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權奪利的大儒蕭望之

蕭望之是儒學大師,傳說是蕭何的後裔(這事難辨真假),主治《齊詩》,兼學諸經,是漢代《魯論語》的知名傳人。

儒學大師多虛偽,滿嘴的仁義道德,滿肚子的男盜女娼,蕭望之可算是典型。

蕭望之的飛黃騰達,是在霍光死後。公元前67年,霍光死後的第二年,蕭望之上疏暗批霍氏專權,建議皇帝親自治理政務,選拔同宗,任用賢才,作為腹心。這樣的建議深得帝心,漢宣帝隨之任命任蕭望之為謁者,當了朝廷接待賓客的近侍,由此而步步高昇。

1.整天爭權奪利的大儒

一個大儒,整天盤算著官位,爭權奪利比誰都起勁。

蕭望之因通政事而被選任為平原太守,蕭望之向來想在朝廷,這下要遠離朝廷去作郡守,內心覺得很不得意,於是上疏拒絕,皇帝於是徵調他進朝廷管理少府。

漢宣帝深知望之通曉經術辦事穩重,論議有理,按照才能可任宰相,但為了試試他的政事能力,就任他為左馮翊。可是蕭望之擔心辦事不合皇帝的意思,馬上上書言病。

漢宣帝知道後派侍中成都侯金安上傳達皇帝的意思:“任用官職是想通過治民來考查你的政績的,你前任平原太守的時間太短,所以任用左馮翊來試試你,不是聽到你有什麼過失。”蕭望之知道了皇帝試用他的原意,馬上積極處理政事。

蕭望之不僅斤斤計較自己的官位,而且還是權力鬥爭的一把好手。他一出手,就整死兩位深受百姓愛戴的地方大員。

一個是韓延壽。蕭望之聽說韓延壽在東郡太守任上,曾發放官府之錢一千餘萬,便派御史前去調查,韓延壽聽到消息,也派人調查蕭望之在左馮翊任內發放屬於廩犧令掌管的一百多萬錢之事。雙方互咬,韓延壽落敗被腰斬。

行刑時,官吏和百姓數千人送他到渭城,人們扶老攜幼,攀住韓延壽的囚車車輪不放,爭相進奉酒肉。韓延壽不忍拒絕,一一飲用,共計喝酒一石有餘,並讓原屬下官吏分別向前來送他的百姓致謝,說道:“辛苦各位遠程相送,我死而無恨!”百姓無不痛哭流涕。如果蕭望之寬宏大量,皇帝是能夠寬恕韓延壽的。

另一個是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之一的趙廣漢。趙廣漢與丞相魏相槓上了,作為魏相的門生,蕭望之落井下石,上奏彈劾道:“廣漢侮辱大臣,想脅持丞相,違逆節律傷害風化,是不道之罪。”迫使皇帝殺了趙廣漢。

長安城裡數萬名百姓以及官員自發聚集在皇家宮殿前,齊齊跪下,他們有的神情肅穆,有的情不自禁地低泣,有的則抑制不住地大哭……這數萬名人是因為聽說了趙廣漢即將被腰斬的消息,前來送別趙廣漢。

整倒了兩個深具民望的地方大員不能讓蕭望之滿足,因為他的目標是丞相職位,於是他又企圖鬥倒邴吉。

蕭望之看不起邴吉,認為只有自己才有資格當丞相。

然而這一次是沒打著狐狸惹一身騷。如果說為了蕭望之,皇帝可以犧牲韓延壽、趙廣漢,但為了邴吉,皇帝也可以犧牲蕭望之。邴吉是什麼人?沒有邴吉,皇帝在幼兒時就被漢武帝處死了。因為邴吉的保護和安排,皇帝才得以長大,接受教育。又是邴吉向霍光的推薦,宣帝才得以取得皇位。對於漢宣帝,邴吉實際上充當了父親的角色。皇帝對邴吉的感激,那是無以言表的。

蕭望之受到了大臣嚴厲的指控:

侍中謁者良奉旨下韶給蕭望之,他衹拜了兩拜。良和蕭望之說話,蕭望之不起立,還故意垂下雙手,反而告訴御史說“良禮節不周”。

按舊例丞相有病,第二天御史大夫就要問候病情;

上朝時在大殿中聚會,御史大夫應在丞相後面,丞相道別,大夫稍微前進,作揖。

現在丞相數次生病,蕭望之不去探病;

在大殿聚會,和丞相用相同的禮節。有時議事意見不合,蕭望之說:“君侯您的年紀難道能做我的父輩嗎!”

知道御史不得擅自使用權力,蕭望之卻多次派留守官吏自備車馬,回杜陵照看家事。讓少史戴著法冠為他的妻子引路,又派他們去做買賣,這些人私下給他補助一共有十萬三千。

蕭望之是大臣,通曉經術,職位在九卿之上,為眾人所仰慕,竟然至於不守法不注意修養,傲慢不遜,貪汙所監管的財物達二百五十以上,請允許逮捕囚禁治罪。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丞相丙吉年老,上重之。蕭望之意常輕吉,上由是不悅。丞相司直奏望之遇丞相禮節倨慢,又使吏買賣,私所附益凡十萬三千,請逮捕系治。

皇帝雖然不高興,也沒有打算殺掉蕭望之,但“詔左遷望之為太子太傅”。

漢宣帝在接到控告之後,都不給蕭望之辯護的機會。直接下令:

有司上奏說你責難使者禮不備,對丞相無禮,聽不到你廉潔的名聲,為人傲慢不謙遜,沒有輔政為百官表率的姿態。你不深思,陷於此邪惡的行為中,朕不忍心給你處分,派光祿勳楊惲傳達朕的命令,降職讓你作太子太傅,授給你太傅印。你交還原大夫印綬給楊惲,不必進宮謝恩可直接到官。希望你能掌握道理,明白孝道,親附、結交正直之士,竭盡其意不要再有過失,不要有什麼辯白。”

漢宣帝實在是看清了蕭望之。

一個大儒,竟然被皇帝教訓了一通,可是蕭望之沒有打算停止對於權力的爭奪。漢宣帝駕崩後,漢元帝繼位,元帝年輕,利用宦官處理政務。作為太子的老師,他以為在與宦官的權力鬥爭中能夠穩操勝券,沒成想根本就不是宦官的對手,自己氣不過,只好引鳩自殺,終於把自己給鬥死了。

2.除了高談闊論,就是迂腐可笑的建議

實在不懂漢宣帝,蕭望之這麼一個爭權奪利的人,竟然讓他入選麒麟閣十一功臣。現在看來,他除了發表一些迂腐的高談闊論,是沒有多少行政能力的。

儒者總是從原則出發,為了原則而反對,對於解決問題的辦法,則是沒有的。蕭望之正體現了這樣的特點,對政事的議論顯得十分迂腐可笑。

漢宣帝五鳳年間,匈奴發生了嚴重的內訌。當時匈奴威脅大漢邊境多年,經常發生摩擦。朝廷眾臣此時聯名建議乘著這個好機會出兵,定能一舉剿滅匈奴。但是蕭望之卻說:“君子不應該在別人危難的時候趁火打劫。”竟然對敵人談什麼仁義道德,坐失良機。

匈奴呼韓邪單于來長安朝見漢宣帝。漢宣帝下詔命主管官員商議朝見儀式。丞相、御史大夫都說:“依古代聖王的制度,先京師而後諸侯,先諸侯而後夷狄。匈奴單于前來朝賀,其禮儀應與諸侯王相同,位次排在諸侯王之後。”太子太傅蕭望之認為:“單于不奉漢朝正朔,本不是我國的臣屬,所以稱為匹敵之國,應不用臣屬的禮儀對待他,使其位次在諸侯王之上。”

連司馬光都不贊成這種迂腐可笑的建議。因為按照《春秋》大義,君王不分內外,以表示要天下一統。距離極遠的外族君主,也必向天子朝貢。如不前來朝貢,則向其發出斥責和號令,不應稱之為匹敵之國。蕭望之打算不以臣屬之禮相待,使其位居王公之上,是僭越制度,喪失秩序,擾亂天理綱常,違背了禮!但如果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則又當別論。

西漢攻伐西羌的時候,因為糧餉供應不上舉步維艱。後來京兆尹張敝想出一個好辦法,對於一些罪行較輕的犯人,允許他們用糧食來為自己贖罪。結果遭到了蕭望之的嚴厲反對。

蕭望之振振有詞:“國法不容變,這樣無益教化縱容犯罪萬萬不可!”

其實贖罪也是一種懲罰啊。西周的時候,對於輕罪,就已經有贖罪的規定了。贖罪談不上是縱容犯罪,蕭望之過於誇大其詞了。

糧食問題怎麼解決,蕭望之有建設性辦法嗎?沒有。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是不管的。他只是為了心中的原則而反對,如同晚清的清流。

3.亂我家者,非太子,實蕭望之也。

當漢元帝為太子,勸宣帝說陛下用刑太深,宜用儒生時,宣帝會勃然大怒。

他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他更曾因此而嘆:亂我家者,太子也。

太子的這種儒學思維哪裡來的,來自當了八年太子老師的蕭望之。所以亂我家者,直接的是太子,間接的是蕭望之。

蕭望之博得品德高尚的名聲,什麼“剛正不阿,清正廉潔,仁義忠信”的形容詞都加在他身上,實在不容易。不過十個蕭望之,也抵不上一個被他整死的趙廣漢或韓延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