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爲和中國撇清關係,改首都名後還要改國名,不喜歡被叫原名

在漢字文化圈中,京城就相當於一個國家的首都,或者和首都有相同地位的重要城市,比如陪都,留都等。其實都可以用京城來稱呼。

韓國為和中國撇清關係,改首都名後還要改國名,不喜歡被叫原名

在漢語中,“京”的意思就是百姓建築起來的高土堆,後來才引申為京城、國都。南京、西安、北京就都是中國古代的京城。

韓國為和中國撇清關係,改首都名後還要改國名,不喜歡被叫原名

首爾被稱為“漢陽”始於高麗王朝時期,但那時候的國都是現在的開城。從可考據的資料上來看,最晚是朝鮮時代後期,朝鮮民間就習慣稱為首爾,漢陽是官方正式場合的稱謂,普通民眾很少這麼叫。

韓國為和中國撇清關係,改首都名後還要改國名,不喜歡被叫原名

韓國是許多中國遊客喜歡去這些國家旅遊,在韓國旅遊時,可能年紀稍大的遊客會覺得奇怪,韓國有個城市,怎麼不見了呢?

韓國不見的城市就是“漢城”,現在不是不見了,而是被改名了,被改成“首爾”。但是中國人去旅遊還會依照之前的叫法,一直延續之前的名稱“漢城“來稱呼,而韓國人則覺得這個稱呼侮辱到了他們。

韓國為和中國撇清關係,改首都名後還要改國名,不喜歡被叫原名

直到2005年因被韓國方面抗議,中國才改翻譯為今天的“首爾”,韓國甚至還要將國家的名字改為“考瑞亞”,為了凸顯自己的洋氣嗎?

韓國為和中國撇清關係,改首都名後還要改國名,不喜歡被叫原名

漢城的命名是宋朝時賜給朝鮮的,漢江是依據漢城才取名的,李明博上臺後,為除中國化改的首爾,譯音為:國際化。

韓國為和中國撇清關係,改首都名後還要改國名,不喜歡被叫原名

在歷史上,韓國曾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缺乏獨立的本土文化。為了標榜韓國文化,韓國曆史學家不惜歪曲歷史,盜竊中國文化,從而拼湊所謂的韓國文化,但是他們現在已經不承認很多歷史的事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