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社會運動體現社會主義因素,推翻資本主義目標始終沒變

西方新社會運動體現社會主義因素,推翻資本主義目標始終沒變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緊密聯繫在一起,標誌著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西方新社會運動作為發達國家中推動和促進資本主義制度變革進而走向社會主義的現實推動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深入思考西方新社會運動包含的社會主義因素,對於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體現社會主義因素

西方新社會運動是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針對資本主義矛盾和衝突而爆發的一系列不同於傳統工人運動的群眾抗議運動的總稱。與傳統的工人運動相比,西方新社會運動呈現出運動參與主體廣泛化、運動方式非常規化、組織形式分散化、動員方式網絡化、價值取向後物質化等新的特徵。儘管如此,作為反資本主義體制的社會運動,西方新社會運動在思想基礎與構成要素等方面都蘊含了豐富的社會主義因素。

從思想基礎上看,西方新社會運動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重要的思想來源,新社會運動的產生與發展均受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與運動實踐的深刻影響。從構成要素上看,西方新社會運動在運動主體、運動議題、運動方式以及運動目標上或多或少都體現出了社會主義因素。

首先,西方新社會運動的參與主體包含了社會主義運動的依靠力量。把中產階層與底層民眾納入自己的視野,擴大運動的社會基礎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各國共產黨開展運動取得勝利的關鍵條件。一直以來,西方新社會運動的社會基礎十分廣泛而多元,其中新中產階層、下層民眾與邊緣人群是其運動主體。這說明在運動主體方面,西方新社會運動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有相通之處。

其次,西方新社會運動的運動議題蘊含了社會主義運動的議題訴求。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議題。在西方新社會運動發展中,無論是“非政治性”的後物質主義運動議題,還是“政治性”的物質主義運動議題,都是為了改變資本主義體制內現存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因此,在議題訴求方面,西方新社會運動蘊含了社會主義運動的因素。

再次,西方新社會運動的運動方式體現出社會主義運動的色彩。選擇和平的發展道路以實現追求的目標,是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各國共產黨領導普遍認可的社會主義運動方式。西方新社會運動在運動過程中,不僅十分注重共產黨及其他左翼政黨與組織在資源動員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而且為了增強人們對運動本身的認可,努力減少暴力行為的不良影響,積極採取和平的手段,尤其是採取文化抗議手段來反抗資本主義,從而使其運動方式帶有一定的社會主義運動色彩。

最後,西方新社會運動的目標基本吻合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目標。推翻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最終目標。西方新社會運動在發展過程中,無論各階段的具體目標如何變化,但是變革資本主義制度這一根本目標始終沒有改變。因而,西方新社會運動在爭取人的基本權利,使人有尊嚴、有價值、有意義地生活,促使人與自然真正和諧相處,真正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一目標上,與社會主義運動的目標是基本吻合的。

  • 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西方新社會運動在運動構成要素方面雖具有一些社會主義因素,但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運動,只是社會主義運動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一種特殊的表現形態。儘管如此,在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西方新社會運動所蘊含的社會主義因素對於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第一,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西方新社會運動自產生以來已歷經半個世紀,時至今日仍然是西方國家變革資本主義制度的現實力量,根本原因就在於其一直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重要的思想來源之一,即使是政治環境不利或遭到官方鎮壓,甚至運動處於停滯與沉寂時期,都沒有放棄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想基礎。當前世界形勢複雜多變,黨和國家事業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各種困難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才能從容應對各種風險與挑戰,不斷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

第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領導與依靠力量是一個運動取得成功的關鍵條件。西方新社會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雖然採取“扁平化”與“碎分化”相結合的高度分散的組織形式,但在運動中十分注意保持與共產黨或其他左翼政黨的聯盟關係。可以說,能否得到共產黨或左翼政黨的支持是新社會運動成功與否的重要政治因素。現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經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偉大時期,要順利實現“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必須依靠黨的領導,靠黨把好方向盤。當然,黨的領導是全面的、具體的,體現在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譜寫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的壯麗篇章。

第三,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切實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西方新社會運動是以中產階層、底層民眾與邊緣群體為主體的民眾抗議運動,這種底層政治活動在運動議題上反映人民的訴求,在具體活動中尊重人民的意願與選擇,突出體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特色。當前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廣泛。我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必須順應人民的意願,牢牢抓住人民的幸福線,在發展中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只有把為民的情懷真正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讓全體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全球左翼運動中的世界社會論壇研究”(14BKS067)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原標題:西方新社會運動的社會主義因素考量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