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羣衆滿意度達97.78% 三看醫共體改革

2018-09-20 07:1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陳寧 梅玲玲 見習記者 李攀 沈聽雨

浙江日报|群众满意度达97.78% 三看医共体改革
浙江日报|群众满意度达97.78% 三看医共体改革

醫共體改革,是指在縣域內組建若干個以縣級醫院為龍頭、其他若干家縣級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成員單位的緊密型醫療集團作為醫共體。我省淳安縣、餘姚市、瑞安市、德清縣、桐鄉市、紹興市柯橋區、東陽市、常山縣、舟山市普陀區、台州市路橋區、縉雲縣等11個試點縣(市、區),全面開展醫共體改革探索。2019年起,我省將全面推進醫共體建設。

當前,我省醫改步入“深水區”“攻堅期”,醫共體建設是深化醫改新的突破口。截至目前,在我省11個試點縣(市、區)中,原有39家縣級醫院和170家鄉鎮醫療機構優化整合成為27個醫共體,縣域內就診率平均達84.40%,群眾滿意度達97.78%,“小病在基層、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模式正逐步形成。

“醫共體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快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尤其是要讓群眾在基層獲得更好更方便的診療、檢查、配藥服務,擁有更舒適的就醫環境,逐步享受連續性的全程健康服務。”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日,本報記者深入多地採訪,看到了試點縣(市、區)的新面貌。

一看 百姓看病更方便

早晨8時,記者走進縉雲縣新建鎮中心衛生院,在門診大廳一樓的牆上,貼著一張縉雲縣人民醫院輪轉專家值班表,記者查詢到,當天的值班專家為眼科副主任醫師葉春華。

記者隨即來到葉春華的眼科診室,恰逢葉醫生開門上班,來自新建鎮新湖村葛湖自然村的陶獻義老人第一個走進診間。陶獻義告訴記者,自己坐了10分鐘的班車到鎮上,做完身體例行檢查後,聽說這裡有縣城的眼科醫生在,他便又掛了一個看白內障的號。

縣級醫院眼科醫生的到來,結束了新建鎮衛生院沒有眼科的歷史。近幾年,大院醫生到鄉鎮衛生院坐診已不是新鮮事,醫共體改革又有哪些不同之處?

記者瞭解到,縉雲縣人民醫院醫共體成立之後,8家鄉鎮(街道)衛生院成為縣人民醫院的分院,實現人、財、物的統一。“衛生院成為人民醫院的一部分,縣級醫院的醫生得以真正沉下心來到基層坐診。”縉雲縣人民醫院院長李潘良告訴記者。

在交通不便的海島地區,危急重症病人的診療需求能否得到滿足?

記者來到舟山市普陀區,這裡正在進行一場緊急救援——57歲的海島村民沈松元因胸悶胸痛,於14時30分到蝦峙鎮衛生院就診,心電圖顯示他為急性下壁心梗,衛生院立即與醫共體胸痛中心聯繫,該中心即刻給予遠程指導,同時醫共體牽頭單位普陀醫院開通無障礙通道。沈松元於15時20分登船,16時47分到達普陀醫院接受治療。

普陀區46個島嶼有人居住,島上人口老齡化嚴重,過去老人們出島看病很不方便。“醫共體改革讓這些分散的島嶼緊緊聯繫在一起。島上的百姓能夠享受到更便捷的醫療資源。”蝦峙鎮衛生院院長林韓立說。

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試點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量同比增長11.96%,出院人次同比增長22.34%。

二看 醫療服務更有序

看病的人多了,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能不能跟得上?

在部分基層衛生院,一些簡單的手術已經逐漸普及。在常山縣招賢鎮中心衛生院,村民劉秀梅剛剛做完一臺急性闌尾炎手術,為她開刀的是來自常山縣人民醫院的坐診醫生佔雙谷。“這裡有床位、有設備,完全具備開展I類手術的‘硬件’條件,只要‘軟件’跟上了,急性闌尾炎病人就能第一時間在這裡接受手術。”佔雙谷告訴記者,他正在帶教招賢鎮中心衛生院的基層醫生,讓他們熟悉手術技能。目前,該衛生院還能夠開展下肢靜脈曲張、肛瘻等手術。

在基層,醫療服務價格得到有效控制。“以往每月132元的藥費現在只要72元多。”德清縣舞陽街道長春村村民湯杏蓮享受到了醫改的實惠。該縣醫共體通過藥品耗材聯合限價採購騰出空間2418萬元,其中75%(1818萬元)用於調整提高醫療服務價格,600萬元讓利於群眾。

醫共體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構建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在餘姚市第二人民醫院四明山分院,記者看到了一份詳細的“基層首診疾病種類目錄”清單,在清單上,高血壓病、糖尿病、支氣管炎、手足口病、膽囊炎等52個病種的患者被要求留在鄉鎮衛生院首診。此外,餘姚市還制定了“醫共體雙向轉診疾病種類目錄”清單,確定基層上轉疾病46種,下轉疾病16種,使轉診更加流程化、規範化。

更有序的醫療服務,讓更多的患者留在基層:據統計,11個試點縣(市、區)基層就診率平均達64.96%,同比提升6.10個百分點。

三看 醫生有了獲得感

人才招不進、留不住、用不好,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面臨的普遍難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醫共體改革“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正在增強基層醫生的獲得感。

“從沒想過,我有機會成為縣級醫院的一員。”這些天,縉雲縣大源鎮衛生院傳遞著一個好消息:27歲的年輕醫生李泓佩因為表現突出,被選調至縣人民醫院上班。

“過去,基層醫生想要‘走出去’,只有參加縣裡的統一考試,能夠被縣級醫院錄用的概率比較小。”大源鎮衛生院院長舒鵬說,組建醫共體之後,在鄉鎮衛生院上班等同於在縣級醫院上班。這就意味著,在鄉鎮的醫生有更多的機會通過內部調崗到縣級醫院上班。

醫共體改革也讓基層醫生得到更多學習的機會。今年1月,淳安縣大墅中心衛生院開設中醫館和胃鏡檢查兩大新項目。輪轉坐診期間,縣中醫院脾胃科主任醫師於裕幸都會帶教一名分院醫生。

據統計,醫共體改革試點以來,全省共有550餘名醫共體牽頭醫院的醫生定期在基層排班工作,各試點地區以醫共體名義統一招錄人員848名,醫共體內所有衛技人員進行統一培訓率達5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