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是什么,你知道吗?

网上有文章写古人的十大娱乐活动,这十大活动中竟然没有斗鸡。这太荒唐了。从先秦到汉唐,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活动是斗鸡。

斗鸡是人们利用公鸡好斗的性格,挑唆其互相争斗,借以取乐的一种游艺。斗鸡游艺在我国古代曾盛行一时,成为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无不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直至今日,斗鸡之举仍在我国广大地区流行。

考古发现证实,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中期,中国人已养鸡。到了春秋战国时,古人养鸡已很普遍。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中称:“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斗鸡游戏起源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斗鸡之风在春秋时期已较盛行。

据《列子·黄帝》的记载,西周末年的周宣王就喜欢斗鸡。“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经过纪渻子40天的训练,这些鸡“望之似木鸡矣”,相斗时别的鸡均不敢上,成语“呆若木鸡”即由此而来。

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的记载,“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这就是说,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斗鸡的各种招数。季氏给他的鸡套上皮甲,郈氏则给鸡安上金属爪子。有的还使暗招作弊,如鸡怕黄鼠狼(狸),有人就涂上黄鼠狼的油脂,令对手胆怯。《庄子·逸篇》即称:“羊沟之鸡……然而数以胜人者,以狸膏涂其头。”

季、郈两人的斗鸡还引发了战争。这年孔子35岁。季平子因为与郈昭伯斗鸡的事得罪了鲁昭公,昭公率军队攻打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昭公,昭公的军队吃了败仗,逃奔到齐国。

《战国策·齐策》载:齐都临淄人“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说明这时的斗鸡已成为民间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

到秦汉时,斗鸡活动更为活跃。《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博戏驰逐,斗鸡走狗”。刘邦的父亲就爱玩斗鸡,《西京杂记》称他:“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酿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乐。今皆无此,故以不乐”。于是刘邦为了博得他的欢心,便在皇宫附近“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于是太上皇又开始了新的斗鸡生活。

当时有钱人为了养出好斗的公鸡,花费很大。《西京杂记》还指出:汉初,鲁恭王刘余就好斗鸡、鸭及鹅、雁,还养了其他珍异禽兽,“一年费二千石”,相当于当时太守一年的俸禄。

《汉书爰盎传》载:“汉初,盎为官,曾病免家居,与间里浮湛相随行,斗鸡走狗。”

窦太主的面首董偃经常陪同汉武帝在北宫游戏,在平乐观骑马追逐、参与斗鸡、踢球,赛狗、赛马,武帝十分欢喜。

汉宣帝刘病已年轻时在民间除了读书之外,也喜爱游侠之事,斗鸡走狗,所以对下层社会的奸邪丑恶和官吏的好坏得失了解得十分清楚。即使做了皇帝,也微行出游,斗鸡走马长安中,积数年。”

汉代以后,斗鸡的文字记述、诗词歌咏,不绝于书。曹植写过一篇《斗鸡颂》,描写当年斗鸡和观斗鸡的情形:“长筵坐戏客,斗鸡闻观房;群雄正翕赫,双翅自飞扬……”尔后,梁简文帝、刘孝威、宗懔、后周的王褒等,都有斗鸡的诗文或杂记。

到了唐代,斗鸡之风较前代更盛。唐玄宗、唐文宗、唐穆宗等帝王皆酷爱斗鸡之戏。上有所好,下必从焉。一些王公贵戚甚至闹到“倾帑破产市鸡”的地步。

据唐代《东城父老传》记,李隆基即位前就好斗鸡。在那时,斗鸡之戏是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在宫内建鸡坊,“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坊中”。并有500人专司驯鸡。结果上行下效。有钱的倾家荡产买鸡,没钱的就以假鸡为戏。

在长安有个名叫贾昌的少年,驯鸡有一套办法,博得玄宗欢心,一下子就荣华富贵,成了闻名天下的“神鸡童”。

唐代斗鸡驯鸡发达,社会却为此付出了世风靡废的巨大代价。斗鸡使人如痴如狂,也使一些“斗鸡小儿”恃宠骄横,不可一世。李白在《古风》诗中有云:“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唐代朝野疯狂的斗鸡游戏,影响了一批又一批遣唐的日本僧人、留唐生及外交使官。中国的斗鸡游戏就在这个时候随同上述日本人东渡扶桑,并很快在日本宫廷盛行起来。日本平安期(794-1192年)成书的《荣华物语》有对宫中斗鸡的描绘,反映了斗鸡传人日本后在宫中游戏的状况。尔后,斗鸡游戏流入民间,在民众中大盛起来。在许多传世的日本传统浮世绘中,斗鸡是较为常见的题材。

明朝的斗鸡之风与唐朝不分上下,当时还有一种专门研究和举办斗鸡活动的民间组织。叫做“斗鸡社”。在明代,泰山是斗鸡的重要场所之一,每逢泰山庙会,前来斗鸡的人都络绎不绝,观看捧场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清代,斗鸡游艺继续盛行,人们还培育出一种叫“九斤黄”的斗鸡。这种斗鸡体壮、力足、凶猛、耐斗,在斗鸡场上冠压群雄。清代人李声振在其《百戏竹枝词·斗鸡》中有诗云:

红冠空解斗千场.金距谁堪冠五坊?

怪道木鸡都不识,近人只爱九斤黄。

诗中充满了对这种优质斗鸡的赞誉与欣赏。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举行斗鸡的时间和形式也不相同。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斗鸡活动多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举行。斗鸡时间约好后,参加斗鸡的鸡主各抱自己的鸡来到斗鸡场,由主持斗鸡的权威人士根据参赛鸡的强弱,撮合协议,代为配对,商订赌注,一切皆妥后,便放鸡在场内决斗。但见鸡毛振翼,破吻磨距,紧接着一场难分难解的争斗开始了。观斗鸡的人们纷纷呐喊助威,气氛极为紧张热烈。

因为斗鸡兴盛,古代公鸡的受宠程度自然比现代大多了,比母鸡值钱。如在唐朝东都洛阳,老幼都喜欢斗鸡,家家都养三五十只公鸡。公鸡比母鸡贵出许多,有的一亩田才能换到一只斗鸡。

直到今天,斗鸡活动在山东、河南等地依然十分流行。

古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斗鸡?《史记·货殖列传》说:“蹲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这说明争强斗胜是刺激斗鸡成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斗鸡,能使人类的原始野蛮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泄斗,鸡的精彩使人娱乐,斗鸡的顽强战斗精神能给人以鼓励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