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看!把酒埋在地下,大錯特錯!

關於白酒貯存問題:使用化學方法勾兌出來的白酒就算貯藏一百年也成不了好酒。其次就算是純糧食釀出來的酒,也分好壞,次品酒再怎麼貯藏也難以成為好酒,最多隻是比原來好些。

趕緊看!把酒埋在地下,大錯特錯!

【三分釀,七分藏】

如果不正確儲存,好酒也能儲存成壞酒。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澱粉或糖質原料製成酒醅或發酵醪經蒸餾而得。

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澱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盤勾而釀製成的各類酒。

業內有句話:酒需三分釀,七分藏,白酒的風味質量與白酒後期的貯存老熟有密切的關係。

剛蒸餾出的白酒口感辛辣,風味不協調,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貯存,再在貯存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物理和化學的變化來改善原酒的感官風味,促進原酒品質的提高。

白酒的貯存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酒體去雜增香的過程,即降低酒體的辛辣、刺激感。同時增加其香味微量成分,使整個酒體口味趨於和諧,趨於醇和,這個過程叫做白酒的老熟。

趕緊看!把酒埋在地下,大錯特錯!

白酒老熟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1、揮發

在長時間的貯存過程中,酒中一些低沸點的小分子物質,如甲醇、乙醛、糠醛、乙縮醛等揮發物質逐漸減少,這些物質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含量減少後可降低白酒對人體的傷害。

2、氧化

貯存高品質白酒的儲酒容器大都採用陶缸,貯存過程中空氣中的氧可以透過缸壁與酒液接觸,緩慢氧化酒中的醇類等物質,促進酯類生成,使酒產生老熟醇厚的口感。

3、酯化

酒中的醇類和酸類物質可結合生成酯類,酯類是白酒中最重要的香氣成分。這種酯化反應在有催化酶參與的情況下,幾分鐘就可以完成,在自然條件下需要約兩年時間才能完成。

在長時間貯存過程中,醇類、酸類和酯類之間逐漸達到平衡,使酒的香氣變得協調、豐滿。

趕緊看!把酒埋在地下,大錯特錯!

4、締合

在長時間的貯存過程中,酒中的乙醇分子與水分子會逐步排列得更緊密,酒精和水都是極性分子,有很強的締合能力,它們都可以通過氫鍵締合成大分子。

經貯存後,使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的排列逐步理順,從而加強了乙醇分子的束縛力,降低了乙醇分子的活度,大分子不容易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和神經系統相對緩慢,所以白酒口感變得柔和。與此同時,白酒中的其他香味物質成分也會產生上述締合作用。

當酒中締合的大分子群增加,受到束縛的極性分子越多,酒質就會越綿軟、柔和。白酒的風味,是酒體中各種化學成分在締合和平衡分配過程中綜合作用於人們感官的結果。

貯存可使酒體中醇、酸、酯、醛等類物質成分重新組合達到新的平衡,既有部分成分的消失或增減,也有微量新物質的產生。所以,好的白酒都是要經過一段時間貯存的,而正確的窖藏是產生一瓶好酒的必要環節和流程。

很多朋友都有藏酒儲酒的愛好,但是不當的儲藏方式,會讓人得不償失。白酒儲藏的四大誤區,以防大家在日常儲藏美酒的時候誤入歧途。

誤解一:土中埋酒

傳說古代紹興一帶富家生女,要埋上幾缸酒在後院裡。當女兒出閣之日破土開酒,宴請親友賓客,名為“女兒紅”。

趕緊看!把酒埋在地下,大錯特錯!

也許是因為故事太美,很多人爭先恐後將家中好酒埋進土裡,等著將來收穫一罈瓊漿玉液。小時候在農村,好幾位鄰居都失望而終。運氣好的還勉強能喝但味道大不如當初,酒中混雜著水味和泥腥味;運氣差的開壇後沒有勇氣聞第二下;最倒黴的至今還在找酒埋在哪裡。

前幾天還有一位朋友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個滿是泥巴的瓶子,說是茅臺鎮一位朋友埋在地底下好幾年的好酒。問我值多少錢,我說你是網上淘的吧。他說你咋知道?我說你上某寶看看就明白了,這樣的噱頭大家都挺樂此不彼的。

在茅臺鎮這曾經家家釀酒的地方,隨便問個人都知道,酒埋地底下是絕對毀了。茅五劍瀘沒有一款酒是埋地下的。相比其它香型,醬香型是最講究年份的酒,不像濃香型講的是“窖齡”(“酒齡”和“窖齡”絕對是兩個概念,混淆不得)。

參觀過茅臺酒廠的人都會發現,“國酒”的基酒都保存在一樓甚至二樓的大陶缸裡,通風透氣而且略有采光,與埋在地下完全兩個概念。而且茅臺酒瓶標籤上存儲條件上明確寫著“通風、乾燥、陰涼保存”,跟地下潮溼陰暗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

為了找專家弄清為什麼,我們來到茅臺當地一家酒廠。公司是專門做收藏定製型醬香白酒的,在白酒圈子內小有名氣,全國都有人前來這裡定酒收藏,不乏社會名流。這裡的一位老酒師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女兒紅”的故事講的是黃酒。真假不知道,但白酒這樣埋是肯定不行的。老酒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長時間的存放使酒中有害物質譬如甲醇、甲醛等通過揮發和化學變化消耗殆盡。在這期間有一個繼續發酵和化學變化過程,酒的度數會略微降低,口感會變淡,但是醬香味卻更足。

趕緊看!把酒埋在地下,大錯特錯!

誤解二:膠布纏酒瓶

誤解三:溶洞、地洞藏酒

誤解四:酒糟埋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