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主人公,由一個窮小子躍升為丞相,晚年因貪婪被罷官

很多人可能對“鑿壁偷光”的典故很熟悉,主人公匡衡勤奮苦讀的事蹟流傳千古,成為後世很多讀書人效仿的榜樣。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匡衡雖然通過讀書入仕並當上丞相,但最終卻因貪婪被罷官,良好的形象毀於一旦。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匡衡。

匡衡是東海郡承縣人,家中世代務農。匡衡雖然是農家子弟,但天生好學,非常渴望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然而由於家境貧寒,根本就找不到求學的門路。好在匡衡很有志氣,為了能讀書,便經常給有錢人家打短工,並且從不要工錢,只是借人家的書卷來讀,由此漸漸地開始研習儒家經典。

“鑿壁偷光”主人公,由一個窮小子躍升為丞相,晚年因貪婪被罷官

匡衡少時鑿壁偷光、勤奮苦讀

可匡衡雖然喜歡看書,但由於家貧沒有蠟燭,所以每每在晚上便不能繼續學習,為此他甚是苦惱。後來,匡衡發現鄰家有燭光,並且透過牆壁上的小孔照射到他家,所以靈機一動,便把小孔偷偷地鑿大一些,使得照射過來的燈光完全夠讀書所用(“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見《西京雜記》)。

後來,匡衡又拜當地大儒為師,在他的悉心教導下,逐漸對《詩經》有了十分獨特透徹的理解,並因此而大有名氣。當時在儒生群體中流傳著一句話,叫做“無說《詩》,匡鼎來;匡語《詩》,解人頤。”意思是匡衡對《詩經》的解讀很透徹,聽他解說《詩經》,能使人眉頭舒展、心情舒暢。

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語《詩》,解人頤。”見《漢書·卷九十四》。

“鑿壁偷光”主人公,由一個窮小子躍升為丞相,晚年因貪婪被罷官

匡衡因擅長解讀《詩經》,深受當時好評

因為匡衡對《詩經》理解實在過於透徹,名氣實在太大,所以得到了經學家們一直推崇,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府梁丘賀等一再向朝廷推薦匡衡,而時為太子的劉奭(漢元帝)也對他深有好感。所以,等到劉奭即位稱帝后,便即刻任用匡衡為郎中,不久又遷為博士、給事中。

漢元帝因為喜愛研究《詩經》,曾多次親自聽匡衡講解《詩經》,並跟他探討其中的要義,對他的才學十分讚賞。而匡衡每次上書言事時,都會藉助儒家經典進行闡釋,內容合乎法義,由此更加被元帝信任、賞識。匡衡因為得到皇帝的器重,在數年時間裡不斷升官,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光祿勳、御史大夫等職,最終在建昭三年(前36年)官至丞相,封樂安侯。

“鑿壁偷光”主人公,由一個窮小子躍升為丞相,晚年因貪婪被罷官

漢元帝因為欣賞匡衡,竟任用他做丞相

元帝在位後期,大宦官、中書令石顯把持朝政,政事不論大小全憑他的話裁決,由是權傾朝野、百官側目。前將軍蕭望之、光祿大夫周堪、宗正劉更生(即劉向)因不滿石顯干政亂國,便上書元帝請求廢黜他,結果都遭到石顯的報復,最終蕭望之被逼自殺,周堪、劉更生被罷官禁錮,此後便沒人敢彈劾石顯,匡衡擔任丞相期間亦是如此。

等到元帝駕崩、成帝繼位後(前33年),石顯失勢被廢,此時匡衡才上表彈劾他,列舉其以前所犯罪惡,並糾舉他的黨羽,結果被司隸校尉王尊攻擊為“阿諛曲從,附下罔上”,請求皇帝嚴懲。成帝鑑於自己剛剛即位,需要優待、褒獎老臣,便沒有同意王尊的請求。

“鑿壁偷光”主人公,由一個窮小子躍升為丞相,晚年因貪婪被罷官

匡衡屢屢請求退休,都遭成帝拒絕

然而經此一事,匡衡常常感覺內心不安,所以每次碰到水旱災情時,便向皇帝上表請求退位,但均遭成帝婉拒。建始四年(前29年),匡衡之子、越騎校尉匡昌因為醉酒殺人入獄,而匡昌的弟弟又準備糾結越騎校尉府的屬官劫獄,結果被人告發,匡衡以此再遭彈劾。

不久,匡衡利用郡圖之誤,非法擴大食封土地事情被揭發,成帝這才罷免他的相位,褫奪他的侯爵,讓他以一介平民之身迴歸故里。匡衡本是貧寒子弟,憑藉著後天的努力和命運的眷顧,一度當上位極人臣的丞相,但最終卻被“打回原形”,回顧他的一生,真好比“黃粱一夢”。重新淪為庶民的匡衡羞憤難當,沒幾年時間便離世。

“鑿壁偷光”主人公,由一個窮小子躍升為丞相,晚年因貪婪被罷官

匡衡因兒子殺人、貪佔土地被罷相

久之,衡子昌為越騎校尉,醉殺人,系詔獄。越騎官屬與昌弟且謀篡昌。事發覺,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謁者詔衡冠履。而有司奏衡專地盜土,衡竟坐免...於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為庶人,終於家。引文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