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18個你深信多年的「喝茶常識」,是謠言還是真理?

闢謠!18個你深信多年的“喝茶常識”,是謠言還是真理?

闢謠!18個你深信多年的“喝茶常識”,是謠言還是真理?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人也愛喝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飲茶之風在全國盛行。

但愛茶不等於就懂茶,會喝茶。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如此教科書式的"喝茶常識":

濃茶能更好的解酒;茶垢可以養壺;茶葉要用沸水泡,趁熱喝……

殊不知,這些來路不明的"常識"實為茶界謠言。那今天我們就專門來拆穿,以正茶界視聽。

闢謠!18個你深信多年的“喝茶常識”,是謠言還是真理?

謠言1:頭泡茶的泡沫有害

闢謠:衝頭泡茶的時候常有一層"泡沫"浮於表面,有人認為是農殘或雜質的殘餘。其實,那是產生於茶葉中的茶皂素。不但無害,反而有抗菌消炎,抗氧化等保健作用。在古代,還視這白沫被為一種精華,杜育詩云:"煥如積雪,曄若春敷"。

謠言2:濃茶能更好的解酒

闢謠:"喝茶醒酒"且越濃越好,這幾乎成為了一種茶界共識,實為誤解。茶葉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醉酒後喝濃茶會加重心臟負擔。飲茶後還可加速利尿,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從腎臟排出,從而加重對腎臟的損害。因此,健康人酒後可適度喝茶,但心腎功能較差的人,不要飲茶,尤其不能飲大量的濃茶。

謠言3:"純料"的普洱完全沒有經過拼配

闢謠:普洱茶的"拼配"概念具體包括六個方面:等級的拼配、茶山的拼配、茶種的拼配、季節的拼配、年份的拼配、發酵度的拼配。很多人提到的"純料",是指由同一茶山同一季節的茶葉製作而成,佔普洱茶拼配技術中的兩項。所以,不能簡單認為"純料"的普洱茶完全沒有經過拼配。

闢謠!18個你深信多年的“喝茶常識”,是謠言還是真理?

謠言4:洗茶是為了洗茶塵

闢謠:很多人認為洗茶是為了洗去茶葉中不乾淨的夾雜物如茶灰、塵埃等,其實不然。多數情況下,"洗茶"是為了浸潤茶葉,幫助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茶葉香味儘快釋放。也就是愛茶人常說的"醒茶"、"潤茶"或"溫茶"。

謠言5:老鐵需要定期復焙

闢謠:一些茶友認為陳年鐵觀音,一定要定期復焙高火工才有儲存價值,殊不知陳茶若多次走火,葉底就得碳化,品飲起來茶感水薄,空洞,也就不是老烏龍真味了。陳茶只要保存得當,是不需要再復焙的。

謠言6:茶垢不清可以養壺

有些玩紫砂壺的人,不願洗掉茶壺上的茶垢,認為這樣可以養壺。其實,茶垢不但對健康不利,還會影響茶的味道。茶垢是茶葉中的茶多酚與茶鏽中的金屬元素髮生氧化所形成的,是一種金屬螯合物。儘管還沒有相關研究證實茶垢對健康有確切危害,但從衛生角度講還是建議及時洗去茶垢,用牙膏或鹽水可以輕鬆洗掉茶垢。

謠言7:紫砂壺適合泡綠茶

闢謠:名優綠茶沖泡時水溫要求較低,在85度左右,過高的溫度和較長的浸泡時間會破壞綠茶的風味,所以一般不建議用紫砂壺沖泡綠茶。條件受限時,也可以考慮用紫砂壺短時間浸泡後倒出茶湯,而且泡茶時需打開壺蓋。

闢謠!18個你深信多年的“喝茶常識”,是謠言還是真理?

謠言8:洞庭湖碧螺春出產於洞庭湖

闢謠:顧名思義,洞庭湖碧螺春往往被認為產於洞庭湖。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洞庭湖碧螺春,屬於綠茶,實際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而並非產自於洞庭湖。

謠言9:"安吉白茶"是白茶

闢謠:安吉白茶並非白茶,而是採集白化的芽葉,以綠茶工藝製成的綠茶。每年春季,低溫讓新生的"安吉白茶"茶樹葉片中的葉綠素合成受阻,出現階段性白化,該階段的茶葉氨基酸含量很高,從而保證了安吉白茶香郁、滋味鮮醇的品質。

謠言10:西湖龍井都是綠色

闢謠:通常買茶葉都有一個誤區,以為好的西湖龍井一定要漂亮且足夠綠。其實不然,好龍井好在:口感:回味甘甜;香味:獨特的豆香;泡開後在杯中的形狀……並且好的龍井榦茶會綠中帶黃燥米色。

謠言11:有茶毛毛都是好茶

闢謠:俗稱的茶毛毛是茶毫,也叫茶毛。是茶葉芽尖上面細小的絨毛,其中含有豐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營養物質,一般來說,茶鮮葉越嫩,茶毫就越多。但有無茶毛並不能衡量茶葉的好壞。很多茶都有茶毛毛,特別是綠茶紅茶。但並非所有的茶都可以一概而論,如龍井,在加工過程中,有一道工序叫輝鍋,輝鍋的目的主要是乾燥茶葉,促使茶葉香氣物質的進一步形成,但它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磨掉茶葉表面的茶毫,形成其特有的品質特點,所以龍井的嫩度並不能看茶葉茶毫的多少來決定。

闢謠!18個你深信多年的“喝茶常識”,是謠言還是真理?

謠言12:抹茶不是綠茶

闢謠:抹茶是源於中國的日本國粹,與國內常見綠茶形態有所不同,但也是綠茶的一種。抹茶屬於純天然蒸青超微細粉體綠茶,是用茶樹嫩葉經高溫蒸汽殺青及特殊工藝處理後,瞬間粉碎成200目以上的純天然茶葉蒸青超微細粉末,最大限度地保持茶葉原有的天然綠色以及營養。

謠言13:茶越新鮮越好

闢謠:新茶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茶,這種茶形、色、味上乘,品飲起來確實是一種享受。但因茶葉存放時間太短,多酚類、醇類、醛類含量較多,對人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易誘發胃病。如果長時間飲新茶可出現腹痛、腹脹等現象。同時新茶中還含有活性較強的鞣酸、咖啡因等,過量飲新茶會使神經系統高度興奮,可產生四肢無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茶醉"現象。所以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應忌喝。

謠言14:茶和牛奶同喝會造成骨質疏鬆

闢謠:有說法是茶葉中的鞣酸,能與牛奶中的鈣結合,降低腸道對鈣的吸收,長久造成骨質疏鬆,其實不然。與蔬菜相比,茶並不是鞣酸的主要來源,一泡茶中所含鞣酸是4:6毫克,半杯牛奶中含有120毫克左右的鈣,相溶鈣的損失不到十分之一,不可能造成骨質疏鬆。

謠言15:喝茶可以代替喝水

闢謠:茶葉中的氟在適宜攝入量範圍內對人體是有益的微量元素,有利於鈣和磷在骨骼中沉積,可加速骨骼成長,具有維護骨骼健康、防齲齒等保健作用,但過量攝入可能導致氟中毒。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每天應攝取氟1.5毫克——3毫克。因此,不能以茶代水,喝4杯茶喝4杯水較為合適。

闢謠!18個你深信多年的“喝茶常識”,是謠言還是真理?

謠言16:飲茶會使血壓升高

闢謠:茶葉具有抗凝、促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及改善血液中膽固醇與磷脂的比例等作用,可防止膽固醇等脂類團塊在血管壁上沉積,從而防冠狀動脈變窄,特別是茶葉中含有兒茶素,它可使人體中的膽固醇含量降低,血脂亦隨之降低,從而使血壓下降。因此,飲茶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謠言17:君山銀針、溈山毛尖屬綠茶類

闢謠:信陽毛尖、鳩坑毛尖、都勻毛尖等都是綠茶,不要誤以為名字帶毛尖、帶針就是綠茶了。君山銀針、溈山毛尖都是黃茶而並非綠茶。

謠言18:茶要用沸水沖泡,趁熱喝

闢謠:並非每種茶葉都要用沸水沖泡:黑茶、紅茶、烏龍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茶香會更濃郁。而沖泡綠茶適宜用80℃~85℃的水,時間為2~3分鐘,最好現泡現飲。

綠茶比較細嫩,如果用沸水泡,其中的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芳香物質也會散失。

而且一般不建議趁熱喝茶,容易灼傷胃黏膜以及口腔,茶泡好後稍微放一會再喝。

闢謠從我做起,趕緊把這18條(de)(se)給身邊的朋友,以正茶界試聽!

關注↗【茶葉網】做好茶專家

闢謠!18個你深信多年的“喝茶常識”,是謠言還是真理?

喝茶正識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