置不夠,養老保險類投資工具更是市場短板。

由此,胡廷鴻先生表示,私募基金以及P2P各種新型投資工具如此受追捧,說明家庭部門願意配置更高風險和更高收益的金融資產。相比高漲的居民投資熱情,相應的政策引導配套措施以及養老保險金融服務供給短缺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貨幣增量趕不上投資體系的發展完善,反映了我們的金融體系跟不上需求的變化。金融體系包括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產品、金融服務中介機構三方面的內容,這三個方面都面臨著供給短板。

如果不把股票指數高低作為目標,完善股票發行和退市制度,完善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投資股票的收益不至於如此不濟。中國不缺能賺錢的企業,遺憾的是賺錢最多最快的企業多去了海外上市,中國家庭部門難以分享這些增長紅利,這也是A股為新經濟獨角獸企業開闢綠色上市通道的初衷。

資深理財專家胡胡廷鴻先生表示,最近宏觀當局強調防範金融風險,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方向。中國家庭部門龐大而且還在快速增長的金融資產已經很難容身在銀行存款,權益類投資項目必然是未來市場競爭博弈的關鍵點,而資質優良、合規操作、資源強大的投資機構方能夠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存留下來,成為引領大眾合理投資的標杆理財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