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雷:中國照明企業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

王冬雷:中國照明企業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

近百年以來,國際照明三大巨頭飛利浦、歐司朗、GE憑藉在傳統照明領域積累的技術專利壟斷了全球傳統照明市場,讓儘管擁有強大成本優勢的中國企業也一度黯然失聲。

而在LED時代,傳統照明技術專利成了廢紙,亞洲企業尤其是中國照明企業的技術逆襲及品牌崛起,讓國際巨頭們的壟斷地位面臨嚴峻挑戰。

這邊,飛利浦照明剛剛完成戰略退出;那邊,電力業務的低迷讓GE在轉型路上深陷泥潭,不得不出售祖業照明業務;去年3月,百年老店歐司朗賤賣光源業務,今年8月,又再次宣稱欲出售燈具業務以推進戰略重組,世界巨頭們的紛紛謝幕,讓行業格局發生劇烈變化。

中國是全球照明行業最大的產能國。上游,中國LED芯片技術水平日漸趕超世界;中游,既有木林森這樣成熟的龐然大物,又不乏兆馳這樣的後起之秀,巨大的封裝產業支撐著行業的發展;下游,光中國燈飾之都古鎮,數萬家燈飾企業群星燦爛,佔領全球60%的市場份額;

還有像雷士集團這樣上下游產業鏈整合的龍頭企業,在倒裝芯片領域達到了國際第一梯隊技術水平,在照明燈具應用領域具備領先規模。數十年的積累和優勝劣汰,讓中國照明行業具備了龐大的企業基礎和愈發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因此,中國照明企業的全球化之路,勢不可擋。然而,中國企業在高歌猛進之時,千萬不能輕視全球化所伴隨的風險與挑戰。

海外併購是機遇但需謹慎 “出海”企業要做好“自我保護”

在雷士集團董事長王冬雷看來,海外併購,是時代給中國企業的機遇,但也要小心為上。一個準備退出的企業,表面數據都會經過精心打扮以求討個好價錢。回想當初,不管是西門子手機貼10億嫁妝送給了明基,還是冠捷收購飛利浦電視機業務,都難以逃脫虧損的厄運。

王冬雷表示,這幾年,雷士也參與了很多併購談判,有的談了兩三年,而且花了千萬級的財務費用,但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真正的風險,則需要仔細掂量,風光背後,只怕暗藏陷阱。

近年來,中國LED企業異軍突起,被眾多國際巨頭們視為假想競爭對手。為阻撓中國企業搶佔全球的市場份額,歐美巨頭們往往高舉專利、知識產權的“大棒”予以恫嚇。2015年2月,德豪潤達(002005.SZ)收到當時飛利浦的全資子公司Lumileds在美國發起的訴訟,指控德豪潤達及其執行副總裁陳剛毅(此前曾就職於Lumileds公司)侵佔商業秘密並請求賠償。在長達3年的訴訟時間裡,對方曾經以各種手段,包括無視常理,咬定一個小小的USB能拷貝Lumileds上千個機密文件、多次修改他們對商業機密的定義、德豪潤達重要證人被美國大使館拒發赴美簽證無法出庭作證卻被Lumileds歪曲為不敢出庭作證,企圖最終讓企業蒙受鉅額賠償金。

王冬雷認為,海外的法律環境和惡意訴訟是極其可怕的,全球化的道路絕不會一帆風順。中國企業要準備餘糧,要做好艱苦的準備,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當然,面對海外惡意訴訟和不公裁決,中國企業也不應畏懼,要有信心。目前,德豪潤達正積極採取各項措施,一方面在美國提起申訴和上訴,同時在國內提起反訴,據理力爭,決不妥協。

開拓海外市場應重視國際經驗人才儲備

由於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中國大部分企業都是在國內打拼併成長起來的,海外人才儲備及市場經驗都嚴重缺乏。

相反,像臺灣、日本,由於內需市場非常小,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需要開拓海外市場,所以他們的海外人才非常豐富,管理層也普遍具備海外市場的操作經驗。

德豪潤達集團從96年開始做出口,是第一批勇闖海外市場的領航者,麵包機、烤箱、咖啡機等都做到全球領先。近年來,雷士集團的全球化也取得不俗的成績,在英國排名前十,同時是美國十大高速增長的照明企業之一,在美國利潤超過1億元人民幣。

作為雷士照明兼德豪潤達的掌舵人,王冬雷表示,儘管如此,企業仍然感覺到,企業未來最大的發展短板,不是技術,不是設計,更不是製造能力,而是人才的短缺。有人才有一切。如果按照目前產業全球化的速度,靠企業培養人才,很明顯已經來不及,所以企業要學會使用和駕馭全球化的人才。

全球化進程加速 中國企業應穩步前進

在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形勢下,海外市場的誘惑越來越大。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不要想著一蹴而就,要穩步前進:

王冬雷認為,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企業要穩步前進,首先,核心技術和核心能力的壟斷至關重要。在LED領域,芯片是核心技術;在燈飾領域,設計是核心能力。其次,經營思路要徹底改變。2005年,西班牙發生的“燒中國鞋”風波和猶太人開餐館的故事,讓市場看到,中國企業習慣了以“同質競爭,低價取勝”的手段快速侵佔市場,而這種思路,對於一個產業而言,往往是在毀滅價值,而非創造價值。整合全球優質資源,與各利益相關者尋求共贏之路,才是全球化的正確發展思路。同時,堅持精品戰略。在中國,舶來品沒有一個是靠低價取勝的。而中國產品在海外也一樣,要想佔領國外市場,靠價格和成本,是不可能獲得成功及尊重的。從去年開始,雷士產品的生產標準,就已經從飛利浦標準向日本松下標準看齊。王冬雷表示,要走向世界,就要做最好的產品、最好的設計、最好的服務。此外,中國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雖然眼下國內經濟放緩,行業競爭激烈,但是,照明企業從事的是光明事業,生產的是剛需產品,照明產業仍然是最有希望的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