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主演的第一部女性题材电影

青春祭

(1985,中国)

编剧:张暖忻、张曼菱

导演:张暖忻

主演:李凤绪、郭建国、冯远征

冯远征主演的第一部女性题材电影

故事:

文革期间,女知青李纯到傣族下乡插队,初来乍到的她一开始被人嫌弃不爱打扮,后来跟房东大爹和奶奶产生了深厚的情谊,感受到了傣族人质朴的乡风,逐渐地入乡随俗,穿上傣族的衣服跟乡亲们亲如一家。青春期的少女春意萌动,与下乡知青任佳产生了微妙的感情,而刚刚从外地回来的房东大哥也对李纯照顾有加。在一次村民欢庆的节日,房东大哥与任佳大打出手,李纯终因不能接受跨民族的情感而离开傣村。最后,房东奶奶因思念李纯不幸离世,任佳因为一场泥石流永远留在了傣村,一并留下的,还有李纯整个青春的记忆。

冯远征主演的第一部女性题材电影

影评:

本片根据张曼菱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改编。

第四代导演从未放弃过对“诗意现实主义美学”的探索,他们提出 “丢掉戏剧的拐杖”,注重追求自然的风格和散文诗式结构,意在从平凡生活中去开掘人生哲理。无论是谢飞的《本命年》,亦或是吴贻弓的《城南旧事》、滕文骥的《生活的颤音》、黄蜀芹的《人·鬼·情》,都代表了一整代导演的努力探索。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他们当中的这位女性导演——张暖忻。

张暖忻是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审视文革年代的,在此时代背景下,她将“青春”作为影像探索的母题,由此才出现了《沙鸥》、《青春祭》等一系列女性电影,这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显得难能可贵。

《青春祭》就是这样一部强调女性意识的作品,她用纪录式的镜头语言,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展现出了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的诗意风格。她把故事发生地放在远离了“革命”这一宏大叙事的偏远傣族村落,将文化冲突背景抹去,重在描摹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和静谧景象,而这一切,都借由一个外来的女知青做下记录。从这一维度来看,知青李纯既是傣村的“闯入者”,又是少数民族风貌的“旁观者”,这样介入而疏离的暧昧情绪,让整个傣村,在李纯的“旁观”下而变得充满“纪实”色彩,又因她的“介入”而变得更加神秘而富于“诗意”。

在傣族姑娘的生活中,她们对“美”的追求感染了李纯,这个灰头土脸,土布旧衣的女知青到这里,终于放下城里的一切意识形态戒备,穿起了漂亮的傣族衣服,把自己打扮得精妙绝伦。也是在这里,她的青春开始萌动,开始意识到女性之美,开始对异性有所期待。

影片中,男知青任佳与房东大哥都对李纯产生好感,李纯在两者之间难分难舍。任佳是个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永远带着新鲜的求知欲和一颗对艺术的热忱之心,他是“文革”知青的典型代表,他与李纯共同怀着对“回城”的殷切盼望,但他是愤懑的,怀才不遇的,他并没有真正融入过傣族村落,这是李纯与他的差别。相反,房东大哥沉默寡言,性格憨厚质朴,在他们三者之间,跨越民族的情感显得不合时宜。房东大哥既不能像普通傣族青年一样,对着这个汉族女子唱情歌示爱,又不能对这个穿着傣族衣服的曼妙少女视而不见。他们之间这种暧昧情感,恰恰代表了一种文化冲撞,尽管李纯愿意融入傣族,却时刻在身份上显得尴尬。

在这段插队时光中,李纯被少数民族的淳朴所震撼。傣族的女子对“美”的理解超越了一般的范畴,这里,“身体”被作为青春的表征得到更多的展示。她们敢于在泉水中暴露身体的女性之美,又在艰苦的劳动中满身力气。这种“自然之美”不像阴柔的城市女性,尽管包裹着严实的工人阶级制服,显得强壮无比,却是外强中干身体孱弱,而这点从李纯一开始被嘲笑中不难看出。性格上,傣族女子敢爱敢恨,生活清苦却怡然自乐,这里有一种简单的幸福。

李纯的青春,是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她的女性意识在此复苏,她的爱情在此萌发,更见证了日复一日面朝黄土的村民,如何对抗灾难与庆祝丰收。但终归一切因一场泥石流结束。随之告别的,还有李纯的房东奶奶,老人家终因思念她不幸离世。

而少数民族的美,永远留在了李纯的记忆里。这是青春和成长的祭礼。这段影像,何尝不是张暖忻个人的诗化记忆。

冯远征主演的第一部女性题材电影

作者:安宕宕,戏剧硕士,影评人,运营自媒体“开麦啦”。痴迷中国电影史,酷爱民国,胡金铨死忠粉,西部片资深爱好者。

本文刊登于《青春电影手册——影史100佳青春电影》

冯远征主演的第一部女性题材电影

冯远征主演的第一部女性题材电影

《青年电影手册》第七辑集结18位青春影评人

描述影史上最动人的100部青春片

程青松主编

徐静蕾题写书名

导演王小帅 岩井俊二 封面领衔

90后演员代表 春夏 董子健 青春对话

众多电影人诚意推荐

我们共同见证 青春光影!

购买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062992029&wfr=c&ifr=itemdetai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