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類貨基」究竟是什麼?具有哪些特點?

資管新規落地,保本理財將不復存在,銀行理財的投資者面臨重新選擇,中低風險偏好的個人投資者要麼轉向表內存款,要麼轉向表外貨幣類產品;而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會選擇銀行理財、公募基金等。

但對於曾吸引大量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貨幣基金來說,未來將面臨兩大壓力:今年貨幣基金處在持續低迷的階段,收益率不斷走低,近半數的貨基收益已經跌破3%;過渡期內的銀行“類貨基”產品可以暫時參照貨幣基金採用同樣的估值模式:攤餘成本法,且可以實現“T+0”,可能對貨幣基金形成一定的分流。

銀行系“類貨基”究竟是什麼?具有哪些特點?

這裡提到的銀行“類貨基”,一般指的是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根據新聞報道,大多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部分規模靠前的城商行都在積極發售現金管理類產品,7日年化收益多在3.5%以上,最高可達4.2%。

那現金管理類產品又指的是什麼呢?

現金管理類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現金管理服務的理財產品。具有流動性強:交易比較靈活,能夠快速贖回;風險低:投資領域根據產品不同存在差異,但都集中在風險低的領域;收益穩定。很多人把它作為活期存款的替代品,是一種用來管理短期閒置資金很好的方式。

“類貨基”是模仿貨幣基金的規則設計,這類理財產品普遍具有的特徵是:

①申贖方面,銀行理財開始有T+0和T+1的產品出現。與貨幣基金非常相似,部分產品可以實現購買當日起息,贖回實時到賬,流動性非常高。

②和貨幣基金的一萬元贖回限額相比,在買入贖回上限制比較少,操作靈活,有些實時贖回上限為5萬元,有些額度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

③銀行的貨基型產品而言,由於不在證監會體系下管理,其投資標準要比公募的貨基品種寬鬆,包括投資品種的久期和能夠投資的範圍都更為寬鬆,甚至可能會投資一些短期非標,這樣,使得銀行體系的貨基產品收益率會高於公募貨基。

④目前銀行類貨基的申購門檻普遍還是5萬元起,這個比公募基金或者互聯網“寶寶類”產品門檻更高一點。

簡單打個比方,如果貨幣基金相當於正品,那銀行的“類貨基”就是高仿了。

業內人士將銀行系“類貨基”近來備受青睞的原因歸結為監管的調整,在淨值化轉型過程中,銀行系“類貨基”產品崛起或將成貨幣基金最強力競爭者,有望成為有小額流動資金理財需求的投資者的新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