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劉愛東結構調整的帶頭人

劉愛東,個兒不高,瘦瘦單單的,坐在村委會主任辦公室的他,與在家的他,可是判若兩人:辦公室裡,他衣服整潔,整整齊齊,可在家的他卻是舊衣服一穿,帶著工具,就直接奔向大棚,摘青椒、管番茄、看花菜……忙個不停。這就是東臺市南沈灶鎮賈壩村村委會主任劉愛東。

鎮農業中心的同志都說,“劉主任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帶頭人。”採訪過劉愛東後,我們感到這樣說他名副其實。自大包乾以來,家住賈壩村13組的劉愛東家與三倉鎮和頭灶鎮毗鄰,受周邊輻射影響,已經20多年沒有種過麥子了,全部種的特經作物。就拿去年秋季承包田種植結構調整來說,他按照鎮裡關於“縮糧減油擴菜”的要求,對8.2畝承包田的種植結構是這樣調整的:大棚青椒種植2畝,1畝大棚番茄,1.5畝白玉春蘿蔔,1.6畝萵苣、1.5畝花菜,還有近6分地長了點油菜,留著自家榨油吃。

年年秋播,今又秋播。劉愛東主任的家庭種植結構效益如何?最近,我們採訪了劉愛東主任。劉愛東翻起自家的賬本,一筆筆向我們公佈了調整後的效益,“絕對是調出了‘一畝田十畝糧’的高效益。”二畝青椒,每畝收入8000元以上,這還是長得一般化的,有些長得好的鄰居都在1萬元以上。一畝番茄今年的收入比上年略有下降,賣了8000元以上,白玉春蘿蔔今年的收入比上年也有所下降,1.5畝收穫白玉春蘿蔔4.5噸,每市斤價格只賣了0.40元左右,收入4000元,如果按往年的價格起碼可賣到6000元左右,萵苣的價格今年不是很高,與往年比下降幅度比較大,但也賣了5000元左右。今年花菜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1.5畝的花菜賣了7000元以上。“加上6分地的油菜,總收入5萬元左右吧!”

當然高收入的回報來自於劉愛東和妻子辛勤的耕耘。由於種植的是特經作物,一年到頭,他們都是忙,即使下雨下雪天,也要鑽進大棚進行管理。特別是今年春節前的一場大雪,他們夫婦夜裡也鑽進大棚,用羌耙頂落大棚上的積雪。春節期間,他們也沒有時間打牌看電視。劉愛東的精力還要放在村裡的工作上,妻子的勞累程度比他要大得多。

這幾天,劉愛東和妻子正忙著制缽育青椒、番茄和花菜苗哩!在劉愛東主任的帶動和影響下,賈壩村裡的青椒、番茄、綠皮香瓜和糯玉米的栽培與種植正在成為這裡農民的主打特經農作物。(東臺日報 曹燕妮 徐良觀)

鹽阜網發佈的信息,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鹽阜網無關,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您若對該稿件由任何懷疑或質疑,請與鹽阜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