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

慢热的大强


关注令狐伯光,带你了解影视娱乐大小事!


问题很简单,中国纯粹的文艺片略为退步,但是退步得并不大。中国退步最大的是商业性比较重的文艺片,中国商业电影进步了,但乱象重重。


关于中国纯粹文艺片的问题,再到中国商业性较重文艺片的问题,有兴趣的观众,还请观看本人上一篇贴子,欢迎大家关注讨论。


第三、中国商业片时代的乱象重重

众所周知,开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公认是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但中国电影市场真正腾飞,如果要算上外国电影,则是2009年卡梅隆的《阿凡达》,中国电影则是2012年,徐峥导演的《泰囧》。


在此之后,中国电影票房节节攀升,不断突破极限,短短五年时间,在2017年,吴京导演的电影《战狼2》,达到57亿票房。2018年春节档,虽然没有单片票房如此高,但单月票房突破100亿,2018年暑期档基本相同。

内地电影票房节节攀升,一举成长为继北美后全世界第二大票仓。但这些中国电影,尤其是商业类型大片。无论是开启中国票房破10亿,徐峥的《泰囧》,或者开启中国青春爱情片,赵薇的《致青春》,再到赚得盆满钵满的奇幻电影,如郑保瑞的《西游记系列》,许诚毅的《捉妖记系列》等。


这些中国电影的口碑,质量,剧情三位一体的表现,是否感觉有些配不上,中国电影市场如此超高额票房的回报,至少,与同样开启美国电影市场票房的《星球大战系列》相比,就不那么好看。


再到每次电影技术的革新,甚至反馈现实科技进步的好莱坞商业类型大片,《银翼杀手》、《异形系列》、《夺宝奇兵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终结者系列》、《指环王系列》、《黑客帝国系列》等等等等等——

中国商业类型大片,只有徐克《狄仁杰前两部》《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乌尔善的《寻龙诀》,吴京的《战狼2》,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把中国电影技术往世界水平拉近,注意是拉近,而非开创突破,中国电影工业距离韩国电影,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确实广泛吸引港台,及整个大中华地区的资源和人才。


尤其是,曾经辉煌过的港台电影,现在真正有着才华能力,没有渡过创作巅峰期的导演,数量已经不多了。大多数港台老一辈大导演,早就过了巅峰期,借着早年的情怀,用各种方式不停的圈钱,吃相越来不堪。

中国电影市场上面,各种流量明星,圈钱资本,再到种种乱象,可谓是群魔乱舞,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


总而言之,中国商业电影从2002年,或者从2012年到现在,电影市场上乱象重重。虽然产业飞速发展,票房节节攀升,但与好莱坞和韩国相比,虽然人家也有商业烂片产出,但与中国烂片大浪淘沙好片相比。

中国商业类型大片,是目前最需要发展进步,需要找到方向的电影类型。


更多关于中国电影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讨论!!!


令狐伯光


视觉效应一直在前进。

但选择的题材方面,的确是倒退。

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

好简单的提问 如果,你觉得我们的电影是有进步的,为何美国大片能够风行中国呢?

还要搞保护国产片的档期。

从这个角度去探讨。这层面理解。

证明国产片的选择内容题材没有吸引力,的确是在倒退。


用户4059029361764


毫无疑问是进步,认为退步的是一种“错觉”。

这种错觉是对电影史的误解。有记录的历史,都有着沙筛的功能,我们只看到现存的老电影是好的,却忽略了有着大量粗制滥造的坏电影同样存在于那些年代。这是其一,第二就是在两种不同环境下去比较电影质量水准,就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戏,现如今的市场化电影从体制上就是进步的。

类型片的丰富对于观众来说表现是最为明显的。类型电影从单一的武侠片,逐渐变得更为丰富:悬疑、恐怖、科幻、动画甚至是西部片都不断地出现。从2011年开始,国产电影上映数量从不到百部,增长到500多部。类型片的丰富也证明了国产电影的工业化体系正在逐渐成熟。观众在电影院能看的电影越来越多,除了极少部分题材之外,观众想看什么基本都能看得到,当然是进步。

其次就是电影的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化规模的不断壮大,能影响的不仅仅是票房的不断攀升,对于形成独特的电影文化体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批评电影创作者的唯利是图,但却忽略了观众自身的观影文化熏陶和培养,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从业人群激增、媒体聚焦、互联网渠道等等的影响,也使得国产电影观影人群正在逐渐形成特定的影迷文化。国产电影“有IP无文化”的局面相信很快就会有所改变了。

最后是文化输出。有人指出近年来国产电影获奖少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假象。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三大电影节硕果不少,另外,随着万达等企业的不断扩张,收购AMC,收购传奇,国产电影(合拍)已经逐渐进入了欧美主流市场,未来会是怎样呢?我想乐观一点并不夸张。


黑色菠萝


现在的电影钱多了,但是导演大多不知道该怎么拍了。 我挺怀念八十年代的电影,虽然手法比较幼稚,但思想比较活跃,各种题材,百花齐放,说商业的有少林寺,说艺术的有红高粱,说恐怖的有黑楼孤魂,说科幻的有霹雳贝贝=。=,说炒作话题的还有寡妇村,,, 因为刚刚开放,然后又有文艺界的人士担任高官,比如英若诚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当时影视剧的风气是非常开放的,中国电影的尺度相当大,甚至《疯狂的代价》中有露三点的镜头。有了这样宽松的氛围,才会有艺术片出头的天地,能冒出那么多尖子作品,跟时代、环境是有关系的。 现在嘛,你看姜文那个一步之遥,电影语言都隐晦到什么程度了,连鬼都看不懂。姜文最好的片子就是鬼子来了,那电影语言已经天人合一了,三岁小孩儿都看得懂,这么个大才,现在都被挤兑成什么样了。真别怪他把电影拍的那么难懂,拍的太明白你就看不见他了。 另外80年代是个很朝气也很吓人的年代,几十年的文化空窗期,导致了极端的爆发力,朱时茂、丛珊的《牧马人》(谢晋导演,1982年), 1.3亿观影人次,我记得2014年中国全年的观影人次才8亿而已。所以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单片24亿的票房,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远远不止这些。当然了,如果国产电影不争气,市场再大也是别人的。就算是喜洋洋和熊出没这样低智商成这样的作品,还被老爷们连篇累牍的批判过,也不知道那些坐在庙堂之上的人,到底想让老百姓看什么。


巨大清平官


退步 类型化严重虽不是坏事但是 明确的商业模式 不成熟的观众 年轻的市场搞得乌烟瘴气 各大导演简直是比着拍烂片,一部比一部烂!不烂不罢休!三四线小导演拍烂片就算了,现在大导演还带头拍烂片!不能忍!

欧洲三大电影节,八九十年代我们拿了多少次奖?

然而最近十年,戛纳只有娄烨和贾樟柯拿了个编剧奖,威尼斯拿了两次,金熊倒是拿过几次,然而王全安也废了

这还是在可以自由送往境外参展的时代,再往后,送审的片子也必须先拿龙标,以后的情况可以想见


hujinlin


感觉应该是在退步。

首先,规定实在太多了,受各种条条框框所限,这不能说,那不能拍。就拿恐怖片来说,规定必须无鬼或证明片中角色是“心中有鬼”。这也是导致中国恐怖片狗血的很大原因。中国不是拍不出优秀的恐怖电影,只是拍出来也放不出来。

现在的演员也非常浮躁,想赚钱的越来越多,用心拍好电影的越来越少,整一整再炒一炒就可以上阵了,电影就像吃了饲料的鸡一样早早的出了笼,而演员也赶紧开始下一部电影。现在的演员有的我确实也很喜欢,漂亮,帅气,但是演技好的真是没几个,我没有看出丝毫演技,除了瞪眼僵尸脸我什么都没看到。想早年,虽然道具等条件很恶劣,但是演员演技都十分优秀,连眼神里都是戏。而且长相辨识度很高,不像现在,清一色网红脸,和玩连连看一样,连脸都能撞。

还有剧情,看的让人尴尬,不知所云。自从九把刀的那些年横空出世,把青春片捧火了,好多导演就跟风拍,找一些俊男美女,按在翔一样的剧情里,呈现出让人呵呵的作品。青春是什么?每个人定义都不同。大多数人都有一段青涩的回忆,情窦初开,在爱情方面都是懵懵懂懂。不求像怦然心动那样感人,但起码也要像那些年一样吧,孩子们单纯,懵懂,善良。可是却有那么一群导演,拍出片子告诉你,如果你不劈腿,你的青春是不完整的;如果你不堕胎,你的青春是不完整的;如果你不作死,你的青春是不完整的。我就想问你想教导我们的就这些?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没爱情会死啊?要知道,青春不只是爱情,还有友情,成长,思想的成熟。

有人很传神的总结了下青春片:

美国——主角参加各种社团、比赛,然后顺便谈个恋爱,最后既实现了个人价值,又抱得美人归,最后主角说:“我们的青春是如此精彩!”——一段青春期奋斗史;

日本——校园热暴力、冷暴力,主角一开始被欺凌,然后在朋友、家人和梦中情人的鼓励下奋起,突然从小孩变成大人,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大家和梦中情人的认可,最后主角说:“我们的青春值得奋斗!”——一段青春期蜕变史;

中国——各种恋爱、各种花式作死、各种劈腿、各种约炮、各种堕胎,最后主角说:“我们的青春最终输给了现实。”——一段青春期堕落史。

不过,最近网络剧确实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希望能在被封之前看完。


龙门客栈说书人


我觉得中国电影有些地方进步了而有些地方切退步。记得以前的黑白电影,部部都是经典,演员个个表演精湛。因电影资金有限每个角色都是演员和导演在台下一点点琢磨,一点点的完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拍出来的电影是家喻户晓,经久不衰。那怕过去几十年,现在拿出来看仍然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穿。而现在拍的电影,拍电影的资金高了技术提高了特技基本跟国际一个水平了。但就是拍出来的电影看的人越来越少了。除了国人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国人的知识文化和对美的欣赏也相对提高。而不得不承认中国每年都会出烂片,让国人无法接受和吐槽,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片,好片却凤毛麟角。拍电影的钱大部分都花在请明星和做特技上。而导演们演员们切没有老一辈电影人的尽业精神,对剧本也没有仔细专研。导致拍出来的电影不伦不类。而中国观众眼睛特别雪亮,不是几个特技就能忽悠过去了。这样的情况一多,观众也就不买账了。导致观众越来越不想去看电影了。中国电影要提高要进步的是演员们和导演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


手机用户53409093884


准确说是技术进步了,内容和演员严重退步了,就拿目前网上比较红的《寻找前世之旅》来说,我本人特喜欢看穿越剧,早年的《寻秦记》,《穿越时空的爱恋》我每部都看了好几遍,这次我一次满怀信心地把十二集全部下到手机,结果只看了第一集,就失望地全删了。剧中人物表演全靠电脑特技,内容特幼稚,男主除了装酷,装疯,发狂外没啥表情,女主不是发嗲就是发呆,或者发浪发花痴,脸是标准的蛇精脸,绝大多数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缝或虚视,时而睁得溜圆,但有个共同特色,就是全程面部僵硬,笑,脸上无动作,哭,好像只有声音,表情做着,说台词生硬,一看就是在纯粹背词 ,如果这代表着新生代演员或明星的水平,那么,不看也罢!搞不懂,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追捧!


扬帆AA


个人认为,就部分导演而言,是在退步……按商业需求在拍电影,讲求票房,而不是尊重剧作……但就一些新崛起的新锐导演,确是在求新求变……特别是小成本,大制作……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并非是可以上大院线,通过网络平台来播出,也可以,但太商业化,都搞会员制……如果为了某一部剧作,就开会员,着实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但是,往往一个网络平台,真的也就一部两部剧……等到不需要会员就可以看了,至少一年半载……话说到底,真心愿意为了剧作做的媒体人,肯定是有的,但是,太过商业化……看得起每一部新片的,不一定有相同的审美观……


l小娜l


首先我们先明确这个问题针对的是什么?是技术、数量、票房还是质量。

我分成两个部分来回答。

一是技术、数量和票房,毫无疑问,技术肯定是进步了,威亚、特效、画质上进步巨大,数量更是铺天盖地。

至于票房,得益于人民币的快速贬值和推广手段的日新月异,票房的刷新也是非常快。

二是质量。

以票房论英雄没有什么意义,宣传力度不同,作假的行为,以及选择面宽窄直接决定了票房,但这不能影响电影的质量。

什么是质量?就是观众愿意收藏并回看的次数,我想大家对这个应该没有疑问。第一次可以被骗着看,但第二次以后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

外国的漫威系列、黑夜传说、生化危机都是质量非常高的电影,中国的倚天屠龙记、东方不败、唐伯虎点秋香、东成西就都是非常出色的作品,用百看不厌来形容绝对不为过,哪怕现在拿出来依旧很有竞争力。

至于近几年有什么值得回看几遍的电影……不知道,反正我一部都没收藏,回顾就更没有了。大家说几部值得回看和收藏的国产电影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