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少年得志”,竟然源于生活中的两次挫折

胡适的“少年得志”,竟然源于生活中的两次挫折

胡适25岁时已经是北京大学的知名教授,发表了引领新文化运动的《文学改良刍议》,不到30岁,他就成了当时整个中国学术界最有名望的人物之一。

说起来难以置信,胡适的“少年得志”竟然是源于他生活中两次挫折的激励。第一次挫折发生在上海,那时候他19岁,因为觉得前途茫茫,人生无趣,所以终日无所事事。有一天晚上,胡适在外面喝得大醉,继而肇了事,结果被捉到监狱里关了一夜。这件事的发生让胡适觉得是奇耻大辱,从此他用功读书,不久就考取了公费留美。

第二次挫折发生于胡适在康奈尔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时,当时胡适是康奈尔大学最令人瞩目的明星学生,特别是自他获得了“卜朗宁文学征文奖”之后,便不时有人邀请他到各地去演讲。这使他的导师克雷敦教授很不高兴,担心他外务太多不能专心于学业,但是胡适依然我行我素。无奈之下,系里只好取消给胡适的奖学金,作为对他的警告。这件事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也许就是伤心几天罢了,极端者可能因此对老师心怀怨恨。可是胡适的反应却大大不同,他说就是这件事使他“从睡梦中惊醒”,让他意识到他的确是荒时废业太多了。于是,胡适很果断地作出决定,马上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读书,否则熟人太多、应酬太多,迟早会断送自己的学业。因此,最后两年的博士学业他是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完成的。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两年,胡适谢绝一切外务,刻苦攻读,两年时间就写下了后来被称之为“开辟了中国学术史新纪元”的《先秦名学史》。

这是胡适成为学术名流之后常说起的两个故事,因为这两件事使他认识到:成功常常惯坏一个人,而失败却给人以激励。(祈增年)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或shiwen_xuexi

来稿请投:[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