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剛過的第一夜,你可知道深圳這道「迷彩綠」徹夜未眠

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肆虐深圳,全市70多處發生內澇,不知道多少樹木被吹倒,多少車輛被困……

“鈴鈴鈴… …”16日晚8時許,深圳市龍崗區人武部和坪山區人武部值班室電話先後急促響起,電話那頭是在深圳市三防指揮部值守的深圳警備區戰備建設處處長李霄山,他下達命令,“坪山區坪龍田街道同富裕工業區水位上升,部分群眾被積水圍困,要求你部派出民兵應急分隊執行救援任務。”

龍崗區人武部部長馮志剛、坪山區人武部政委潘強接到命令後,分別帶領一支衝鋒舟民兵應急分隊和救援器材,從兩個不同方向向同富裕工業區緊急馳援。到達指定地域後,面對2米多深的內澇積水,官兵們迅速展開作業,啟動衝鋒舟,爭分奪秒投入搜救、轉移群眾行動……救援行動一直持續到凌晨5點多,急風驟雨中那道道“迷彩綠”,成為被轉移群眾心中最溫暖的記憶。

這是深圳警備區組織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晝夜參與抗颱風行動的一個縮影。

面對呼嘯肆虐的“山竹”,深圳警備區官兵及民兵預備役人員聞令而動,全力支援地方防抗颱風,先後出動民兵近10300餘人次,轉移安置群眾近8萬人,解救被困群眾365人,運送各類物資142噸。

台风刚过的第一夜,你可知道深圳这道“迷彩绿”彻夜未眠

民辦徹夜清理城市主幹道

16日,隨著夜幕降臨,深圳市內風雨略微減弱,但後續的救災抗災工作仍在繼續,深圳民兵仍然堅守在救災抗災第一線。

下午17時許,寶安區東寶河出現決口險情,出現洪水倒灌、水位加深等緊急情況。寶安區人武部接到救援請求,緊急集結附近100餘名民兵應急隊員參與救援,執行加固河堤、堵塞缺口任務。

救援現場,每個民兵都在緊張忙碌著,他們有些迅速裝填沙袋,有些扛起沙袋就飛奔向河堤缺口,爭分奪秒、持續奮戰,以最快速度化解險情……救援行動持續到深夜零時許。

20時30分,橫崗街道紅棉路與深峰路交匯處路口積水深約70釐米,路邊多棵樹木被吹倒,多輛途經車輛被困、群眾情緒比較擔憂。

台风刚过的第一夜,你可知道深圳这道“迷彩绿”彻夜未眠

龍崗區人武部聞令出動民兵救援小分隊,頂著急風驟雨、衝破道路攔阻障礙,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兵分兩路迅速展開救援行動,清理倒地阻礙交通的樹木,將受困車輛推離積水地段,並轉移受困人員。

“明天早上6點之前全區道路要全部通車!”這是羅湖區人武部16日晚9點接到的“死命令”。

羅湖區人武部當即向所屬各街道下達命令:各街道立即派出30至50名民兵配合城管對本轄區的城市主幹道進行清理。

“一、二、三,起!”隨著一聲聲有節奏的吶喊,官兵與城管分工合作,城管負責切割運輸,民兵負責裝載堆卸,在風雨中幹勁十足……為了保暢通,官兵們一直奮戰到凌晨4點。

台风刚过的第一夜,你可知道深圳这道“迷彩绿”彻夜未眠

轉移安置群眾近8萬人

“快看,解放軍來了……”在同富裕工業區,看見微弱的燈光中解放軍乘坐衝鋒舟前來救援的身影,被困群眾不禁激動起來。

官兵們陸續將受困群眾轉移到安全安置點……最後一批民兵應急隊員撤出時,時間已經到了凌晨5點多。急風驟雨中那點點“迷彩綠”,成為他們心中最溫暖的記憶。

颱風剛過之夜,警備區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從未停歇,深圳全城到處都可以看到“迷彩綠”湧動的身影。

馬巒街道東縱路157號,14名群眾被積水圍困。石井街道坪葵路272號工廠涉水嚴重,情況緊急。園嶺街道百花二路的樹木被颱風颳倒嚴重,嚴重影響居民生活。龍田街道龍田小學後面2臺車輛被積水圍困……一個一個險情不斷出現,一道一道指令不斷下達,官兵們總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展開救援,圓滿完成任務。

在應急避險場所,官兵們協助開放應急避險場所,搬運食品、毛巾、涼蓆等救災物資,幫助分發救災物資,安撫受災群眾,擔任值班任務。

在備勤巡邏線上,福田口岸和皇崗口岸共派出100餘名民兵24小時備勤,防止海水倒灌、隨時報告突發情況。

入夜的鵬城,風繼續颳著,雨持續下著,災害後的抗災救災工作仍在延續,而這一抹抹暖心的“迷彩綠”也將繼續在深圳百姓每個需要的時刻閃現,成為颱風過後這個城市最美麗的彩虹。

台风刚过的第一夜,你可知道深圳这道“迷彩绿”彻夜未眠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深圳警備區部隊及民兵預備役人員在打贏“山竹”攻堅戰中走在最前列,險重危難任務衝在最前面,髒活累活幹在最前沿,搶抓時間,埋頭苦幹,或用斧頭鋸子砍斷倒伏的樹木,或徒手搬運被風吹斷的樹枝,或清除路面的淤泥積水,或淌深水搜救轉移群眾……

雖然滿身黃泥、渾身溼透,但大家熱情高漲,幹得熱火朝天,每名官兵都竭盡全力掃除“攔路虎”、開闢救援道、堵住決水口,點點“迷彩綠”構成了鵬城深夜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台风刚过的第一夜,你可知道深圳这道“迷彩绿”彻夜未眠

據深圳警備區司令員武啟龍介紹,面對呼嘯肆虐的“山竹”,深圳警備區官兵及民兵預備役人員聞令而動,全力支援地方防抗颱風,先後出動民兵近10300餘人次,各類物資器材3萬餘件(套),轉移安置群眾近8萬人,解救被困群眾365人,運送各類物資142噸。

【記者】向雨航

【通訊員】劉少龍 歐錦堅

【作者】 向雨航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