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田聚焦|中國首家醫療商場,患者可先逛商場再看病!

醫療商場,正成為一個新的風口。2017年,中國首家醫療商場——全程國際Medical Mall(醫療商場)在杭州落地。近日,兩家分別位於上海楊浦和徐彙區的Medical Mall正在火熱建設中。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8個地方建設了醫療商業綜合體,投資逾41億元。那麼,什麼是醫療商場?它的出現能否滿足人們對醫療的種種需求?

熙田聚焦|中國首家醫療商場,患者可先逛商場再看病!


入駐醫療機構可獲得“無邊界共享”

全程國際Medical Mall建立於2017年9月,位於杭州市江乾區杭州大廈501城市生活廣場。

杭州大廈501的地下1層至5層為購物餐飲區;9層至16層招租高端民營的外科、兒科、口腔科、眼科、中醫、醫美等專科診所;17層至22層,則是全程醫療和邵逸夫醫院聯合打造的邵逸夫國際醫療中心。

據介紹,全程Medical Mall模式裡面有兩個主要的板塊,一個是自營的邵逸夫國際醫療中心,另一個是11家醫療機構。在自營板塊裡,首先改變傳統消費者在看病過程中“有病才看病”思維方式,通過健康管理的全程介入,使得健康管理的概念以事前和事中管理為主。同時,全程醫療通過服務的差異化,為高端人群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亞健康管理、輕病慢病管理、抗衰老等服務,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創新。

此外,這裡還為所有入駐醫療機構提供各種醫技支撐。雖然11家機構是各自獨立的法人主體,但是,他們可以在這裡獲得手術室、醫學影像、藥房,病理、超聲、檢驗等“無邊界共享”。

目前,入駐全程國際Medical Mall的診所或科室都是租賃場地性質,包括張強醫生集團、思俊外科診所、唯兒諾兒科診所、杭州口腔醫院門診部、邵逸夫醫院等。

Medical Mall採用這種新模式,可以將購物與醫療有機結合起來。消費者可先逛逛購物商場,再到樓上進行醫療服務消費,有效避免了傳統醫院過於沉悶的焦慮與恐懼。同時,藉助購物商場的人流,Medical Mall也保證了患者的流量。

熙田聚焦|中國首家醫療商場,患者可先逛商場再看病!


醫療與零售“聯姻”

目前,我國的醫療衛生資源無論是在總量上還是在人均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一方面,衛生人員的增速同人民的需求相比明顯過緩,特別是醫療服務供給的核心力量——執業醫師的增長率還遠遠不夠;另一方面,城鄉醫療資源服務差距大,資源下沉面臨阻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醫師多點執業和民營醫療機構逐漸放開。可以說,醫療商場的逐步崛起,是基於中國醫療“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環境。

在此基礎上,零售業和醫療又如何實現聯動?“相比傳統醫療行業,零售業更懂得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更容易把健康醫療服務做到位。”全程國際健康醫療管理公司董事長畢鈴說。

新解百集團和百大集團都是有零售背景的上市公司,在零售行業深耕多年,深諳客戶的各類生活需求。同時,新解百集團旗下的杭州大廈還擁有幾十萬的VIP客群,一個飽含著深度需求的市場正等待挖掘。

“我們希望圍繞客群的多元化生活需求,提供更精準的高端醫療服務,並通過將‘有病才治’的管理端口前移到‘治未病’的健康指導、亞健康干預等階段,真正幫助客人實現健康質量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在為客人廣泛提供和鏈接國內外醫療資源的同時,我們的全科醫生和健康管家將針對每一位客人的實際情況,從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上,對客人進行全程專業化的指導,包括慢病管理。當然,我們也相信,這些服務的開展最終也會反哺零售主業。”畢鈴對全程醫療的業務做了更細緻的描述。

熙田聚焦|中國首家醫療商場,患者可先逛商場再看病!


業內人士認為,醫療商場並不等於“共享醫院”。邵逸夫國際醫療中心、杭州全程國際健康醫療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市場經理白俊表示:全程國際Medical Mall整合發展醫療資源及優勢物業,屬於一種創新商業模式。“共享醫院”概念並不是他們公司提出來的。不過他認為,這個提法確實很吸引眼球。

目前,要做到醫療共享主要還存在三大問題:多點執業政策落地困難;醫保體系尚未打通,大部分醫療分享活動尚未納入社會基本醫療保險體系;政策法規亟待完善,現有的管理規定大多按照傳統醫療機構的要求設置,在執業類型、資質審批、醫療規範和技術要求等方面的一些規定不適用於共享醫療新業態。

近年來,互聯網和地產商都將手伸向了醫療行業。2017年4月,萬達集團與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協議將耗資700億元,打造一座世界級的醫療產業中心;騰訊也聯合基匯資本、醫聯、紅杉資本等開啟首家互聯網+實體“企鵝醫院”,落地於北京。

有專家指出,Medical Mall就像是這些傳統企業對未來醫療領域佈局的一次直觀試探。但一切才剛開始,這種模式是否適合中國用戶還有待論證。

熙田聚焦|中國首家醫療商場,患者可先逛商場再看病!

更多資訊請關注VX:熙田雨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