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倾家荡产,也要买下航母送给国家

中华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观里,有优良的一面也有糟粕的一面。糟粕一面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嫉妒病、红眼病”,看不得别人好。不知这些不遗余力抹黑徐增平的人,是出于红眼病呢还是出于对中国有了航母、海军变得强大的不爽呢?我希望是前者。

徐增平:1952年出生在山东潍坊,在1971年去了济南参军,军种是空军。多年过去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现在不仅是全国政协委员,还是香港创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主裁。

就算倾家荡产,也要买下航母送给国家

​ 徐增平在退伍后就开始经商,主要经营电器和农副产品的生意,五年后便已经身价千万,那一年是1988年。虽然退伍后是商人,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名军人。在20世纪末,经济状况不佳的乌克兰想要卖掉瓦良格号,这一消息很快被徐增平得知,他知道中国当时没有属于自己的航母,那个时候他的经济实力也比较的雄厚,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瓦格良号带回中国。 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就在打算购买瓦格良号的时候,亚洲爆发了经济危机,徐增平的创律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购买瓦格良号的念头。

就算倾家荡产,也要买下航母送给国家

​经过了长达数十年的努力,在1998年,徐增平及其助手数次前往乌克兰谈判,最终以2000万美元(加上罚息、打官司等总共花费一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在美国的干预下,一九九九年土耳其政府不让“瓦良格”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还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缴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ITC的拖船船员因为长期无法脱身而深为不满,徐增平总裁更是因此损失惨重。)直到二零零零年八月,土政府为争取外汇,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当年八月才准许“瓦良格”通过海峡。

如今,徐增平梦想成真,二零零五年四月“瓦良格”进入大连造船厂,由政府接管,实行改造。

就算倾家荡产,也要买下航母送给国家

​西方国家却并不看好,认为我国只能拆废铁,根本无法修复瓦良格号,觉得我国连最基本的建造材料都没有。但是我国辉煌的今天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我国能有今天,都是这些英雄在背后默默无闻的付出着。

续前文:

过去,我不知道谁是徐增平,不知道辽宁舰前世今生有那么深奥的背景和故事。我也没听说过那两位揭批徐增平的媒体作家,即便以前可能看过他们的文章,但也根本没记住作者名字,直到前不久看了他们的“揭露”徐增平的系列报道才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也才知道了谁是徐增平,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

我今天不过是想说句公道话:即使徐增平存在那些揭露报道中所说的种种劣迹,怎么也否认不了徐增平是辽宁舰的第一功臣,不要把功臣一棍子打死。

我看过两篇关于正面宣传徐增平的报道,也看过更多的全面抹黑徐增平的报道。几十年的体会,我对媒体的此类报道从来都不会全信,也不会都不信,而是习惯性地带着分析鉴别的意识去看。

事实上,我从正反两个方面的报道中,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徐增平是中国从乌克兰购回前苏联“烂尾工程”“瓦良格号”的第一功臣。具体细节媒体作家已经“披露”的非常仔细了,我这里只说结论性观点的事实证据:

第一,徐增平是退役军人,对解放军有着深厚感情,希望解放军变得更加强大,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第二,当时财力更大的香港老板们没有人愿意出面去购买“瓦良格号”,而徐增平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第三,徐增平突破重重困难,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乌克兰方面沟通公关,终于达成了购买协议,支付了款项。

第四,徐增平为了购买“瓦良格号”,使得自己的公司变成欠债,或者,使得自己的公司增加了大量债务;为了购买“瓦良格号”,徐增平是为国付出了大代价的。

也就是说,不管后期情况如何,是徐增平欣然受领了这项难度极高的重大任务,是徐增平用自己的资金展开了前期工作,是徐增平出让了自己公司的80%的股权筹集后期资金买下了“瓦良格号”,让它“花落中国”。

这就够了吧?就像一支部队打仗,首先突破防线、攻克堡垒一样,徐增平的团队完成了上述任务,他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