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坊区中国亭园:从垃圾场到美丽亭园的蜕变

香坊区中国亭园:从垃圾场到美丽亭园的蜕变

中国亭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与建设工人一道开展建设。

5年前,香坊区的5名园林工作者在垃圾场旁搭建了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彩钢板房,成立了“中国亭园管理处”。5年的时光,他们用每一个脚步去丈量、用每一个日夜去勾画72.9万平方米的每一个角落。让曾经的垃圾废墟涅槃重生,蜕变成一处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园林——香坊中国亭园,打造出一张新的冰城“品牌名片”。

创新思维

建设者练成“跨界人才”

2013年3月,香坊区中国亭园管理处成立。如何将天然垃圾场变成美丽亭园,是摆在管理处5名成员面前最大的难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处成员不仅需要以身示范、冲锋在前,更要创新思维、大胆尝试。首先要让树木在常年被垃圾污染的土地上存活下来。管理处工作人员经过细致考察,认真调研,决定通过覆土降解,栽种豆科植物改良土壤条件,以保证树木存活。通过重塑地形、植被栽植、三层黄土一层黑土碾压等手段,利用植物根系生长和高绿量植物栽植等综合作用的提升,土壤及周边环境得以彻底改良。

在建设中,大家考虑依托原有丘陵地貌栽植花木,凭借低洼地带蓄水成湖。通过神奇峰、如意湖、四大绿地分隔空间,形成错落有致、浓荫青绿的山水园林景观;以陶然亭、醉翁亭、兰亭等中国历代八大名亭原貌复建为主线,辅以亭、廊、榭、阁景观,打造集生态、民生、文化于一体的“湖光山色、树影重叠、亭亭相望、人现花中”的自然、和谐景观。在5年的兴建过程中,原本学习园林设计专业的付瑜和郭宇奇,强迫自己学会了道路、电力、栽培等多个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甚至连铺设步道板这种力气活,也能干得有模有样,成为真正的“跨界人才”。

风雨兼程

五年打造冰城“品牌名片”

回想建设亭园的5年时间,园林办副主任牟振佳感慨道,园区仅有一个单向出入口,进出困难,指挥部成员每天至少要走15公里的路,其中大部分时候还需要爬上爬下。大家冬天顶着寒风踏积雪,夏天忍着恶臭蹚泥泞。每天晚上,指挥部的板房里还要确保有人值班留守,防止残土车到这里倾卸垃圾,守护栽种的树木和花草不被破坏。

亭园施工初期,因为现场的地质情况复杂,又赶上连雨天气,在亭园主入口处的高压线杆基层土方突然出现偏坡,线杆向一侧倾斜,如果倒塌后果不堪设想。指挥部成员当即决定24小时坚守工地。在现场旁边支起了一个帐篷,牟振佳第一个蹚着水在里面住了一宿。后来,在电力部门的配合下,采取带电迁移等超常规措施,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下穿涵的如期完工。

5年的时间,牟振佳由于走路太多患上了滑膜炎,却依然坚持在第一线作业;付瑜因为工程反复推迟婚期;高广文大年三十带着年幼的孩子在没有暖气的板房里值班……即使这样,指挥部里的“五勇士”没有一个人请假,没有一个人休过周末。

5年的辛苦付出,香坊中国亭园管理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近年来,管理处先后获得“2015年度哈尔滨市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哈尔滨市第三十六届模范单位(集体)”“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先进班组”“文明单位标兵”“2017年优秀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还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