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坊區中國亭園:從垃圾場到美麗亭園的蛻變

香坊区中国亭园:从垃圾场到美丽亭园的蜕变

中國亭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與建設工人一道開展建設。

5年前,香坊區的5名園林工作者在垃圾場旁搭建了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彩鋼板房,成立了“中國亭園管理處”。5年的時光,他們用每一個腳步去丈量、用每一個日夜去勾畫72.9萬平方米的每一個角落。讓曾經的垃圾廢墟涅槃重生,蛻變成一處充滿詩情畫意的美麗園林——香坊中國亭園,打造出一張新的冰城“品牌名片”。

創新思維

建設者練成“跨界人才”

2013年3月,香坊區中國亭園管理處成立。如何將天然垃圾場變成美麗亭園,是擺在管理處5名成員面前最大的難題。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管理處成員不僅需要以身示範、衝鋒在前,更要創新思維、大膽嘗試。首先要讓樹木在常年被垃圾汙染的土地上存活下來。管理處工作人員經過細緻考察,認真調研,決定通過覆土降解,栽種豆科植物改良土壤條件,以保證樹木存活。通過重塑地形、植被栽植、三層黃土一層黑土碾壓等手段,利用植物根系生長和高綠量植物栽植等綜合作用的提升,土壤及周邊環境得以徹底改良。

在建設中,大家考慮依託原有丘陵地貌栽植花木,憑藉低窪地帶蓄水成湖。通過神奇峰、如意湖、四大綠地分隔空間,形成錯落有致、濃蔭青綠的山水園林景觀;以陶然亭、醉翁亭、蘭亭等中國曆代八大名亭原貌復建為主線,輔以亭、廊、榭、閣景觀,打造集生態、民生、文化於一體的“湖光山色、樹影重疊、亭亭相望、人現花中”的自然、和諧景觀。在5年的興建過程中,原本學習園林設計專業的付瑜和郭宇奇,強迫自己學會了道路、電力、栽培等多個行業的專業技術知識,甚至連鋪設步道板這種力氣活,也能幹得有模有樣,成為真正的“跨界人才”。

風雨兼程

五年打造冰城“品牌名片”

回想建設亭園的5年時間,園林辦副主任牟振佳感慨道,園區僅有一個單向出入口,進出困難,指揮部成員每天至少要走15公里的路,其中大部分時候還需要爬上爬下。大家冬天頂著寒風踏積雪,夏天忍著惡臭蹚泥濘。每天晚上,指揮部的板房裡還要確保有人值班留守,防止殘土車到這裡傾卸垃圾,守護栽種的樹木和花草不被破壞。

亭園施工初期,因為現場的地質情況複雜,又趕上連雨天氣,在亭園主入口處的高壓線杆基層土方突然出現偏坡,線杆向一側傾斜,如果倒塌後果不堪設想。指揮部成員當即決定24小時堅守工地。在現場旁邊支起了一個帳篷,牟振佳第一個蹚著水在裡面住了一宿。後來,在電力部門的配合下,採取帶電遷移等超常規措施,及時排除了安全隱患,保證了下穿涵的如期完工。

5年的時間,牟振佳由於走路太多患上了滑膜炎,卻依然堅持在第一線作業;付瑜因為工程反覆推遲婚期;高廣文大年三十帶著年幼的孩子在沒有暖氣的板房裡值班……即使這樣,指揮部裡的“五勇士”沒有一個人請假,沒有一個人休過週末。

5年的辛苦付出,香坊中國亭園管理處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近年來,管理處先後獲得“2015年度哈爾濱市安康杯競賽優勝班組”“哈爾濱市第三十六屆模範單位(集體)”“踐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題勞動競賽活動先進班組”“文明單位標兵”“2017年優秀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還被國家住建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