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中药材成“治贫”良方

(王勇平)盛夏七月,烈日炎炎。走进江口县官和乡官和村猫猫岩中药材种植基地,20多名村民正顶着酷暑忙着采摘缬草,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今年的收成还不错。”一旁的官和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以宇脸上已乐开了花。

雷以宇介绍,自去年以来,官和村就立足自然生态优势和市场需求,坚持因地制宜、因市利导,选择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拓展致富门路。

为了整合资源要素、降低市场风险、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官和村一方面加强农企对接,与贵州苗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抱团发展。

销路就是出路。有了优强企业作后盾,群众就有了发展的信心和底气。2017年,官和村一口气发展中药材近300亩,带动周边群众40多户参与。

付出总会有回报。在精心管护之下,官和村种植的缬草实现了大丰收,让参与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我哥雷以宇的带动下,我去年也流转了25亩地发展缬草种植,产业选对了,收益自然不错,一年下来,一亩地的收益有8000元左右。”说起发展缬草产业,雷以宇的弟弟雷洪涛向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在今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政策的指引下,我们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00亩,带动了周边80多户群众参与,还有不少村民可以到基地来务工增加收入。”雷以宇说。

而在民和镇四保村,依托贵州吉草堂药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先后发展厚朴、黄精、缬草等中药材3000多亩。

“我们梵净山的缬草是全球精油含量最高的品种,在市场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中药材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市场的需求。”贵州苗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莉直言,江口的中药材能够成为群众“治贫”的良方,源于其品质和市场。

贵州苗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便建起了5000多亩的中药材基地,带动群众种植中药材上万亩。仅在2017年,公司就完成出口折合人民币近300万元。

在江口,除贵州苗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还引进和培育有贵州梵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吉草堂药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9家。有了这些极具市场拉动力的企业作示范带动,江口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有了坚实的后盾。

截至目前,江口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4万亩,逐渐成为了该县各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眼下,在官和乡官和村大屋基组,中药材产业不仅铺满了田间地头,而且延伸到了丛林当中,新种植的200亩铁皮石斛郁郁葱葱,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