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養循環 荒丘變「金山」

种养循环 荒丘变“金山”

先進的自動投餵系統。

种养循环 荒丘变“金山”

種養循環項目配套的大型汙水池和清水池即將完工。

提到養殖業,環境汙染似乎成了繞不開的話題。為解決養殖面源汙染難題,近年來,政府、企業等各方均做了大量努力和嘗試,許多新技術、新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運用和接受,並取得明顯成效。

近日,記者在東坡區復興鄉邵子村採訪時發現,位於該村的萬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依託先進的糞便處理技術,走“豬—沼—果”生態種養循環的路子,不僅有效解決了養殖糞便面源汙染的問題,同時對周邊的低產荒丘地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

採用“乾溼分離”技術

4000餘噸豬糞變廢為寶

在遂資眉高速東坡區永壽出口處往東行進約5公里,穿過山林,一排排綠色棚頂的養殖大棚整齊劃一地呈現眼前。經過消毒室進入養殖場,這裡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和乾淨的環境留給人深刻印象。

據萬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餘紀糠介紹,豬場隸屬眉山市萬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按照現代化原種豬場標準設計,有先進的種公豬舍、後備豬舍、配種舍、妊娠舍、產保舍、恆溫採精室及相應配套的檢測室,並擁有先進的水簾降溫、地暖保溫、電子監控、自動消毒系統以及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設施和汙水處理設施等,軟硬件設施均處行業先進。目前,豬場存欄種豬2000餘頭,年出售保育豬50000餘頭。

目前,豬場每年的糞便排放量4000餘噸。如此巨大的糞汙排放量,如何做到有效處理,從而解決環境汙染難題?豬場負責人介紹,豬場所產生的糞便全部進入大型沼氣池發酵,絕不亂排亂倒,這就真正走好了糞汙治理的第一步。

“做好集中收集的基礎上,乾溼分離技術是我們處理糞便的核心。”負責人告訴記者,豬舍幹糞統一收集堆放,糞水及進入糞溝的糞便全部進入存貯池,收集的幹糞和濾出來的幹糞被送到加工廠製造幹糞肥,用來種蘑菇、堆果樹,是很搶手的有機肥。而液體則通過厭氧發酵池處理後,再流入沼液儲存池,可直接作為肥料使用。

得益於先進技術的運用,令人頭疼的糞便轉而成為當下受市場青睞的有機肥。豬糞的變廢為寶,不僅解決了豬場糞汙無處消納與農田有機肥短缺的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現代畜牧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突出矛盾。

走種養循環新路

盤活荒丘助農增收

“乾溼分離技術解決了糞便汙染的問題,但每年我們為轉運糞便所花費的運輸費用也是相當巨大的。”餘紀糠表示,在做到環境友好的同時,如何做到資源的有效利用成為了他們的思考課題。

“豬場周邊都是荒丘,幾乎沒有收益,為何不流轉土地進軍種植業,走種養循環的路子?”今年年初,一位專家調研豬場後的建議令他們興奮不已。

經過深入調研發現,由於當地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導致勞力銳減,附近的數百畝淺丘土地不得不種上經濟效益較低的巨桉樹,但由於疏於管理,部分地塊還是放了荒。經過與當地村民協商,大家一拍即合,萬豐農業順利流轉了豬場周邊的約300畝地。每畝每年流轉價格為210公斤黃谷的當年市場價,單土地流轉金一項,按每公斤黃谷2.7元計算,當地群眾每年便可增加收入約17萬元。另外,果樹的日常管理(除草、施肥等),又可為當地群眾增加勞動就業機會。

種養循環的大局思路已定,公司對種植品種的選擇也同樣慎重。“首先要符合區域生態條件,同時要有市場前景和潛力。”為此,餘紀糠親自帶隊前往多地進行調研,最終將種植品種鎖定為鳳凰李。

目前,300畝土地已經全部翻整完畢,果樹已全種栽種好,大型清水池和沼液噴灌池等配套設施也在興建中。餘紀糠表示,下一步還將鋪設水肥一體的管道,可以將沼液肥和清水直灌果園。清水池建設完成後除滿足果樹澆灌外,還可養殖魚類。在夯實基礎設施的同時,還將採取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技術等,建設標準化綠色生態果園,並朝有機水果目標邁進,努力打造種養循環的樣板。

300畝鳳凰李的成功栽種,標誌著“豬—沼—果”生態種養循環模式的正式形成。一方面,由豬場糞汙轉化的有機肥將得以就地消化,這大大節約了豬場成本;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土地效益,不僅提高了畝產產值,更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可持續生產力,真正做到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