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故事|武星宇:從「電影新青年」到「創業90後」,我的人生總是「與衆不同」

中关村故事|武星宇:从“电影新青年”到“创业90后”,我的人生总是“与众不同”

中关村故事|武星宇:从“电影新青年”到“创业90后”,我的人生总是“与众不同”

他是年輕的90後創業者,也是連續創業者。

高中時期,他為學校50年校慶拍攝的電影《盛開》,引領了當時“微電影”的風潮,也讓他萌生了從事電影業的夢想。

大學階段,在攝影系學習的他,卻選擇了創業,僅用了半年時間,研發出易題庫智能選題組卷及測評系統,獲得近兩千萬元的融資。

然而,就在“易題庫”成為國內在線教育智能題庫領先品牌的時候,他卻選擇再次跨界創業,把目光投向了“移動智能產品”領域。

他的每一步看起來都與眾不同,但是每一步似乎又領先於同齡人。他為什麼要屢次打破常規、不走尋常路?作為90後,創業之路從青澀到逐漸成熟,他克服了哪些困難?

今天的《中關村故事》

對話

90後創業者

摩室科技創始人、CEO武星宇

中关村故事|武星宇:从“电影新青年”到“创业90后”,我的人生总是“与众不同”

武星宇與主持人在錄音間

武星宇:我比同齡人更成熟,這是我的“創業優勢”

武星宇在演講當中說過一句話: “我們每一個人的經歷都不太一樣,但是在非常至關重要的節點,他所做的選擇會影響他的一生”。在武星宇的人生中,他經歷的第一個重要的節點,就是上高中考大學的時候,微電影拍攝的經歷。

武星宇:當時就覺得考一個好的大學、上一個差不多的專業、出來舒舒服服的找個工作,所有家長都會這麼想。但是,其實很多孩子自己心裡是沒數的,除非他自己做了一件特別觸動自己的事。我就是比較幸運,在當時做了一件這樣的事情,也是自己給了自己一個機會。

中关村故事|武星宇:从“电影新青年”到“创业90后”,我的人生总是“与众不同”

他為學校50年校慶拍攝的電影《盛開》,引領了當時“微電影”的風潮,也讓他萌生了從事電影業的夢想。

武星宇:我大學讀的是北京電影學院,很多學習就是去拍一些影視作品、拍一些廣告,其實就是和社會上的各種人群打交道。包括創業以後,接觸到很多商學院的同學,他們中有很成功的,後來遇到創業挫折受到影響,最後又東山再起的,你會發現其實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經歷中,都會有一些比較閃光的時刻和比較沒落的時刻,但是你在做什麼的時候,其實很有可能你是看不到最後的結果的,只有你把這個選擇堅持下去,未來才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答案。

武星宇:在大學期間創業“易題庫”,也是有很多機緣巧合。其實,那之前我大一的時候跟同學一起創辦了一個影視工作室,拍一些廣告,但是我們團隊的人員太優秀了,就來自於各個系非常拔尖的同學,當時我們以為優秀的人湊在一起就一定能做出來優秀的事,但是最後結果適得其反。大家每個人都非常有想法,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事兒做的非常好,這就導致每次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溝通成本特別高。所以當時我也就在想,可能如果之後再去創業就可能需要有一兩個核心,其他的人就來服從組織安排就可以了。

武星宇:創立“易題庫”,我找了一條“差異化”之路

幾年的大學學習,讓武星宇對電影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他發現在這個行業需要“天才級別”的優秀,才可能有所成就。他意識到可能這個行業不太符合自己未來的發展規劃。正好2012年、2013年的時候,教育行業和互聯網結合是當時非常熱門的領域,武星宇就決定做“易題庫”這個項目。

武星宇:我們調研市場的很多產品,發現所有的公司都是傾向於給學生提供服務,但其實學生是不具備自己付費能力的,都是需要家長來交錢。我們可能需要從人群裡面再找一個更加能夠拿到錢、也拿到他們時間的這麼一個人群,發現老師可能比較符合我們的一個目標人群。當時我們就做了一款可以幫助老師提升日常組卷、判卷、效率的這樣一個題庫工具,給老師來使用。所以,我們切了一個差異化,因為大家都說創業就應該做差異化、做出自己的特點,如果做到一片紅海里面,其實沒什麼出路的。

當時那也因為整個市場的投融資環境特別好,就雖然公司掙錢的速度沒那麼快,但是也拿到了騰訊的投資。

武星宇:拿到300萬美元的投資,我真的沒有很興奮

武星宇第一次拿到投資是300萬美金,而且是騰訊主動找上門的。

武星宇:這也是我今天想分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我就想說一句,所有的投資人,只要你主動去找的,成功率都非常低,一定要等他們主動來找你,這個就是一個供求關係,就像你說我自己東西很好,你快過來買吧,大家可能會對你有質疑,但如果別人來主動找你,就變成了一個你的賣方市場。

2013年的年底“易題庫”適應性上線。2014年,騰訊組織了一個沙龍,請了很多90後的創業者,分享他們的創業故事。當時武星宇在深圳做分享的時候,他的項目被騰訊的高層注意到,並和他們進行了簡單的接觸。又過了一段時間,騰訊投資部主動找到他們,經過幾次溝通,事兒談成了。

武星宇:

我覺得任何事情,如果最後能成功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現在讓我來看,其實有三點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一個、天時,騰訊在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時候,他們非常關注早期領域的這個投資;第二、我們項目本身,因為我們本身做了一個行業的差異化,別人都在關注學生,我們關注老師;第三、渠道資源,我們也跟學校達成比較密切的合作,當然打鐵還得自身硬,最後投資的是你項目本身,你這個人本身。

中关村故事|武星宇:从“电影新青年”到“创业90后”,我的人生总是“与众不同”

武星宇那時候才20出頭,一下拿到了300萬美金的投資,他是什麼感受?

武星宇:我覺得不夠花。教育行業其實它本身是一個比較慢的行業,它比較實在,回報期很長,所以我們的融資和估值也沒有那麼高。很多朋友他們當時融資都是1000萬美金、八九百萬美金,其實,我也沒有說有多羨慕,多在乎只是覺得可能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武星宇:在線視頻教育衝擊 “易題庫”,我選擇了“理性合併”

拿到騰訊融資後的一年, “易題庫”的發展迅速,全職員工有七八十人,兼職的有將近五百人。但是在2016年的時候,他們發現教育行業很多公司都轉向視頻教學,在線直播課程、一對一視頻授課,因為這樣公司更容易掙錢。

武星宇:當時我們也在考慮要不要把公司向這個方向去轉型,後來我發現不管是公司也好,還是人也好,他們在出生的那一刻可能它的使命就已經被確定了,只不過說我們公司就不是做這樣項目的一個基因,如果真的要去硬掰,可能也沒有什麼好的結果,所以最後就做一個收尾,合併了我覺得也挺好。

中关村故事|武星宇:从“电影新青年”到“创业90后”,我的人生总是“与众不同”

易題庫的創業經歷有四年,談到這段時光,他覺得,創業的過程一定有所收穫。

武星宇:我覺得任何事情都沒有白乾的,沒有白走的路,你在創業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所收穫的,除了公司本身給我帶來的收穫,比如說對這個團隊的管理、對企業的經營的理解,其實這就算一個實操的MBA課程,讓你親自去管理一個公司,我覺得這很重要。除了跟企業本身相關,還上了很多商學院,認識了很多的非常好的同學和朋友,他們在新的項目裡能給我提供很多的支持;然後我認識了很多投資人,瞭解了市場上的很多的動態。

2016年,武星宇也發現大的行業背景在變化,線上的流量變得越來越貴,平均一個APP想獲取用戶的成本都在幾十塊錢。同時,他發現很多大的互聯網公司,像騰訊、京東,他們都在佈局線下開超市。

武星宇:當時我們也在想,為什麼像這樣的公司通過做遊戲、做電商利潤率這麼高的項目,反而會去到線下做這種髒活、累活,後來我發現線下是一個天然流量可以匯聚的一個地方,超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流量入口。

就在那個時候,我就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要是再創業的話一定要做一個跟線下相關的、一定要做一個可以快速獲取自然流量的這樣一個項目。到2017年的下半年,當時我和在商學院讀書的同學一起商量,覺得我們兩個的項目可以非常好的互補,不如合併吧?然後,我們就坐下來把這個事兒就談了,談了一下就差不多談成了。

武星宇:“吃穿住用行”都已經是紅海,我要聚焦“移動衛生間”這個藍海

“易題庫“跟其他的公司合併了,武星宇其實可以繼續待在合併的公司裡,作為CEO或者聯合創始人,但是他選擇重新創業。

武星宇:因為覺得沒什麼意思。年輕人都要追求一些更有新奇、更有前瞻性的東西。也可能是因為我對教育行業太瞭解了,我覺得應該去更多的領域去看一看、去開開眼界。

這次,武星宇的產品聚焦在移動衛生間上,他創辦了“摩室科技“。

武星宇:其實當時在做這個摩室科技之前,我們也對整個互聯網行業做了一個分析。2016年發現了整個互聯網行業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線下流量越來越便宜的時候,我就跟很多朋友就在聊,就是未來還有什麼行業值得做,當時我們總結了三點規律,第一就是未來線上的流量會很貴,線下的流量會很相對來說便宜,我們應該在線下找一些適合佈局的這種行業去做一些嘗試。

第二,如果要做線下,一定要做非常普適的行業,就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但是衣食住行都有很大的公司在做了,“拉撒”還沒有。我們就在想,這個中國城市化進程發展的越來越快,大家都在說為什麼日本的廁所那麼幹淨,我國的很多衛生間就“髒亂”差,這一定需要有人去把它做一個改變。

第三、我們2013年的時候就提出來要做廁所革命,但是有點治標不治本,現在主要是兩種方法,第一種翻修現有的公共廁所,第二種就是把辦公區裡面的衛生間共享出來,這個還是沒有根本性的解決街道上公共衛生間數量不足的問題。

我們當時做行業調研的時候,發現尤其是像北上廣、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包括一些農村的地區,都是土地資源的問題。比如,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可能因為它的城市化進展非常的快,所以它沒有更多的商業用地用來建設像衛生間這樣的公共設施,因為修建一個傳統的公共衛生間,佔地面積還是比較大的,需要一兩百平米。所以,當時我們在想,如果要再做衛生間行業的創新,一定要做一個佔地面積足夠小、不用依賴任何外界的條件,自己就能夠自己微循環的這樣一個產品。

中关村故事|武星宇:从“电影新青年”到“创业90后”,我的人生总是“与众不同”

我們調研了很多以後,做了我們現在摩室衛生間。衛生間不用外接水電,佔地2.8平米,長和寬是兩米和一米四,是三米左右,是一個全鋁合金、不鏽鋼的房體,製作工藝和汽車差不多,它和一個汽車也差不多,外表比較光滑,非常的有科技感。它不用外接電源和水源,電靠光伏系統來供,水靠我們做的一套可以免水沖洗的潔具設備。它可以實現微循環,不用把排洩物排到地下,自己有一個儲存容器,定期只要一個清運車,把這些排洩物排走就可以了,可能一週清運一次,甚至半個月清運一次。

中关村故事|武星宇:从“电影新青年”到“创业90后”,我的人生总是“与众不同”

摩室衛生間從工廠生產出來以後,直接可以投放到使用的地點,也不用安裝,不用進行復雜的設備調試。它還可以用微信來掃碼、開門。為什麼要做個二維碼,我們發現很多公共衛生間的門都是機械式的鎖。如果你裡面沒有人,門一直開著,其實這個是對它的設備管理不太有利,比如說你刮一個大風,就來回飄,這個房子的使用壽命就會減少,第二就是平時如果沒人,你不關著門,裡面那些髒東西都會被大家看見,對市容也是比較不好的。公共衛生間這個領域是一個值得探索,值得投入的一個領域,然後我這個項目的早期的投資人都是我商學院的同學,有湖畔的同學、有聯想之星的同學,也有我青藤大學的同學,一共八九位股東,大家一起出錢,這個項目就做起來了。

像北京這樣大的城市,如果滿足所有人的使用可能需要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投放上千個。因為我們是基於微信的人口熱流圖來看的,如果想投放衛生間,第一就是周邊有這種大型的人群聚集的設施,比如說商場、公交車站、公園景點;這種地區大概人流量基本都是萬人次以上的,我們一個衛生間一天最多容納300人次,真的要想滿足這些人次的使用,差不多就需要每一萬人配備一臺衛生間,然後,北京差不多現在是有3000萬人左右,就兩三千是夠的。

武星宇:沒做成“導演”的學生,也可以是好的創業者

兩次創業,帶給武星宇的感受很多。

武星宇:可能因為年齡的增長,要承擔的責任更多。因為要對未來的事情考慮,畢竟以後肯定也要成家,要有孩子,要為未來的規劃做些考慮,不像第一次創業,就算是一個嘗試。因為投資人也說了,就是不管項目成不成,就交個朋友,讓創業者可以非常放鬆、非常輕鬆的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這樣可能成功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但是這次不一樣,因為畢竟第一是年齡的增長、責任的承擔,第二就是股東的數量也會更多,我揹負著他們的責任,也是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做成。

對於創業,武星宇要告訴大家的是:

就很多你年輕人輸就輸在了好高騖遠。我覺得其實很簡單,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

中关村故事|武星宇:从“电影新青年”到“创业90后”,我的人生总是“与众不同”

播出欄目:新聞天天談

節目主持:陳蕾

聽北京新聞廣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聽廣播:AM828 FM100.6

看微博:北京新聞廣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