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不會交際,幾乎沒有社交的媽媽如何培養孩子開朗自信善於表達?

yukiye620


我也是性格內向,不愛交際。曾經也嘗試過多參加活動,多接觸人群,但是每次都搞的疲憊不堪。後來學了很多心理學和心靈成長方面的知識,我明白其實性格無好壞之分,我慢慢接納了自己的性格,不再羨慕他人,而是悅納自己。

自信不是外向者獨有的品質,很多內向性格的人也很自信。

題主想要孩子開朗自信善於表達,可能還是不能接受自己的性格,我有兩個建議給到你。

一. 可以嘗試改變自己。

有些人不善交際是出於害怕,但內心喜歡交際。這樣的話可以大膽的去嘗試,多接觸情商高人際關係融洽的人,從他們身上學習經驗,然後應用到自己的人際關係中,慢慢來,慢慢練習,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力不從心,但只要堅持下去,並不斷總結技巧,就會脫離社交恐懼症。

堅持21天就可以形成潛意識,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題主如果從內心深處希望自己的性格活潑開朗,是可以慢慢改變的。

像我自己,是從內心深處不喜歡熱鬧,所以也就不想改變,如果題主也不想改變,可以試試第二個建議。

二.接納自己的性格。

古今中外,很多出類拔萃的人才,精英,內向性格的人數不勝數,因為內向的人做事情更加全神貫注,更容易看透事情的本質。

父母要做的就是發現孩子的優勢,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

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孩子,從內心深處接納孩子,愛孩子,用無條件的愛滋養孩子。

重視孩子的感受,呵護孩子的心靈,你就會發現,你的孩子會按照他自己的本性成長,擁有獨立的人格和強大的自信。


七蒙育兒


將性格分為內向和外向只是根據心理能量的指向劃分的心理類型,並沒有好與不好的區別。社交好的標準也不只是交友多,還有另一個維度也就是深度可供參照。內向和不擅長社交、情商低、不受歡迎之類的詞彙本不應該劃上等號。而且,會不會社交和善於表達也不能等同,很多內向的人非常善於表達只是不想表達。


有很多內向的人,擁有為數不多的知心好友,可以相互支持和鼓勵。並不是只有熱熱鬧鬧的社交才是成功的表現。

回到題目,可以把“幾乎沒有社交的媽媽”等同於不善於表達的媽媽。也就是說,現在要探討的是,不擅長表達的媽媽如何培養擅長表達的孩子。其實,有很多不善言辭的父母都有一些能言善辯的孩子。那麼,該怎樣培養孩子呢?

1.給Ta足夠的安全感,讓Ta能夠勇敢的向外探索。

說到這一點,其實全職媽媽是非常有優勢的。因為,足夠的安全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主要體現在親子陪伴上。當然這裡主要看的是陪伴質量,但其中時間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這種安全感,孩子就可以勇敢的走出去,媽媽只要站在Ta的身後,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就夠了。這樣,就能初步積累孩子的自信心。

2.積極參加社區活動。

現在很多社區都會有非常豐富的親子活動,或是繪本閱讀活動。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下這樣的活動,為孩子提供跟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孩子可以學會初步的社交方式,Ta會了解到:想要跟其他人一起玩耍需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學習到的這種規則,會對Ta以後都非常有所助益。

3.廣泛閱讀。

即使是非常小的孩子也不能沒有閱讀。經常聽繪本的小朋友,語言的表達能力通常會更好。而這種語言表達能力,為開朗自信的表達提供了最直接的保障。當小孩子在無意中用非常清晰且正確的話語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或需要的時候,都會受到周圍人的稱讚,而這種積極、正向的體驗就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成為Ta下次自由表達的驅動力。

4.增加閱歷。

這個層面的閱歷主要是一些旅行經驗。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不用帶孩子出門旅遊,因為即使去了,他們也記不住什麼。其實不然,有很多“所見所聞”都默默地存儲在了兒童的潛意識當中,成為了一種隱形資源。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非常能夠發現兒童感興趣的事物,他們會記得非常清楚,成為他們在家人或小夥伴中的談資。


不倒翁小姐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講幾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無論父母性格如何,兒童都需要跟外界進行社交。

我接觸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七歲的兒童,在上小學以後,幾乎無法跟同學們進行正常社交。他跟同齡人的溝通和交往,有比較大的障礙。

經過了解,我們才知道孩子之所以這樣,主要原因出在了媽媽身上。

他的媽媽是個全職太太,在家的主要任務就是照顧他。

媽媽的性格特別內向,幾乎跟外界沒有什麼接觸。除了讓孩子上幼兒園,其他時間喜歡帶著孩子宅在家裡。孩子跟外界的接觸非常少。

正是因為跟其他小朋友接觸太少,導致了上學後的各種不適應。

兒童需要通過與他人進行遊戲活動,才能獲得身心發展。

我常勸那些性格內向、喜歡圈養孩子的父母,要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尤其是讓他們跟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

想要孩子變得開朗自信善於表達,就要增加他和其他孩子的接觸機會。

第二,父母要做好榜樣。

無論父母的性格如何,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現出陽光積極的一面。

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你每天散發的負能量會被孩子接收到,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

你表現出什麼樣子,孩子就會學什麼樣子。你表現出開朗自信,孩子也會學著開朗自信。

第三,父母要教孩子表達。

孩子的表達能力,是父母給予的。講故事是鍛鍊孩子表達能力的好方法。

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小故事,然後,帶領著孩子把這些故事講出來,甚至表演出來。

經常這麼做,可以幫助孩子增加表達能力。

再就是,父母要跟孩子做好溝通交流。有些感受,孩子表達不出來。父母就要引導著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感受、要求。

為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想培養開朗自信、善於表達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到上面說的這三點。


歡迎關注。更多教育、心理、情感的熱點知識推送給優秀的您。

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在幫助別人。


柳柳很忙


首先我想說的是,這位媽媽一定不要給自己安上“內向、不會交際”的標籤。雖然由於性格及生長環境的不同,人們經常人為地把人分為內向和外向兩類。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完全絕對的,大部分人在內心中都渴望與人交流,能夠獲得別人的關注。再說,什麼是會交際?這個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是說你可能在與別人交往過程中更傾向於被動,而不是主動表達。所以,不要先給自己扣上這樣的帽子,反而會失去很多值得珍惜的機會。

全職帶寶寶之後,社交圈往往變得比較窄。因此,不管以前性格如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一是通過書籍或是網絡媒體學習如何提升表達能力。現在,提倡終身學習,成為爸爸媽媽後,也要不斷地學習為人父母的知識,提升自身能力。所以,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多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親子活動中,會有比較多的老師、家長和小朋友參與,既能開闊自己的眼界,也能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人,看到、聽到更多的新鮮事物,從而讓孩子更適應外面的環境。

三是多聽別人如何給孩子講故事,也要學以致用多給孩子講故事。講故事的過程其實是和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學習怎樣表達自己,也會通過交流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

四是多讓孩子的爸爸也參與其中。爸爸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視,不能因為你是全職媽媽就承擔起家裡所有的事情。一個人接觸的人和物是有限的,但爸爸的參與就彌補了這種缺憾。所以,爸爸的參與既能加強夫妻感情,也能讓孩子的性格更開朗。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因此,我們要儘量充分發揚自己的長處,多向別人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相信自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親子溝通如何說: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親子溝通如何說


我們知道性格有內向和外向之分,但是並沒有好壞之分,性格內向的人可能不喜歡特別多的交際活動,但並不代表她不會交際,不自信。

所以,對於孩子也一樣,不要因為她性格內向就認定她不善交際,不自信,媽媽們要做的是觀察孩子,啟發孩子,引導孩子,最終讓孩子走出去,交朋友,而不是下定義,否定,強制,最終孩子不願意,家長生氣。



我女兒是慢熱型孩子,對於新的環境,新的朋友她必須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只和自己認識的小朋友玩,從來不跟不認識的小朋友玩,從很長時間都是見了人不會主動去開口,甚至是很熟的朋友。在她三歲前,我也一度認為她的性格是內向的,為了讓她可以和小朋友更好的去玩,我是這樣做的:

1.儘量多讓她出門,去和同齡人玩,在孩子玩的過程中,怎樣去玩,玩什麼,甚至吵架都是孩子在學習與人交往。如果同齡人之間有爭吵,家長了先觀察孩子們怎樣去處理,如果孩子大哭不止,先安撫,在引導。

2.媽媽多去鼓勵,引導孩子,獨立的去做事情。我女兒從小喜歡坐搖搖車,最早是我幫他換硬幣,後來讓她自己去,她不敢,我陪著她去,她來換,慢慢的,她會主動自己要求去,會主動的叫叔叔,阿姨!



3.不要打罵孩子,更不要一氣之下直接走掉。許多父母因為孩子達不到自己要求,會強制的命令孩子,比如我見過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和陌生小朋友玩,媽媽就對孩子說,去和小朋友玩,不玩就回家。孩子不願意和陌生的小朋友玩,當然不會動,結果媽媽一氣之下直接走掉,孩子哭著喊著去追著媽媽。

有天帶著姑娘樓下和她的小夥伴一起玩,有位母親帶著孩子,女兒一直哭哭噠噠的,不肯玩,站在媽媽身邊,媽媽一怒之下,趁著女兒發呆的功夫,一氣之下直接走掉,等到姑娘發現媽媽走了,趕緊邊哭邊追。這樣的方式養育孩子,孩子是不會開朗活波的。

4.做好父母的榜樣,多給孩子時間和耐心。自信無關性格,內向並不代表不會交際。如果孩子不會和小夥伴交朋友,媽媽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或者玩具,讓孩子學會一起遊戲,一起分享。平日的生活中,媽媽也可以把自己與朋友,鄰居等相處的方式傳遞給孩子,怎樣去和別人打招呼,學會對別人說謝謝!

此外,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並非一成不變,所以,媽媽做好引導,對孩子多點耐心,不要當眾數落孩子,多鼓勵,引導孩子,相信孩子自然會長成她們最好的樣子!

前面說了,我女兒比較內向,雖然現在的她依然不會主動和熟人打招呼,但是她想坐搖搖車會主動去叔叔阿姨換硬幣,想要別人幫忙會主動開口,在幼兒園不喜歡老師的擁抱也會大膽的說出來!

所以,孩子都是善於思考的,想讓她善於表達,家長要多去引導,只要孩子面對不同的環境,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那麼就算他有些內向,也不影響她的表達!


豌豆媽媽育兒


我是宋思華(頭條號:處處有心),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諮詢師。


首先,性格只有一小部分來自於父母的先天遺傳,大部分取決於後天有意識地培養和塑造。

而且即使有遺傳,那麼爸爸還佔了一半呢,所以,媽媽首先不要焦慮,不要擔心孩子會遺傳自己“性格內向不會交際,幾乎沒有社交”。


其次,媽媽知道自己性格不足的部分,就要有意識的改變。

大人是孩子的榜樣,大人發現問題後,只希望在孩子身上完全扭轉,而自己毫不努力進行調整,這在育兒上是大忌,只有父母自己動起來,努力調整自己,孩子自然也會跟進。

再次,孩子是張白紙,媽媽要學會書寫。

1、要花時間。比如:多傾聽孩子說話,如果孩子還小,不會說話,那麼媽媽就要負責說,多和孩子說話,別覺得孩子聽不懂,任何人只有接觸了,才能從不懂到懂,你都不和他說話,他怎麼可能懂。

2、要花精力。比如:多陪孩子外出,看看大千世界,鼓勵孩子接觸新朋友,主動打招呼等。

3、要花心思。比如:當你打開鍋蓋時,熱氣冒出來了,這時你可以讓孩子邊看著你做家務,邊告訴他,因為水燒開了,所以熱氣冒出來了。這就是一個簡單的邏輯關係。


以上三條,父母要通過持續學習和實踐來促使孩子受益,並鼓勵孩子將自己會的儘可能多的表達出來,在不斷的表達中,收穫成功,促成良性循環,孩子自然就慢慢變成開朗自信、善於表達的人了。

最後,屬於“性格內向不會交際,幾乎沒有社交”的媽媽的優勢

“耐心”、“堅持”是培養孩子開朗、自信、善於表達的標配,但對很多家長來說有點難做到,或者說難堅持,因為生活中干擾的事太多了。而性格內向、不會交際、沒有社交的媽媽,在這兩方面往往有獨特的優勢,排干擾能力會比較強。

宋思華

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諮詢師。

致力於青少年行為問題、親子關係、婚姻情感、個人成長、職場困惑等方面的諮詢和研究。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私信留下聯繫方式,向作者提問或心理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不愛說話,安靜如水。不喜熱鬧,最愛的是宅在家裡。同學聚會,公司的飯局,幾乎見不到身影,即便去,也是那個躲在角落靜靜傾聽的人。

雖然在別人眼裡有些悶悶的,但這並不會妨礙孩子成為一個開朗自信善於表達的人。

經常和孩子嘮嘮嗑。

不愛說不等於不會說,不說。孩子出生後,經常和她說說話。不管她聽得懂聽不懂,都和她講。孩子會說話了,就講故事。再大些就聊些幼兒園和學校裡的事,天南海北地嘮一嘮。有什麼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和對方講一講。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要求,意見講出來,做一個能說,會說,敢說的人,不愁今後不善表達。

讓孩子懂得並學會幽默

幽默能讓人變得快樂,有了煩心的事不易上心。幽默能化解生活中遇到的不愉快。一個風趣幽默,長大了更受周圍人的喜歡。

給孩子講講幽默故事,看看幽默搞笑的動畫片,聽聽相聲,讀一讀名人趣事。從小就做一個笑口常開的寶寶,大了也會遇事想得開,不會一條道走到黑。

自信源於肯定和認可

孩子特別關注大人對他們的態度。經常的否定他們,說他們這也不好那也不行,時間久了,他們就會懷疑自己,否定自己,沒了自信。

孩子做事時,多給予他們支持和幫助。多多肯定他們的行為和想法。這樣做,自信會一直陪伴孩子。

瞧這些,性格內向,不會交際,幾乎沒有社交的媽媽也能做到。所以不必擔心,自己培養不出開朗自信善於表達的孩子。


萌媽愛學習


看到你的問題,特別有感觸。

我曾經也是一個不善於交際的媽媽,我也曾經因為自己的性格擔心孩子受到影響。甚至後來我自我安慰,既然我性格內向,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能性格內向?我性格內向,我也生活工作的很好啊,雖然沒有很多朋友,但是自己仍然有許多事情可以做,人也覺得挺充實啊!自從想開了之後,人就不那麼糾結了。

誰說這個世界只有性格開朗外向才是好的?這世界本來就是多元的,有人外向,有人內向,越是內向的人,越是專注,越容易做成一件事情。看看古往今來那些有著匠人精神的大師,無一例外都是內向性格的人。性格外向的人,反倒是因為心思過於活絡,不能踏實專心做好一件事情,常常半途而廢。

我覺得,不用糾結孩子的性格養成,更多的是好好看看自己,接納自己的性格,接納本來的自己,接納有優點,也有缺點的自己。當你接納自己了,你的內心就會更加平和,心態平和了,你就會感受到來自內心的幸福,而這種幸福的氣場,是滋養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源泉。

當然,如果你願意交朋友,也可以試著調整自己,不知道如何同陌生人打招呼,那麼可以從身邊的熟人開始,跟自己的老公多聊聊,跟自己的親戚以前的同學多聊聊,跟其他有孩子的媽媽多交換育兒經驗,多帶著孩子參加集體溜娃的活動。慢慢的,你會發現美好生活的另外一面!


甜甜圈伐木累


我們可以先看看培養孩子開朗、自信、善於表達需要具備什麼樣的養育前提:

1、民主型養育風格的家庭:在正面管教體系就是和善而堅定的親子互動模式。這即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溫暖又不失必要的規則。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孩子擁有穩固的安全感和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對孩子穩定個性的發展和良好的情緒表達很有幫助。

2、積極的覺察孩子的需要:多大情況,內向風格的人會比較敏感細膩,洞察情緒的特質也相對明顯。孩子的成長路上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挑戰,流露各種不同的情緒,如果媽媽能及時的洞察到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並給與積極的回應和同理心引導,這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積極情商的鋪墊起到很好的支持。

3、高質量的陪伴:大部分內向的人時常表現出沉穩穩定、專注力高、生活節奏有規律、安靜內斂等一些特質,這些特點在陪伴孩子時也會表現出更多的耐心、不容易陷入說教急躁或者控制孩子的一面,這反而給到孩子很大的自主空間。這些孩子反倒能夠摸索出自己的學習規律和穩定的學習狀態來,從而成為自然而然的自己。

其實,上面幾點什麼樣個性的家長都是可以做到的。給孩子穩定的情緒環境、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安全民主的養育風格。這些角度能夠為孩子將來發展出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友善的社交能力、勇於面對困難的相關能力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當孩子將來走入社會,也更容易受到群體的歡迎,被接納的程度也會很高。所以不要糾結自己是什麼個性的家長,給孩子以上的環境支持更重要。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真心媽媽來現身說法。我自己就是這樣的媽媽,內向,安靜,最喜歡做的事是寫文章、讀書、做手工、做飯,不善於人際交往,也不太喜歡熱鬧的活動。但我覺得,這樣的個性,對培養孩子開朗自信善於表達完全沒有任何障礙。

首先,內向和開朗、自信、善於表達沒有矛盾。

開朗是開闊明朗、樂觀、暢快,不陰鬱低沉。我的理解是,這種特質和內向外向沒有關係,內向的人不一定就不開朗。恰恰相反,我自己,就是集內向和開朗與一身的人,而且是個徹頭徹尾的樂觀主義者。

自信是相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內向的人不一定不自信,而且因為內向,反倒容易反觀內心、堅守自我,所以會更自信,反倒是很多看起來很外向的人,是用表面上的大大咧咧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自信。

是否善於表達也和內向沒有關係。善於表達是一種能力,建立在認知、學習、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上,很多人不善於表達不是因為內向,是因為表達能力差。

所以這位媽媽完全不用擔心,自己比較內向,就沒有辦法培養出開朗自信善於表達的孩子。但如果自己不夠開朗、自信,表達能力也不強,恐怕就會對孩子有一些影響。

再來說說我家的辦法。

1、要想孩子開朗,爸媽首先要開朗。

孩子的個性,不來自爸爸媽媽刻意的“培養”,而是來自他的生活環境,來自爸爸媽媽日常的影響。

開朗的表現不一定是特別活潑好動,喜歡說話,而是暢快、豁達、不鑽牛角尖,不陰鬱低沉,大人遇事樂觀、豁達、不抱怨,不封閉自己的內心,孩子就能具備這樣的素質。

有些爸爸媽媽是這樣的:在外面給別人的印象是開開心心,但回到家裡,就是各種抱怨,情緒不穩,臉上經常陰雲密佈。這樣的話,孩子是無論如何都開朗不起來的。

2、給孩子充分尊重。

要想孩子更自信,爸媽媽媽在家裡需要充分尊重孩子,減少拒絕、批評、打擊,並且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這樣,孩子才能有充足的安全感,才能更喜歡自己、相信自己。

很多性格外向的爸媽媽媽,卻沒有培養出自信的孩子,原因就在於,心直口快的爸爸媽媽對待孩子時,態度非常輕率,經常打擊孩子。

3、一家人經常聊天,彼此暢所欲言。

一個氣氛沉悶,一家人很少聊天說話的家庭,也是沒有辦法培養出開朗自信善於表達的孩子的。你和孩子說話的方式、爸爸媽媽之間說話的方式,都會影響到孩子的這些素質。

我自己雖然是一個內向的媽媽,但同時也是一個特別喜歡和孩子聊天的媽媽,和孩子聊起他感興趣的話題來,能聊上一個小時,而且我會充分和孩子分享我對話題的瞭解、看法,和孩子一起討論。

我們夫妻之間,也經常聊天,話題廣泛,有時是討論最近讀的書,有時是討論時事,有時是討論電影,有時是討論育兒,家裡的柴米油鹽,我們反倒是很少討論,自然,也幾乎不為柴米油鹽的事爭吵。

我們的兩個孩子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中,也都開朗、自信、善於表達。雖然他們確實沒有長成特別活潑好動的孩子,但這有什麼關係呢?

4、豐富自己,保持開放。

最後一個建議,是特別給這位媽媽的。做全職媽媽,很容易將自己封閉在家庭之中,眼中只有帶娃和家務,視野越來越窄,思維越來越不活躍,而且因為疲累,也比較容易情緒低落,有的媽媽還會變得脾氣暴躁,這樣無疑對孩子的性格發張有不好的影響。

所以我的建議是,做全職媽媽,也不能讓自己完完全全淹沒在育兒和家務中,要留意通過閱讀、學習,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同時也保持開放的心態,讓自己不和社會脫節。否則,很容易變得越來越封閉、越來越缺乏活力。孩子每天和這樣的媽媽在一起,恐怕也很難養成開朗自信善於表達的素質。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出版有《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所有回答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歡迎訪問我們的頭條號“真心爸媽”,瀏覽更多育兒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