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与穷人说话

不要与穷人说话

不要与“穷人”说话

我起这个名字是受到曾经一部电视剧《不要与陌生人说话》的启发。意思很简单,对影响你生活质量的人,远离他们。

我曾经公众号写过一篇文章《不要与穷人深交》。在文章中我也指出,“贫穷”这个词我们往往习惯于连用。但在我看来,我所说的“穷”是指精神、人品上的贫瘠。而经济上的窘迫,我习惯于用“贫”这个词。

中国人的词汇非常有意思,一个词会有两个不同的意思。比如:“巧妙”,“巧”指技术上的熟练,而“妙”则是有不不可言的妙处。“聪明”也是一样,实际上是耳聪目明。

但即使这样我还是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但我感觉攻击我的,恰恰是那些有某种“穷”的特征的人。这反倒勾起了我讲一堂微课的欲望。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见过的一个老太太。她是资本家的女儿,家文革被抄,孤苦伶仃。但她总能够保持优雅的仪态。衣服虽然有补丁,胆总是那么整洁。以至于后来我看民国电视剧时,总感觉里面扮演贵妇人,大小姐的演员那么做作。这位老太太当时很“贫”,但绝不“穷”。

无耻与贪婪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困扰,但仔细探究,会发现很多的困扰,除少一部分是经济原因,大部分是人际的冲突。也就是说,要么你被穷人绑架了。或者说,你本身就是那个穷人。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同事。也是我讨厌一个人。雌性,四十上下,长得“奇丑无比”。又黑又胖,还不会打扮。近距离接触,你会发现她的脸就像“40目”粗砂纸。你轻轻拍拍手,她脸上就会掉渣儿。其实,如果我们认为一个人“丑”,往往不只是外在的容貌,而是对方的言行,举动同样厌恶。

比如:当从事合作工作时,她毫无愧疚将工作拽给别人。并直言不讳地说“我不会干”。如果你面露不悦地话,她就会马上攻击你“你不厚道”。好像她就应该是被人养的。这就像一堆烂胡萝卜卖了人参的价格,还要让你感觉占了便宜。这是让人感觉她面目可憎的原因。

但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肯定是从互动中占了便宜的。否则,惩罚高于收获,她是被迫要改的。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促使她能够保持这种状态。一是,确实他的身边有一些所谓的老好人,供她欺负。二是,她就像是食腐肉的秃鹰可以将尸体残骸上的最后一块肉抠出来。

就像这个女人,很多的人都厌恶她。远离她。但只要她身边有一个人出于各种原因没有离开她时,那这个人将被她榨干最后一滴血。而且你的宽容,会让她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她会直接找到没有离开她的那个人,厚颜无耻的说“咱两个一块工作,这样不累!”——人家把工作都干了,她当然不累了!

这样的人无耻但并不傻。一旦发生冲突。她会在领导面前说出另一种逻辑——这种人总是对一件事能说出两种逻辑。

当别人都讨厌她,不愿意和她合作时,她会到领导那状告说“这个人自私,没有团队精神”。但在同事面前却没羞没臊地表现出“我是女的,你养我是应该的。”

穷人不可改变

这样人能够得逞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领导的息事宁人。领导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下属出现矛盾时,他会视而不见。发生剧烈冲突时,他会偏向于强者。因为这是最廉价的管理方式。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象征性的劝劝你“别跟她一般见识!”。

对付这样厚颜无耻的穷人,解决的方法恰恰在领导那里。把事情闹到领导那里。告诉那个领导你讨厌这个人,“我帮是人情,不帮是本分。我有权利选择帮助谁,帮多少。”这时候,领导被你逼到墙角,也就不得不解决问题了。而两个都是不吃亏的强者,领导也就不得不考虑公平的问题。那个无耻的同事的斑斑劣迹就很容易被领导看到。

而对那个丑陋的同事,千万不要留情,告诉她“我没帮你的义务。”或者直接告诉她“我厌恶你,离我远点一点”。

让对方不敢用肮脏的手指触碰你的一丝利益。不要担心伤了和气。这种疏远甚至对峙的状态才是你最佳的关系。

也不要指望这种人能够接受惩罚后,轻易改变。只要有适合的土壤,她还会死灰复燃。

有一个心理学的同行。是教管理心理学的。他带研究生,也在公司任职——管理学毕竟是实操性的科学,需要社会实践。他本来和我有着同样的想法,穷人不可改变。但他的学生中有一个穷孩子,在他面前跑前跑后特别的尽心。这让他非常的感动。当然教授对这个孩子也相当的不错。

后来,教授想分给这个孩子一些股份,以资奖励。让那孩子自己说,要多少。也许这个教授的诚恳,真的让穷孩子感觉确实可以得到了。他竟然要了百分之八十的股份。平日里那种诚恳,踏实的表情荡然无存。留在脸上的只有贪婪。

后来这位教授每当谈到这个孩子时,都心中有一种寒意。

穷人一个特点就是得寸进尺。但开始的时候他会表现的和颜悦色,甚至很善良;当你放松警惕时,他会不经意占你些小便宜。你碍于面子没翻脸时,他就肆无忌惮了。

这有点像泡妞。当流氓摸你手时,你忍让;他就会搂你腰;你再不反抗,他就会亲你脸;直到跟你开房。对这样的人,开始就应该当着大家的面抽他。别顾及面子,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穷领导

一些领导也同样有穷人的心态。他们在工作中并非是完全得过且过,甚至他们重视自己的工作,重视自己的业绩。就像我在自己公众号中再三提到的那个汶川地震时,强迫手下人捐款的小组长,就是个典型。他是想通过自己这个部门捐款多,来证明自己是有领导能力的。通过他人的钱,给自己来脸上贴金。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越是底层人群越关注物质利益,越是高层越是注重精神境界。但对于一些穷人可能是例外。这是我与马斯洛观点不同的地方。穷人对于荣誉、面子的需求有时更加强烈,甚至达到了令人变态的程度。这与他们财富的提高没有直接的正相关性。

他们掌权后会特别的纠结于细节。因为细节是最容易找出漏洞的。他们可以借此来攻击手下人。我就曾经看过一个领导查卫生,竟然摸房门顶部看不到的地方有无灰尘。而且这样的领导会对细节不依不饶,让手下人疲惫不堪。也许这能让其感到一丝报复社会的快感。但往往这样的领导却总是业绩平平。

这样的领导一个特点是损人不利己。你越想干什么,他越不让你干什么。

记得我在工厂上班时,遇到这么一个女主任。当时我在与同一个车间的女孩搞对象。工作已经干完了,就上到心意的小姑娘那去坐一下,聊聊天。主任一到这时候,就安排我干活,即使没活也找茬找我谈话。有几次竟然是将我从小姑娘身边揪走的。最后我们吹了。当时她那个得瑟啊!但她还会假惺惺的安慰我。“她看不上你没关系,以后姐姐帮你介绍。”

这样的领导有一个方法可以辨认出来。如果你是他的员工,感觉到累,但很充实,并能学到东西,那就是好领导。但如果感觉到累而没有价值则是那种穷领导了。他让你疲惫不堪,但绝不让你从中获益。

所以,遇到这样的领导简单的方式就是不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底牌。除工作外,不和他有任何的交流。礼貌地离开他,最终让他感觉不到你想要什么,而绝望,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当他因找不到你的短处,而无法通过惩罚你而找到快感时,他就对你失去兴趣了。

就像对付一个性欲极强,又极为变态的丈夫,惩罚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性生活中不让他看到妻子任何生理的反应。这会让其极度的痛苦、失落。

穷人最聪明

穷人一般并不傻,甚至很“聪明”。他们会敏锐的发现身边的人各种需求,并且巧妙地利用身边的人,已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比如:还是提最开始那个奇丑无比的女人吧!她看到身边的一个小姑娘人缘好,她就会对旁边的其他人说,“小姑娘工作负担比较重,完成比较困难。咱们帮帮她吧!”

如果有些人真的发自内心的帮那个可爱的小姑娘时,会无意中发现,这个丑女已经悄无声息的将自己的工作与那女孩的工作混在一起。让帮助者很憋屈。

而且这个女人还会在个小姑娘那买好,“没有姐姐,罩着你。你就累坏了吧!以后有什么事,我还帮你。”这样她就通过绑架女孩,让其他人违心的帮助了她。

而且,她还会不时地说,为了大家的利益。

穷人最有团队精神

如果两个“鸡贼”碰到一起了,会怎么样?会打得不可开交吗?不会。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两只狼争一个食物,最终会两败俱伤。所以,他们可能会因为共同的利益好的和一个人一样。就像踢足球,打篮球,谁是前锋,谁是后卫,分工极其明确。

比如:穷人a偷奸耍滑,那么穷人b就会说,a有不得已的苦衷。这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吗?不是。一旦领导认可后,这种便宜b以后也可以做。a也可以打掩护。这就是共同利益。有句古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小人这个词用在穷人身上很合适。

怎么应对他们呢!简单。放一个,打一个。比如:ab同时针对你时,二比一,他们是占便宜的。你只对其中a往死里回击。a和你两败俱伤,b成了最终获益者。这会让a很是憋屈。a与b的合作,利益均沾是底线。当这一点不存在时,急功近利的a自然不愿意在维持这种联盟。

穷人没有边界

这也是让人感到不自在的特点。在他们心中有两种逻辑“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也是你的事。”

先说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吧!

在他们眼里,你是不能有秘密的。你的隐私不说,就是对他的侵犯。

我曾经在一家大型的单位工作过。这样的单位一般都有内线电话,就是那种只能在单位内打的电话。一般内线电话是四位。如果有电话从单位外面打来,应该前面再加四位。这就变成我们平时打的电话了。

当时我找领导有些事要说。问旁边的一位大姐。那个大姐只告诉我四位。让我打内线。我让她告诉我八位,我想用手机打。但对方就是不告诉我。

大家明白什么意思了吗?内线电话就在她的旁边,我打电话,她能听见。

当时,我和我的一个亲戚在一个单位。同时也遇到了一个男人的刁难。我不愿意声张和亲戚一起工作,感觉不自在。那个男人看出来我的心思,就诚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质问我,她是你亲戚吗?大有不说不行的味道。背地还不断的指责我自私。

我的公众号文章不止一次提到过一个剩女。这也是我有生以来最厌恶的一个人。只要身边有人聊天,她就会放下手里的工作。把脖子伸长二尺。不错眼珠的听。就像一个刚完工但雕琢丑陋的石像。那德行使想到一个成语“呆若木鸡”。

下面我再举一个“我的事,也是你的事”的例子吧。我曾经与一个农村的小伙子一起工作。因为当时的工作单位有两个女孩,一次无意中我提到过想介绍这两个女孩给自己的表弟和侄子谈对象。

那个小伙子说“我有个同学,你也帮着他介绍一个吧!”

我毕竟不是月老,——左手一堆男孩,右手一堆女孩。而且这方面我也没有经验。就婉言回绝了小伙子。

但小伙子当时就翻脸了“你是不是瞧不起我们农村人!”那表情简直是要和我决斗。我突然明白了,这家伙不是想让我给他的同学介绍对象,而是给他介绍。

在他的逻辑里,他的事,就是我的事。他没有对象,我就有义务帮他介绍。

穷人的心中充满了恐惧,这来自于不可预测世界的焦虑。所以,他们采取的方式一般就是两种。抱团取暖或直接侵入他人空间。

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盛行熟人文化,宣扬有人好办事。这也是一种穷人的心态。

那我们怎么办呢?

再说一下,我和那个可爱的剩女的矛盾吧!我在微博上写心理文章,不留神成了大v.不知道这个女人怎么嗅到我的味道。她不断给我打电话,问我的相关情况。让我不堪其扰。(当然我不得不承认,从一开始我就极度的厌恶她)。后来,剩女隐含着威胁我,不和她说话,就搅和我的工作。

我一怒之下找到她的直属领导。对她破口大骂。几乎我能想到的污言秽语都骂出来了。而且说,如果领导不管,我可以替他管。领导再三地劝我“她单身,有些个性,你别和她一般见识”。我果断的驳斥了领导,“她单身不是我的责任,我没容忍她的义务。”领导也无言以对了。

下一个问题来了!大家觉得,如果领导真的不管,我真的会动手吗?

真可能!而且我会让她一辈子记着我!

看到这,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我过分。不像咨询师,更像黑社会了。但这是必要的。要让对方明白,我们有明确边界,越界必遭严惩。

看看我们从小受的教育: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份厚道一分福……

而再看看穷人的逻辑:我是弱者,你就应该宽容我。我是老人,你应该体谅我。我是孩子,你应该原谅我。我是女性,你就应该照顾我。我单身,你应该哄着我……

这样两种思维的碰撞,最终只会导致穷人更加肆无忌惮,占了便宜后更加的心安理得。

不认可穷人的逻辑,这是你应该做的第一步。

容貌和金钱对于他们最重要

穷人心态的人,很重视金钱和容貌。

我经常因为工作关系参加一些酒局。一些四五十岁的土大款,都会找一些亮丽的女孩陪同。其实从年龄看,那些男人下面的功能恐怕只能尿尿了。但他为什么还要这样痴迷于女性?很简单炫富。你找个28的,我就找个22的。你找个211的,我就找个985的。拿钱砍呗!

即使是一般已婚男人也有这种倾向。夫妻发生矛时,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把钱都给你了,你还要怎么样!”

而对于心理贫瘠的女人心中也只有两件事——孩子和容貌。孩子是绑架丈夫的手段,美貌则是自己自信的资本。除此之外一无所有。简而言之一个字“穷”。

穷人很自恋

穷人心态的下一个特点是自恋。我认识一个领导“热心肠”。总爱帮别人。但被他帮过的人却对他多有怨言。因为他不论帮了谁之后,都会有意的炫耀自己。就像一个女孩被男的欺负,你帮了她,却让所有的人知道了女孩的事。女孩能感谢你吗?

这让我想到了新闻里的另一则消息。一个老太太掉到水里。被一个老复员军人救起来了。老太太及其家人对复员军人表示感谢。但这个复员军人却要求老太太写表扬信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事迹。老太太嫌丢人不答应。结果发生了口角。最后助人为乐变成了一场闹剧。

在自恋地驱动下,穷人的心态是这样的。“我帮你一次,你一辈子欠我的”。这有一种借高利贷的感觉。

对待这样的人,第一是最好别欠他们的。如果非用不可,提前说好“利息”。

穷人很自卑

自卑和自恋往往是表里的关系。一个人极度的自卑,往往会用过于自恋的方式表现出来。

谈谈我认识的另一位奇葩大姐吧!她总是爱到领导那告状。无论身边的人是否得罪她了。

这种人就像是我小时候比赛爬杆。自信的人会努力的自己往上爬。而自卑的人自己不但不爬,而且会拉身边人的后退腿,让其他人也爬不上去。通过打击别人来相对抬高自己。

还有另一位更奇葩的大姐。我们曾经同在一个防火重点单位工作。一位男同事不小心将打火机放到窗台上了。这事可大可小,要么,告诉那位同事,以后注意。要么像第一位奇葩大姐一样直接告状就是了。

但这位大姐,和我们语重心长地说“都是同事,大家不要声张。”可是一转身,她就抄起电话给领导告状去了。那表情猥琐的就像是冬天发霉的烂白菜。原来她不让其他人声张,是为了自己向领导表功。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好像只有她才配告状。

这样人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你只要反其道而行之,淡着她,就是对她最好的惩罚。

穷人很憋屈

穷人有两种表现形式,上边我们谈的是穷人外在攻击性,下面我再谈谈攻击转向自身的情况。

有些穷人会压抑自己心中的恨意。他怕身边的人看出来。他们没有反抗的能力,所以只能憋屈的忍让。

曾经我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有一个资深司机。之所以说“资深”是因为开始和老板一起创业的人都当官了。只有他还是个司机。所以他一直表现出一种逆来顺受的状态。脸上总是有一种标志性的僵硬微笑。有时候他也会无意间的表述自己的不满。但说出后马上就害怕了。

再谈一个例子,刘德华的粉丝杨丽娟的父亲跳海自杀事件。这位父亲也是穷人心态。他想迎合身边所有的人,逆来顺受。只有在遗书里骂刘德华时,才感觉有些许的反抗。因为他将要死了,他无所畏惧了。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马加爵。谈到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残忍。但了解他的经历后你会发现,他一直被欺负。据说,他的同学甚至会在他的杯子里撒尿。这是多年来极度压抑的爆发。

马加爵的身边也都是一些穷人心态的人。穷人有着欺软怕硬的特征。特别是对弱者更为残忍。马加爵是穷人,欺凌他的人也是穷人。他是被穷人逼成的杀人犯。

“穷人”的受害者情结

我们常看到老太太摔伤,然后诬告帮助他的小伙子的例子吧!对此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坏人变老的。另一种比较厚道的解释是,老人被摔糊涂了。

但这里面还有另一种穷人心态的解释。老人们恐惧被社会抛弃,希望和他人保持联系。她只要能够诬告这个小伙子,那在老太太的有生之年,小伙子就不可能“离开”她。而且老太太的儿女为了在小伙子那赚取更多的利益,而变的对自己母亲更为孝顺了。

穷人心中往往存在着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总是想攻击别人,另一方面总是在担心或认为别人将要攻击他。

在我以前的公众号文章中,也写过这样一个男人。一方面,他想尽办法让他人倒霉,比如:同事之间挑拨离间,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偷奸耍滑占同事便宜……

而他一旦被惩罚,则会表现出很无辜,很受伤的样子。甚至自我攻击。骂自己是“臭老坦儿”。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好像恨不得抽自己嘴巴子。

穷人骨子里有一种反社会的心态。但这种心态往往是通过认同强者来实现的。

陈水总事件大家知道吧!厦门公交车爆炸案的那个家伙。但事件出来后,你是否发现有不少人同情陈水总,通过他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

陈水总成了穷人们心中压抑已久但不敢爆发的潜意识的愿望的出口。

如果我们有兴趣去一下图书馆,人文类书籍借阅最多,都快泛滥的是什么书?希特勒,墨索里尼,山本五十六,岗村宁次……这也反映了穷人认同强者的心态。

这样的人有很多,数不胜数。对待这样的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不会有太大作用的。他们不会讲道理,也不会讲情感,因为这会使他们的贪婪步伐变慢。

对这样的人简单的策略是:用他时“诱之以利”。不用他时“胁之以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