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陸軍大全

二戰日本陸軍大全

投降的日軍

第1軍:1937年8月26日組建,日軍大本營為擴大華北作戰決定組建華北方面軍及下屬第1、第2軍,原中國駐屯軍司令任第1軍司令。日軍攻陷山西后駐太原統轄山西部隊,1941年4月指揮中條山作戰。歷任軍司令香月清司、梅津美治郎(1938.5)、筱冢義男(1939.9)、 巖松義雄(1941.6)、吉本貞一(1942.8)、澄田賚四郎(1944.11)。

第2軍(Ⅰ):1937年8月31日組建於天津,隸屬華北方面軍,參加攻佔濟南,1938年指揮徐州作戰,7月調華中派遣軍,武漢會戰期間指揮北路部隊。12月8日調回日本後撤銷,原屬部隊改隸第11軍。軍司令西尾壽造、東久彌宮稔彥王(1938.4)。

第2軍(Ⅱ):1942年7月在本土重建,派往西部新幾內亞指揮第5師團等,駐北海岸馬諾誇裡,後移駐西里伯斯島,歷任司令上月良夫、七田一郎(1943.5)、豐島房太郎(1943.10)。1943年11月編入第2方面軍,1945年6月直屬南方軍。

第3軍:1938年1月在關東軍編成,1942年7月隸屬第1方面軍,駐延吉,擔任東部防衛,歷任司令山田乙三、多田駿(1938.12)、尾高龜藏 (1939.9)、河邊正三(1941.3)、內山英太郎(1942.8)、根本博(1944.2)、村上啟作(1944.11)。

第4軍:1938年7月編成,直屬關東軍,駐齊齊哈爾,遠東戰役發起後移至哈爾濱,擔任北部防衛,歷任司令中島今朝吾、後宮淳(1939.8)、鷲津鈆平 (1940.9)、橫山勇(1940.10)、草場辰巳(1942.12)、西原貫治(1944.2)、上村幹男(1945.3)。

第5軍(Ⅰ):1937年12月7日在臺灣組建,由臺灣軍司令古莊幹郎兼任,預定用於華南作戰,因計劃變更於次年2月15日撤銷。

第5軍(Ⅱ):1939年5月19日在關東軍序列另組建,駐掖河,後隸屬於第1方面軍,擔任東部防衛,歷任司令土肥原賢二、波田重一(1940.9)、飯村穰(1941.10)、上村利道(1943.10)、清水規矩(1944.6)。

第6軍:1939年諾門坎邊境作戰期間,於8月4日在海拉爾組建第6軍司令部並擔任戰場指揮。1945年1月25日調入中國派遣軍,駐杭州,遠東戰役 發起後又緊急北調滿洲,“8.15”時中止於南京直至繳械投降。歷任司令荻洲立兵、安井藤治(1939.11)、喜多誠一(1941.10)、石黑貞藏 (1943.3)、十川次郎(1944.1)。 第10軍:1937年10月20日為增援淞滬作戰在本土組建,指揮第6、第18、第114師團 於11月5日登陸杭州灣金山衛即隸屬華中方面軍,擔任南線作戰。12月24日攻佔杭州,12月參加攻打南京。日軍南京暴行遭國際輿論譴責,1938年2月 14日第10軍被撤銷,軍司令柳川平助回國轉入預備役再未徵召。

第11軍:1938年6月23日組建,隸屬華中派遣軍,武漢會戰期間指揮南路 部隊,後駐武漢。1939年9月直屬中國派遣軍,1944年8月隸屬新設立的第6方面軍。第11軍統率日本陸軍在華中戰場擔任進攻任務的野戰集團,自武漢 會戰起在湖北、湖南、江西地區的作戰均由其指揮:1939年2-4月攻佔南昌、9-10月第一次長沙作戰、1940年5-10月棗宜作戰、1941年9月 -1942年1月第二與第三次長沙作戰、1942年4-9月浙贛作戰、1943年11-12月常德作戰、1944年5-9月長衡作戰、1944年9-12 月桂柳作戰。長衡作戰時第11軍所轄部隊達9個師團。桂柳作戰期間第11軍司令部推進至廣西,湖南方向作戰改由第20軍擔任。1945年6月日軍收縮戰 線,第11軍僅轄1個師團2個獨立混成旅團。遠東戰役發起後奉調滿洲,8月14日與中國軍隊交戰再次攻入廣西全縣,16日從全縣退入湖南,再遵中國戰區令 移至九江地區繳械投降。歷任軍司令岡村寧次、圓部和一郎(1940.3)、阿南惟幾(1941.4)、冢田攻(1942.7)、橫山勇 (1942.12)、上月良夫(1944.11)、笠原幸雄(1945.4)。

第12軍:1938年12月7日組建,隸屬華北方面軍,駐濟 南。1944年7月前出河南指揮豫中作戰後移駐鄭州。1945年3-5月指揮老河口作戰。歷任軍司令尾高龜藏、飯田貞固(1939.9)、土橋一次 (1941.3)、喜多誠一(1943.3)、內山英太郎(1944.2)、鷹森孝(1945.4)。

第13軍:1939年9月4日組建,直屬中國派遣軍,駐上海。1942年5月指揮浙贛作戰。歷任軍司令西尾壽造、藤田進(1939.10)、澤田茂(1940.12)、下村定(1942.10)、永津佐比重(1944.3)、松井太久郎(1945.2)。

第14軍:1941年11月編成,在南方軍序列擔任菲律賓進攻作戰,12月從高雄港出發登陸仁牙因灣,攻佔菲律賓。1942年6月改為大本營直 轄,1944年3月恢復南方軍序列。歷任司令本間雅晴、田中靜壹(1942.8)、黑田重德(1943.5)。1944年7月在馬尼拉昇格為第14方面 軍。 第15軍:1941年11月在大阪編成後移駐西貢,12月8日進入泰國,次年1月攻打緬甸,後編入緬甸方面軍。1942年10月 -1943年8月設軍政監部管理緬甸軍政事務。歷任司令飯田祥二郎、牟田口廉也(1943.3)、片村四八(1944.8)。牟田口廉也指揮第15、第 31、第33師團攻打印度英帕爾,是南方軍在西方方向最遠的攻擊,慘敗後於1944年8月退入泰國轉隸第18方面軍。

第16軍:1941年 11月在本土編成即前出臺灣,預定擔任荷屬東印度進攻作戰。12月參與菲律賓作戰攻佔棉蘭老島達沃、和樂島,1942年1月攻佔爪哇、塞蘭、巴釐、帝汶等 島嶼,後駐雅加達。1943年3月始管理當地軍政事務。歷任司令今村均、原田熊吉(1942.11)、長野佑一郎(1945.4),1944年3月編入第 7方面軍。

第17軍:1942年5月在菲律賓達沃組建直屬大本營,初以南海支隊、步兵第41聯隊、一木支隊、步兵第35旅團、青木支隊等約 13個步兵大隊為基幹,預定實施攻佔斐濟群島、薩摩亞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的作戰。該計劃取消後指揮東部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方面作戰,軍司令部7月到達 拉包爾、10月進駐瓜達卡納爾島。1943年2月失敗撤出瓜島後駐布干維爾島隸屬第8方面軍,歷任司令百武晴吉、神田正種(1945.4)。

第18軍:1942年11月在拉包爾組建,司令安達二十三,從第17軍接受指揮東部新幾內亞巴布亞半島作戰,1943年6月進攻莫爾斯比港失敗後駐新幾內 亞中部韋瓦克一線。初期隸屬第8方面軍,1944年3月改隸南方軍第2方面軍,7月艾塔佩作戰失敗損失慘重,韋瓦克失守後退入內陸山區,第2方面軍撤銷後 直屬南方軍。

第19軍:1943年1月組建,直屬南方軍,擔任帝汶島以東、東經141度以西的西部新幾內亞南岸一帶防禦,駐塞蘭島安汶,1943年10月編入第2方面軍,歷任司令富永信政、北野憲造(1943.10),1945年3月撤銷。

第20軍:1941年9月10日在關東軍序列組建,1941年7月編入第1方面軍,駐黑龍江東部。因華中第6方面軍戰線過長,於1944年9月28日調 關內專任湖南地區作戰,隸屬第6方面軍。1945年4月駐衡陽指揮芷江作戰,“8.15”後在長沙繳械投降,歷任軍司令關龜治、本多政材 (1943.3)、坂西一良(1944.4)。

第21軍:1938年9月19日為華南作戰而組建,直屬大本營,10月12日登陸大亞灣、攻佔廣州。1939年9月編入中國派遣軍,11月指揮桂南作戰攻佔南寧,次年2月9日撤銷,歷任軍司令古莊幹郎、安藤利吉(1938.11)。

第22軍:1939年桂南作戰時以第5師團長今村均任今村兵團長指揮本部及近衛混成旅團,臺灣混成旅團,次年2月9日在南寧正式組建第22軍指揮桂南地區部隊,桂南作戰後曾策劃進入法屬印度支那,11月9日撤銷,司令久納誠一。

第23軍:原直屬大本營的華南方面軍所屬部隊相繼調出,於1941年6月26日撤銷,改而在廣州組建第23軍,8月轉為直屬中國派遣軍。太平洋戰爭初指 揮攻佔香港作戰,1944年12月11日兼任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參加1944年桂柳作戰,指揮1945年粵漢路南段作戰。歷任軍司令今村均、酒井隆 (1941.11)、田中久一(1943.3)。

第25軍:1941年7月組建,直屬大本營,8月進駐西貢預定攻佔馬來,11月隸屬南方軍。 第25軍部隊以三亞為集結地,12月7日登陸馬來哥打巴魯,1942年2月15日佔領新加坡。後擔任馬來、蘇門答臘防務,1943年3月起專任蘇門答臘島 防務駐武吉丁宜,在石油產地巴鄰旁、邦加蘭布蘭丹設有防衛隊。1944年3月編入第7方面軍。自1941年11月設軍政監部,管理馬來、蘇門答臘軍政事 務。歷任司令飯田祥二、山下奉文(1941.11)、齋藤彌平太(1942.7)、田邊盛武(1943.4)。

第27軍:1944年3月組建編入第5方面軍,司令寺倉正三,駐澤捉島擔任北方島嶼防衛,次年2月撤銷。

第28軍:1944年1月在緬甸方面軍序列組建,轄第2、第54、第55師團負責孟加拉灣沿岸防禦,1945年4月緬甸作戰失敗,7月全部撤往錫蘭河以東毛淡棉地區,司令櫻井省三。

第29軍:1944年1月組建直屬南方軍,駐馬來太平,司令石黑貞藏。3月編入第7方面軍,設軍政監部管理馬來軍政事務。

第30軍:1945年7月25日在長春組建日本陸軍最後一個軍司令部,編入第3方面軍。徵召預備役中將飯田祥二任司令,司令部尚未配齊即遇遠東戰役爆發。

第31軍:1944年2月組建於塞班島,受海軍聯合艦隊司令指揮,3月後實由新組建的中太平洋方面艦隊指揮。初期轄有特魯克集團、北马里亞納集團、南馬 里亞納集團、小笠原兵團、帕勞地區集團,馬里亞納作戰時軍司令小畑英良在關島戰死,兩任參謀長井桁敬治、田村義富先後戰死。後以特魯克島第52師團長麥倉 俊三郎兼任司令,未再任命軍參謀長。中太平洋方面艦隊撤消後直屬大本營,“8.15”時轄1個師團3個獨立混成旅團,約34000人。 第32 軍:1944年3月組建駐沖繩,原隸屬本土西部軍,7月納入外戰體系改隸第10方面軍,歷任司令渡邊正夫、牛島滿(1944.8)。1945年6月沖繩作 戰守軍與軍司令部均覆滅,但未明令撤消番號也沒有任命新的軍司令官,第32軍餘部尚有駐宮古島、石垣島等處的第28師團、獨立混成第45、第59、第60 旅團。

第33軍:1944年4月在緬甸方面軍序列組建,司令本多政材,統轄第18、第53、第56師團擔任緬北、雲南方面作戰,滇西、緬甸作戰失敗後撤往錫蘭河以東毛淡棉地區。

第34軍:1944年3月中國派遣軍下令組建武漢防衛軍司令部,在第11軍前出湖南時指揮武漢地區守備部隊,7月大本營授予該軍正式番號第34軍,8月 26日隸屬新組建的第6方面軍。老河口作戰時曾派第39師團部隊從荊門進擊襄陽方向牽制,1945年6月18日調入關東軍駐朝鮮咸興。歷任軍司令佐野忠 義、櫛淵鍹一(1945.1)。

第35軍:1944年7月組建於萊特島,指揮呂宋島以外的南部菲律賓日軍,次年3月遷駐宿務島,4月再遷棉蘭老島途中軍司令鈴木宗作死亡,以參謀長友近美晴指揮殘部。

第37軍/婆羅洲守備軍:1942年4月組建(英屬)婆羅洲守備軍駐古晉,僅轄兩個獨立守備隊。1944年3月隸屬第7方面軍,9月改製為第37軍駐沙 巴,直屬南方軍並加強到兩個獨立混成旅團。軍司令前田利為(預備役)、山脅正隆(預備役,1944.9)、馬場正郎(1944.12)。

第 38軍/印度支那派遣軍/印度支那駐屯軍:1940年9月組建印度支那派遣軍,司令官西村琢磨,1941年6月撤銷。1942年11月恢復並改稱印度支那 駐屯軍,司令町尻量基,隸屬南方軍。後再改稱法印駐屯軍,1944年12月改製為第38軍駐河內,司令土橋勇逸曾任駐法國武官,是日本陸軍的法國通。

第39軍/泰國駐屯軍:1943年1月在曼谷組建泰國駐屯軍,1944年12月改製為第39軍,1945年7月升格為第18方面軍,司令中村明人。

第40軍:為對抗美軍登陸於1945年1月在臺灣嘉義組建,轄4個師團2個獨立混成旅團,擔任臺灣南部防務,司令中澤三夫。5月司令部調往本土擔任九州南部防衛,所轄部隊改為直屬第10方面軍。

第41軍:1944年12月第14方面軍為組織菲律賓呂宋島防禦,以第8師團為基幹設振武集團,負責馬尼拉附近東、南部防守,隸下包括馬尼拉防衛司令部。1945年3月振武集團正式改編為第41軍,司令橫山靜雄,日本戰敗時退縮在馬尼拉東部山區。

第43軍:1945年3月在濟南組建,取代前出河南作戰的第12軍司令部,隸屬華北方面軍,軍司令細川忠康。

第44軍/關東防衛軍:1941年7月組建關東防衛軍,駐長春,歷任司令山下奉文、草場辰巳(1941.7)、木下敏(1942.12)、吉田惪 (1943.12)、本鄉義夫(1945.3),轄第1、2、3、5、9獨立守備隊,負責整個東北治安。1945年5月關東防衛軍改製為第44軍編入第3 方面軍駐遼源,後移奉天,負責滿洲南部防衛,司令本鄉義夫。

第58軍:1945年6月在第17方面軍序列組建,駐濟州島,司令永津佐比重,預定對抗美軍登陸進攻。

上海派遣軍:1937年8月15日本土組建,即率領第3、第11師團登陸吳淞投入淞滬戰場,11月7日隸屬新成立的華中方面軍,12月攻佔南京,次年2月14日撤銷,歷任軍司令松井石根、朝香宮鳩彥王(1937.12)。

蒙疆駐屯軍:1938年1月4日組建蒙疆駐屯兵團直屬大本營,置於關東軍與華北方面軍作戰地域之間,7月4日改製為蒙疆駐屯軍,駐張家口,隸屬華北方面 軍。駐蒙軍的作戰、管轄地域為察哈爾、綏遠及內長城以北的山西,歷任軍司令蓮沼蕃、岡部直三郎(1939.8)、山脅正隆(1940.9)、甘粕重太郎 (1941.1)、七田一郎(1942.3)、上月良夫(1943.5)、根本博(1944.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