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捨棄「小我」成「大我」,源於教育初心

鍾曉鳴 e觀滄海 今天

关注丨舍弃“小我”成“大我”,源于教育初心

弘毅教育集團的二期擴建工程,剛剛投入使用,總投資1.5億元,容納學生3400人,教職工600人”,弘毅學校董事長殷繼承告訴記者,五年前,他初涉教育領域,而今,理想漸漸清晰:只為在這片土地上為父老鄉親留下一座百年名校。

弘毅學校的前身就是遷安市海僑外語學院。殷繼承自2013年接盤至今才5年的時間,就已經發生了起死回生、鳳凰涅槃般的兌變,學校人數從當年的128人躍升到現在的2022人。一個瀕臨破產的懸崖學校何以在5年時間內重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創辦人殷繼承回報家鄉、回報父老的那份初心,是捨棄“小我”才成就了“大我”情懷。

萌生初心。殷繼承辦學最初的初心就是為了家鄉的孩子有學上。“買下學校的時候,真沒打算辦學,但買完後,第一想到的是,如果學校不繼續辦下去,孩子們需要另找學校上學,還要適應新環境,這對孩子們不好。”殷繼承思索幾天後,做了一個決定——辦學。殷繼承是遷安有名的企業家,他在物流、貿易等行業可以輕車熟路獲取利潤,但卻是教育領域的門外漢,在拍板做出辦學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的出,這位鐵老闆轉型是拿“小我”賭“大我”。

堅守初心。“這些年,算算總賬,弘毅學校累計虧損450多萬元”,這或許在別的企業家眼裡是根本無法接受的,但在殷繼承看來,這是合理的,是學校發展必須承受的,更是為了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所必須承擔的虧損,育人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能計較成本,不能計算盈利的特殊過程。在教育界和學生家長心中,弘毅學校一步一個腳印地把認可和信賴建立了起來。這就是給投資者帶來最大的心理安慰和至高無上的精神鼓勵。

昇華初心。把弘毅學校建成百年名校,讓更多的後代子孫享受弘毅學校的好教育,這就是投資者殷繼承心底裡最美的那個“詩與遠方”。殷繼承說“幾年下來,看著孩子們在自己創辦的學校裡一天天長大成人,別提多有成就感了,那是以前辦企業賺多少錢都沒有的感覺。”殷繼承坦言,即便學校將來賺了錢,按照國家規定也只能繼續投入到教育領域。5到10年之內,他的產業會全部轉移到教育領域。這就是一個企業家投身教育,奉獻教育的“大我”情懷,也是教育工作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生動詮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其實這也是一種幹事創業的眼心胸和格局,尤其在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只有不計較個人得失,從長遠利益出發,把“利我”轉向“利他”,那麼你的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关注丨舍弃“小我”成“大我”,源于教育初心

製作團隊

編審丨周宏彩

校對丨張瑞晨、馬健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