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我玩手機我就去死!三四歲用哭換來的妥協,十幾歲用死來換!

孩子沉迷於玩手機

家長強制禁止

悲劇不斷髮生

少年揮刀自殘、跳樓自殺

只因家長不讓玩手機

不讓我玩手機我就去死!三四歲用哭換來的妥協,十幾歲用死來換!

晚上十點多,一名14歲的男孩被爸爸緊急送到了醫院,男孩左手腕被砍6刀,血流不止,醫生以為孩子遇到了壞人,誰知一問竟然是自殘!

小孟的爸爸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孩子,還是不敢相信。在他看來,兒子要玩遊戲,他不讓玩,責罵了幾句,這是多麼尋常的事情啊,多少家庭在天天會發生這樣的情景啊。

結果,兒子板著臉一言不發,轉身走進廚房,右手拿起菜刀就往自己左手腕砍,竟連砍6刀,刀刀見骨。

小孟爸爸嚇壞了,趕緊搶過菜刀抱起孩子衝往醫院,萬幸沒有傷及橈動脈,撿回了一條命。

不讓我玩手機我就去死!三四歲用哭換來的妥協,十幾歲用死來換!

小孟的手術讓醫生們幾乎熬了一個通宵。不料,第二天一早又送來一名男孩,當天早上是從6樓跳樓自殺。

據家人透露,孩子才10歲,早上在家裡想要玩手機,被家人阻止了,他一轉身,打開窗口就從六樓跳了下去。

“一句話沒說就跳下去了,我想拉都來不及呀!”男孩的家屬哭訴道。

醫生當即檢查了小男孩的情況,雙側瞳孔散大,心率幾乎為零。憑藉多年的臨床經驗,他知道孩子不行了,但大家還是快速把孩子送進搶救室,堅持了一個多小時的心肺復甦。

奇蹟並沒有發生!宣佈孩子死亡的時候,家人幾乎昏倒,在場的醫生心裡也難過得不得了。

一個夜晚,親眼見證了2個因玩手機被毀掉的孩子,唐醫生禁不住發朋友圈感嘆: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須重視。

這類的悲劇並不是第一例

江西一名高中女生在學校宿舍跳樓身亡,因為上課玩手機被父母把手機收回。

不讓我玩手機我就去死!三四歲用哭換來的妥協,十幾歲用死來換!

17歲湘潭少年跳樓自殺,遺書稱老師翻看他的手機。

廣州的梁先生因將兒子手機的遊戲全部停掉,兒子一怒之下,砸碎了家中價值180萬的古青花瓷碗!

杭14歲男孩兒小嚴,因為媽媽收走了他的手機,還被訓了一頓,一氣之下,直接出門跳河……

13歲男孩毛毛因為痴迷玩吃雞遊戲,和父親發生口角被沒收手機後,一言不合,居然從四樓一躍而下…

不讓我玩手機我就去死!三四歲用哭換來的妥協,十幾歲用死來換!

真正殺死孩子的

不是手機,是父母!

手機有了一項新功能——哄娃神器。

幾乎是所有家庭的父母,都會給孩子玩手機,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是否能給孩子玩手機家長們各持己見。

有的說,時代在發展,不給孩子玩手機就與時代脫軌了。現在很多作業是在微信群裡佈置的,這時候家長會直接把手機給孩子,單獨完成作業。

有的家長說,我忙的時候,就讓孩子玩會手機,不會妨礙我做事。孩子哭鬧的時候,如果把手機拿給孩子玩,手機裡的動畫、遊戲會吸引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哭鬧,家長得到了暫時的省心。

每一個有手機癮的孩子,背後都有手機癮的家長

不讓我玩手機我就去死!三四歲用哭換來的妥協,十幾歲用死來換!

許多父母,一邊呵斥孩子不要玩手機,一邊自己沉溺在手機裡不能自拔。

憑什麼大人能玩手機,孩子就不行?“只許自己放火,不準孩子點燈”,是許多父母的通病。

很多家庭,父母回到家後,各自窩在沙發一角,忙著給朋友圈每一條狀態點贊,也沉浸在收穫每一條“贊”的喜悅中,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給孩子一個“贊”。

孩子的這些不良習慣

都是從小養成的!!!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在12歲以後的叛逆期出現問題,一般是6歲前沒有形成良好的規矩

三四歲的孩子,他要糖你就給糖,你不給他,他可能會哭會鬧,最嚴重的就是砸東西、不吃飯、躺在地上打滾。

但到了十三四歲,如果他要手機玩遊戲,你不讓玩,他就會有好多方法來懲罰你,比如撒謊偷盜、離家出走、跳樓自殺。

三四歲的孩子,用哭換來了父母的妥協;十幾歲的時候,他們嘗試用死來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他不怕死麼?他不怕被打嗎?不怕壞人嗎?不怕再也回不了家嗎?不是不怕,是他還不知道,死是什麼概念,沒有飯吃是什麼滋味,流離失所後還有什麼要面對?

沒有敬畏,不知害怕,似乎是許多孩子共同的特點。但是更重要的彷彿是孩子的“聰明”!他多聰明呀!他知道,“我就是我爸媽的軟肋”,於是他看準了,他只要鬧一鬧就會得到自己要的一切。

如何改掉孩子

沉溺手機的壞習慣?

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和善而堅定的

要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危險的,什麼才叫安全。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對將來好的,什麼是舒服了一時卻會後悔一世。

比如,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手機可以玩,但是要和孩子約定一個玩手機的時間段和時長。父母要告訴孩子玩手機的好處和壞處。到了約定時間,就必須將手機收回。

父母還可以多培養孩子其它方面的興趣。對孩子來說,這個世界上好玩的事情太多了,所有的沉迷,並不僅僅是因為喜歡,還是因為興趣匱乏。

樹立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原生家庭的生活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如果父母長抱怨孩子玩手機,而自己只要沒事就抱著手機玩,孩子就會模仿大人的行為,並會反問你“為什麼你可以玩,我不可以?”

所以家長先以身作則,儘量別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有一張很火的相片,被朋友圈瘋轉。

不讓我玩手機我就去死!三四歲用哭換來的妥協,十幾歲用死來換!

地鐵上,一位母親痴迷的玩著手機,而旁邊的女兒伸長了脖子看著。

在他們旁邊的母子,各自陶醉地看著書。

高質量的陪伴

無論多少誘惑,都只有在父母陪伴缺位的時候,才可能趁虛而入。

帶孩子去遊樂場所玩,讓孩子自己玩,自己卻坐在一旁玩手機。

答應陪孩子看動畫片,孩子興奮又高興,而父母則忙於用手機發微信,看朋友圈,讓孩子不敢打擾。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其實比任何玩具都令人著迷,不要用高級玩具和電視節目去打發孩子,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每一個家庭都是夢想生活的載體,它不是一出“獨角戲”,而是一場“協奏曲”,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去創造,去體會。無論何時何地,爸爸媽媽的陪伴都是孩子渴望得到的禮物,千萬別讓愛變成一場“自嗨”。

身為父母

如果你也犯了這樣的錯

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孩子們對手機、對遊戲的沉迷

都是父母的缺位造成的

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失誤

毀了孩子一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