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为何难以捉摸?房价内在的三重逻辑

第一部分

任何商品的价格本质上都是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博弈,我们首先从需求满足上来解释价格的变化,以此来理解房价:

  1. 一个商品能够满足人的需求越多、层次越高,那么价格自然就越贵。这也是苹果和苹果手机之间在价格系统中的本质性差异,普通苹果只能满足最原始的生理需求,而苹果手机满足的需求是更高维度的需求。
  2. 存在不同的需求就意味着存在与需求一一对应的交易市场,而不同需求的交易市场具有截然不同的消费心理、行为表征及市场属性。比如,炫耀的需求导致奢侈品市场的目标相较于普通商品市场发生了偏移,即不再是追求相对更低的价格,而是追逐相对更高的价格。
  3. 一个商品本身可能复合多种需求,这也意味着一个商品可能复合多种消费心理、行为表征及市场属性。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其中最好的例证。大体上,中国房产可以分成三部分需求:居住需求、金融需求、社会资源需求,因此在价格表现上也就出现了三种对应的属性:居住属性、金融属性与社会资源属性。
房价为何难以捉摸?房价内在的三重逻辑

属性一:中国房产的居住属性

无论何时何地,房产首先满足的是“住”这一原始的生理需求,相对应的房价中必然有一部分是为居住属性而定的价格。我们来分析居住属性的价格存在哪些决定因素?首先考虑

人口,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一般三个房间,这也意味着至少可以容纳一个2到3人的家庭,人口越多,需要满足住房需求的面积也就越大,对房产的供给要求也就越大。相反,如果某个地域人口增长逐渐放缓,也就意味着满足住房需求的面积也将逐渐减少。其次考虑收入,收入是支付首付、偿还房贷的基础,因此收入的多少赋予了房产的价格形态。

我们可以通过人口推断出满足住房需求的房地产总面积,在比对目前该区域的住房供给满足多少比例的人群,而满足住房需求的最后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决定了该地区的基本房价。例如,某个区域的现有的房产可以满足30%的人群,那么收入前30%的人群都应该买得起房子,并且恰好在30%的那个人或者家庭的收入决定了买得起房子与买不起房子的分界线。

房价为何难以捉摸?房价内在的三重逻辑

那么居住属性的价格有哪些特征呢?

1.高度稳定性。无论是人口的增长还是收入的增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现代社会人口和收入在系统性异常以外都保持了稳定的增长率,这也使得居住属性的价格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展现出高度稳定性。

2.可预测性。由于人口与收入的增长符合理性假设,因此经济学的工具中有一部分可以对地区的人口和收入水平进行合理预测,这也使得居住属性下的房价预测具有一定可行性。

最后,我们讨论什么是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有一个重要的观念是我们不能仅仅凭借房价的高低来判断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否。如果受制于技术条件、土地供给等因素导致房产的供给远远小于人口所需要的房产面积从而使得房产成为了社会稀缺品,那么房价虽然高企但房地产市场本质上依旧健康。或者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收入水平大幅上升,那么房价的升高也是合理的。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是否良性、是否合理、是否健康的判断依据在于住房需求与住房供给是否匹配。

房价为何难以捉摸?房价内在的三重逻辑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房产供给能满足30%的住房需求,那么收入水平前30%的人群就应该能够买得起,那么这个房地产市场就是健康的。但如果房产供给能够满足30&的住房需求,但房价高到只有收入前10%的人能够负担得起,那么这个房地产市场就不能算得上健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存在“泡沫”。

房产价格为什么会偏离正常的居住需求?泡沫为什么会存在?泡沫的存在是否就一定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不合理?房产投机市场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表征与住房需求的市场有哪些不同?这些我们将在下一部分——中国房产的金融属性中进行解读。

欢迎大家关注解构商业头条号。看后续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