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在我市的一些老城區,有很多老人居住在那裡,很多老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是選擇在家養老,但是事實上,很多時候,家並不安全,特別是對於身體素質正在下降的老年人。那麼這些老人的會面臨怎樣的問題呢?到底該怎麼解決呢?



「话题」加装小物件 老人“乐安居”
案例一

需要隨叫隨到的照顧,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就連喝口水也只能用吸管才能不被嗆到……這是目前住在南華西路88歲高齡老人何萬祥的現狀。好在,老伴珍婆婆身體還算可以。


「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珍婆婆說,他們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子女成家之後就只剩下二老住在這裡,最近這20多年來,老伴何萬祥一直腿腳不靈便,但是老伴會成現在這個樣子,要從今年年頭不小心在廁所摔倒了。

「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老伴何萬祥的這次意外摔倒,讓珍婆婆以後都格外小心。珍婆婆說,這間不足30平米的房子裡,他們住了足足65年,屋子的內部裝飾一直都沒有動過,甚至65年前房子的壁紙和瓷磚都還保留著。珍婆婆和老伴孩子,都在是這個地方長大的,可是這個曾經充滿人氣的地方如今卻冷冷清清。

「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话题」加装小物件 老人“乐安居”
案例二

和珍婆婆一樣高齡的老人徐義通,三年前老伴過世,兒女不在身邊,現在一個人住在龍溪二約1號,但是這位獨居老人除了腿腳不是很方便外,眼睛也不好,雖然2014年做了青光眼手術,但是看東西還是模糊不清。


「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而在徐義通老人家中,前後門的進門處和廁所處都有臺階,這樣的臺階對於身體機能已經下降的徐義通來說,無疑存在巨大的安全風險。

「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像珍婆婆和通婆婆這樣的長者,他們或獨居或孤寡,大都兒女不在身邊,居住在一些老舊的房子裡,家居環境並不安全。根據南華西街社工調研走訪發現,在我市,長者家居環境問題普遍比較嚴重,據調查顯示, 40%長者的房屋存在不同程度的出現漏水,牆體脫落黴潮、照明不足等情況。隨著年齡增長和家居環境的不斷惡化,造成長者的受傷比率也在快速增長。

「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很多老人家不願意去敬老院,希望有自己的空間,那麼到底該如何才能讓他們生活的更加安全呢?

(點擊視頻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家住南華西街龍慶裡39號地下的萍姨,她1990年被診斷為骨質增生,如今越發嚴重了,現在幾乎走路都成問題,子女都在深圳打工,一個人住摔倒了不止一次。

「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萍姨說,今年七月,南華西街的社工在她的家裡安全了防撞條、防滑墊和廁所扶手,她從那之後再也沒有在家中摔倒過,同時,這樣暖心的小物件讓她很感動。

「话题」加装小物件 老人“乐安居”
「话题」加装小物件 老人“乐安居”

據瞭解,這是南華西街實施的“樂安居”項目,這個項目主要是為了改善南華西街轄區內的獨居、雙老和孤寡的長者家庭的居家環境,項目從今年年初實施以來,反饋回來的評價非常好。

「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南華西街通過“一街三社”聯動機制,以社工專業服務介入,在社區開展“樂安居”項目。項目開展至今,成功募集政府、社會組織、社會捐款等資金2萬多元,為72戶長者家庭安裝扶手、防滑墊、安全燈、防撞角、柺杖等居家安全輔助裝置。

「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南華西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何曉嵐表示,南華西街是廣州市標準的老舊城區,老年人人口占據24%,約1萬2千多人,而樓房多以磚木結構的老舊平房為主,許多老舊民房未配備獨立衛生間,少房屋潮溼陰暗,長者一不小心就容易摔跟頭,長者的居家環境存在不少安全風險,南華西街一直在探索養老新模式。

「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何曉嵐還說,“樂安居”項目除了改善長者居家環境,還會有社工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可以算是一個養老新嘗試。

「話題」加裝小物件 老人“樂安居”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每位長者的期盼,但是如果沒有,那就讓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就像這樣暖心的小物件或者僅僅陪他們聊聊天,他們的世界就會變得不同,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來加入關愛長者的隊伍裡,為他們提供更安全的家居環境。

想觀看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每週一至週五晚上20點05分廣州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的《城市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