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社会运动体现社会主义因素,推翻资本主义目标始终没变

西方新社会运动体现社会主义因素,推翻资本主义目标始终没变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西方新社会运动作为发达国家中推动和促进资本主义制度变革进而走向社会主义的现实推动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深入思考西方新社会运动包含的社会主义因素,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体现社会主义因素

西方新社会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针对资本主义矛盾和冲突而爆发的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工人运动的群众抗议运动的总称。与传统的工人运动相比,西方新社会运动呈现出运动参与主体广泛化、运动方式非常规化、组织形式分散化、动员方式网络化、价值取向后物质化等新的特征。尽管如此,作为反资本主义体制的社会运动,西方新社会运动在思想基础与构成要素等方面都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因素。

从思想基础上看,西方新社会运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思想来源,新社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均受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运动实践的深刻影响。从构成要素上看,西方新社会运动在运动主体、运动议题、运动方式以及运动目标上或多或少都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因素。

首先,西方新社会运动的参与主体包含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依靠力量。把中产阶层与底层民众纳入自己的视野,扩大运动的社会基础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各国共产党开展运动取得胜利的关键条件。一直以来,西方新社会运动的社会基础十分广泛而多元,其中新中产阶层、下层民众与边缘人群是其运动主体。这说明在运动主体方面,西方新社会运动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相通之处。

其次,西方新社会运动的运动议题蕴含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议题诉求。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议题。在西方新社会运动发展中,无论是“非政治性”的后物质主义运动议题,还是“政治性”的物质主义运动议题,都是为了改变资本主义体制内现存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议题诉求方面,西方新社会运动蕴含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因素。

再次,西方新社会运动的运动方式体现出社会主义运动的色彩。选择和平的发展道路以实现追求的目标,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各国共产党领导普遍认可的社会主义运动方式。西方新社会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仅十分注重共产党及其他左翼政党与组织在资源动员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为了增强人们对运动本身的认可,努力减少暴力行为的不良影响,积极采取和平的手段,尤其是采取文化抗议手段来反抗资本主义,从而使其运动方式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运动色彩。

最后,西方新社会运动的目标基本吻合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西方新社会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无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如何变化,但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根本目标始终没有改变。因而,西方新社会运动在争取人的基本权利,使人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生活,促使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相处,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目标上,与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是基本吻合的。

  •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西方新社会运动在运动构成要素方面虽具有一些社会主义因素,但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运动,只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尽管如此,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西方新社会运动所蕴含的社会主义因素对于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西方新社会运动自产生以来已历经半个世纪,时至今日仍然是西方国家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力量,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即使是政治环境不利或遭到官方镇压,甚至运动处于停滞与沉寂时期,都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基础。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党和国家事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各种困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才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第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领导与依靠力量是一个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条件。西方新社会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虽然采取“扁平化”与“碎分化”相结合的高度分散的组织形式,但在运动中十分注意保持与共产党或其他左翼政党的联盟关系。可以说,能否得到共产党或左翼政党的支持是新社会运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政治因素。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时期,要顺利实现“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必须依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当然,党的领导是全面的、具体的,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谱写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第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西方新社会运动是以中产阶层、底层民众与边缘群体为主体的民众抗议运动,这种底层政治活动在运动议题上反映人民的诉求,在具体活动中尊重人民的意愿与选择,突出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特色。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广泛。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顺应人民的意愿,牢牢抓住人民的幸福线,在发展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只有把为民的情怀真正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让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球左翼运动中的世界社会论坛研究”(14BKS06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标题:西方新社会运动的社会主义因素考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