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之前有人请过诸葛亮吗,诸葛亮是不是专门在等刘备?

苍海飞燕1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故事,一直被后世传为君臣关系的佳话,也体现了刘备对人才的重视,那么身为当世大才,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有没有其他人曾请他出山呢?

答案是没有。

在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有4种选择,一是北上投奔实力最强的曹操,二是去西南投奔刘璋,三是就地投奔刘表,四是去投奔孙权。为什么要用“投奔”这个词呢?因为诸葛亮躬耕地襄阳隆中,属于荆州的腹地,除刘表外,其他诸侯是不可能深入荆州腹地去请诸葛亮出山的,唯有诸葛亮主动出山去投奔。

前两种选择仅存理论可能,因为当时的诸葛亮并无什么名气,并且他跟曹操之间也存在世仇,曹操为父报仇时曾攻打徐州,沿路屠城,当时生活在琅琊的诸葛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迫跟着叔父诸葛玄四处流浪的。至于刘璋,诸葛亮内心是看不上他的,正如他所说“刘璋闇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后两种选择对于诸葛亮而言应该算是最优的。因为诸葛亮跟刘表有亲戚关系,而东吴则有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但诸葛亮也都没有选择这两大势力。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分开来说。

刘表对于辖区内有诸葛亮这么一位俊杰显然是知道的,因为诸葛亮的岳母与刘表的后妇蔡氏是亲姊妹,也就是说刘表其实是诸葛亮的姨夫,而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又在刘表帐下做幕僚,此外,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蒯祺和庞德公之子庞山民,这两家都是荆州的世家大族。但偏偏刘表对诸葛亮视而不见,症结点在于刘表这个人“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诸葛玄在投奔刘表前曾依附袁术,而袁术与刘表是死对头。所以,做了刘表幕僚的诸葛玄郁郁不得志,不久就病死了,对于诸葛亮,刘表就更不会主动招揽了。那么反过来,诸葛亮也就不可能主动投奔他了。

那么东吴有没有请过诸葛亮呢?或者说诸葛亮为什么不考虑投奔东吴呢?

东吴阵营中有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孙权如果想请诸葛亮出山,完全可以通过诸葛瑾这条线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孙权却并未这么做。这是诸葛瑾尚且是主动投奔的东吴,对于没什么名气的诸葛亮而言,孙权是不会主动去招揽的,只能等诸葛亮主动投奔。

不过诸葛亮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躬耕,因为诸葛亮不愿意放弃他在荆州积累的人脉,这是他宁愿娶丑妻也要与黄承彦等荆州地主集团攀上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人脉,是他能够有所作为的政治资本。

既然刘表不愿启用自己,那么刘备自然就成了诸葛亮最合适的主公。刘备当时落魄的很,名义上是一方诸侯,其实完全等同于替刘表看守荆州北大门的一员部将。但刘备这个人不甘久居人下,而刘表对于刘备也是“阴御之”,所以,刘备一直在私下寻求获得荆州地主集团的支持。

但刘备在公元201年进入荆州,直到207年才三顾茅庐,那么在中间的6年时间里,刘备在干嘛呢?其实刘备始终在荆州苦苦探寻人才,他先是找到了名士司马徽,邀请其加盟,可惜被司马徽以“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谢绝,不过司马徽却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但未引起刘备重视。直到徐庶的二次推荐后,刘备才赶紧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可见,刘备对于没什么名气的诸葛亮也是不信任的。后来还是靠诸葛亮的政治资源司马徽、徐庶的先后推荐,刘备才三顾茅庐。而刘备和诸葛亮的组合,最终也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没什么名气的诸葛亮,通过刘备成功出仕,并在这个创业集团中很轻易的崭露头角,而刘备也通过诸葛亮,建立起了与荆州地主集团的联系(诸葛亮的岳父是襄阳名士,诸葛亮的二姐是荆州大姓庞氏家族的代表庞德公的儿媳,颍川名士司马徽又是庞德公的义弟),这为刘备日后入主荆州奠定了基础。


秦皇汉武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是否有人来请过诸葛亮,史籍中不曾见到。但诸葛亮应该是在等刘备,这很容易看出来。

我们知道,诸葛亮常自比为管仲、乐毅,而管仲和乐毅这两个人都不是隐士,诸葛亮会以他们自喻,这多少透露了他的政治企图心。

既然如此,诸葛亮又为何多次拒绝刘备,是他不看好刘备的潜力吗?倘若如此,诸葛亮在《隆中对》里的计划就叫人百思不解了,那分明是为刘备量身定做的。

综观当时的天下豪杰,还能占有一席之地的,不过就是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刘备几人而已,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批评刘表、刘璋,已表明他不可能投效这两人;至于曹操方面,诸葛亮如果有兴趣,他必然亲自前往,而他一直沒有行动;而在孙权方面,诸葛亮如果有意思,大可通过哥哥诸葛谨的关系,但他沒有。由此可见,他的目标早已锁定在了刘备身上。

诸葛亮既然锁定好刘备,但他还三番两次拒绝人家,这只能理解为他想借此方式抬高自己的身价。



程胜军3


诸葛三兄弟经历。

父诸葛珪,泰山郡丞,芝麻小官,有一弟诸葛玄。生瑾,亮,均三兄弟及二女,亮8岁时病逝。叔叔诸葛玄在刘表处当官,得知消息请了个上京奏报的差事,完事回程去接诸葛兄弟。

到徐州遇曹操大军打陶谦,不得已半路去投袁术,诸葛瑾分开逃去江东,当时瑾大概十七八岁。此时刘备正在陶谦处,陶谦相让徐州,诸葛第一次听说刘备。

诸葛玄在袁术那没待两年被拔了,又带着几兄弟投奔旧主刘表,半路病发,落脚南阳,由好友医圣张仲景照顾到死。亮随即隐居南阳,师从司马徽。

从诸葛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成年之前不可能接触一方诸侯,学成后也无人知晓有他这么一号人。

而几个细节,诸葛玄半路发病,南阳离荆州不算远,刘表肯定得到过报告,却没有理睬,大概是因为诸葛玄去了袁术那做了两年官,刘表猜忌,心里嫌弃,不搭理。所以亮也没有去投靠刘表,这里有原因。

而诸葛瑾18岁就和11岁的诸葛亮分开,独自去江东,对这个弟弟成年后的能耐恐怕知道的也不多。瑾被孙权姐夫推荐给孙权,当时孙权还没上位,几年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才接班,自己都才18岁,哪里顾得上名不见经传的诸葛亮。

所以,诸葛亮周围的势力,曹操他肯定不去,就是因为曹操他家才逃亡。袁术他也不会去,因为对他叔叔不好,导致继续跑路病死。而刘表有点小人,亮更不会去了。孙权那边没怎么搭理他,不当回事,从日后庞统自荐去江东(赤壁战后)路遇诸葛的谈话,可知诸葛亮肯定被他哥哥举荐过,孙权不在意,所以诸葛会劝庞士元说东吴未必能容他,可见诸葛对孙权印象也差。

至于西川刘璋,西凉马腾,那不太现实,路途遥远又不认识人,诸葛从小颠沛流离,哪会再去遭罪。

唯一他印象好的,恐怕就剩刘备了。陶谦为什么让徐州给刘备,因为刘备为搏口碑做足了戏,给人感觉刘使君是个贤君。包括后来跟着曹操回许昌,煮酒论英雄,又和献帝衣带诏盟誓诛杀曹贼,这演的活生生就是当代比干了。只是刘备最后借曹兵讨伐袁术,趁机溜了,露底心虚害怕了,英雄气概稍微打了折扣,也没顾得上救什么献帝。

直到刘备投荆州,诸葛觉得机会来了,推出徐庶去投刘备,未必不是暗中观察刘备为人。徐庶是怎么认识刘备的?半道拦路,化名单福,上赶着把自己送给刘备,这么主动就有问题,不排除是替诸葛投石问路。

诸葛跟了刘备后献的第一计就是杀刘表夺荆州,可见他对刘表有很深的成见,因他叔叔的死,对刘表耿耿于怀。不过诸葛还算有尺度,没出馊主意害刘琦。

不知道是天意还是人为,诸葛家算是三国里面最会投机的。诸葛瑾在东吴做大官,儿子诸葛恪也大官;诸葛亮在蜀汉做丞相;堂弟诸葛诞在曹魏也做大官,三家通吃。可惜三人都没有善终,诸葛瑾儿子诸葛恪权力太大被孙氏旁支灭族,诸葛亮父子都死在蜀汉,诸葛诞造司马昭的反,被诛三族。结局诸葛氏也没有成为辉煌的士族,逃掉的后人躲到浙江诸葛村隐居,世间再无卧龙。


独醉在街角


诸葛没那么高尚,在荆州时,数欲出仕刘表,将大姐、二姐送入豪门。自己不惜出卖色相,取悦黄承彦,取丑女为妻,在荆州就是笑话,时有“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彦丑女"的民谚。刘表作为名士,根本不会用孔明。(虽然诸葛还是刘表的内侄)诸葛的行径也不属于士人的标准,就是笑话。孙权,曹操就更别提了。诸葛求其次,只能投县吏刘备。刘备后期机缘巧合,窜入蜀中,意外割据。历史的偶然,造就了三国。成就了一些人。说本末倒置有点过,时势造英雄比较贴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