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女人,当妈当成了奴隶

也许你和我一样,初为人母时,争先恐后去做100分妈妈,急着抛弃自己。

生了老大的那两年,我一直走在满分妈妈这条艰辛的路上。孩子晚上发烧,折腾到半夜,终于退烧睡着了,我靠着床头呆呆的坐着,看着孩子的脸。

孩子爸说:趁孩子睡着了,赶紧睡,一会儿他又醒了,我们又没得睡了。我气得咬牙切齿:不知道你怎么睡得着,是亲爹吗?

给孩子喂饭,奶奶和外婆看到了,都劝说:你先自己吃,自己吃完了,再管他,等他吃完,你的饭菜都凉了。

我就是听不进去,那有自己先吃饱,让孩子饿着的理。

奉献奴隶精神,自我时间和需求一而再再而三的压缩。还是会时常觉得愧疚,觉得还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还可以做的更好。

标杆越大,越对现状不满意,时而像祥林嫂,充斥着受害者心理;时而像炸药桶,一点就着。

放下满分妈妈的标杆,是在生了老二之后。

有多少女人,当妈当成了奴隶

娃爹的建议不算没有良心,合理分配精力。

老人的建议也不错,自己吃饭5分钟,赶紧喂娃,娃的饭还是热的。先喂完娃,自己那份饭早已经凉透了,还得去热,这是重复劳动。

妈妈在考虑孩子的利益时,也该顺带考虑下自己利益,这不是对“母亲”这个职责的亵渎。

即便身为人母,我们仍然需要一个角落安放自我,权衡孩子利益和自我利益,给自我留些余地。“自我”是生活目标和乐趣的基石,不慌乱,不自卑。

所以,这些年我常对自己说:做70分的妈妈,留点精力给自己。

有多少女人,当妈当成了奴隶

有天回家,哥哥对我说:妈妈,妹妹早上哭了,因为你没跟她说再见。这件事,哥哥已经多次提醒我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妹妹说:妈妈,你明天能跟我说了再见,再去上班吗?

柔柔的声音,软软的身体,这个要求一点不过分。

放在以前,我会立马承诺说:可以,明天早上妈妈跟你说了再见再走。

为了这声再见,后面要承担多少英勇就义,先按下不管。只管先满足孩子,容不下孩子眼里有一丝一毫的失望,一切以孩子的利益为基准。

我很早出门,才能早点回来,这样能完成工作,又能检查哥哥的作业,还能不耽误睡前给妹妹读书。

所以我没办法妥协,在家等着妹妹起床,去满足她每天早上盼着的那声“再见”。

为了这声再见,背后要付出多少辛苦。比如,等孩子睡着了,再爬起来熬夜做未完成的工作。

这样的举动看上去好感人,其实一点都不伟大。妈妈也是血肉之躯,不是铁打的,健康的身体,才谈得上长久的陪伴。

有多少女人,当妈当成了奴隶

妹妹紧紧地挨着我,凝视着我,期待着我回答。孩子的笑容与哀愁,总是特别让人怜惜。

我抖了个机灵说:妈妈现在跟你说再见,你把它藏在心里,明天起床的时候,再打开看,就像妈妈早上跟你说的一样。

她立刻多云转晴,把小手放我的嘴巴,笑着说:你说吧,妈妈。

我说:再见,小妹妹。

她立马把小手攥紧,生怕里面的话跑掉一样,然后放在胸口压着。又说:妈妈,我也要说再见了,你要接好哦。

我模仿她的动作。

小妹妹两只手紧紧地窝在胸口,转过头看着我说:妈妈,我藏在心里的再见,我在幼儿园也能看吗。

我说:能呀。

她甜甜地笑着,几秒后,又沉思说:妈妈,我在幼儿园的时候想妈妈,却不知道妈妈有没有在想我。

淡淡的一句,让人心泛涟漪,但这就是思念的本色,有甜亦有苦。妈妈已无法承担掉所有的苦,只留下甜。

做70分的妈妈,留点精力爱自己。

有多少女人,当妈当成了奴隶

我的一个好友,两个娃,老大四岁,老二还是个奶娃。

老大说想坐火车,说了几次,妈妈觉得再不满足孩子,对不住孩子了。没有到节假日,只有等周末了。周六又要加班,只有周日一天。

她想的办法是,开车半小时,到一个公交车附近,那边有免费的停车场,还有一趟公交车直达火车站,到了火车站,买了一张到苏州的火车票,几十分钟下车了。

下车后在车站玩一会儿,再买返沪的票坐火车回来,然后再坐公交车,停车的地方拿车,开车回家。这样既经济又满足娃的愿望。

两个小娃娃,一对小夫妻,光听这复杂的路线我都怕了。更别提路上奶娃一会儿要吃,一会儿要拉。

更有个插曲,因为老二哭闹,慌乱之中把车钥匙拉在火车上了,取车时才想起来,两夫妻互相责怪。

妈妈此刻心力体力已经透支到了极限,这时老大吵着困了,要回家睡觉。

妈妈终于崩溃了,对着娃怒吼:就是你说要看火车,全家人都陪你来,我还没喊累呢,你喊什么!

孩子不知所措的缩在角落,不敢说话,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有多少女人,当妈当成了奴隶

我们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父母有天突然善心大发,带了我们去了好玩的地方,吃了好吃东西,本来兴趣盎然。

也许我们没有注意到父母的疲惫,没有注意到父母隐忍了一天的不耐烦,突然一顿吼骂下来,所以的快乐都烟消云散了。

刻在记忆里的,只有父母的暴风骤雨,和自己的恐惧委屈。

一场透支父母体力,情绪埋伏的旅行,远不如在家“无聊”着。对孩子来说,只要妈妈是开心的,迪拜海滩的沙子和家门口的沙子,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我现在带孩子出门,会选权衡在这一趟下来的所花费的精力,是否真的都在自己的承受的范围内,而不是前半段兴趣盎然,后半段英勇就义。

一趟旅行,除了让孩子快乐外,我也需要自己快乐。

做70分的妈妈,保留一点快乐的权利。

有多少女人,当妈当成了奴隶

我刚生完老大的时候,经常逛论坛,那时候还没有朋友圈,养娃基本靠混论坛。

一个有名的母乳论坛,提倡全母乳喂养,宣扬每个妈妈都有能力全母乳,母乳不够就追奶,都达到全母乳。

作为天生奶牛的我,从来没有感受过没奶的痛苦。直到目睹了我一个同事追奶的艰辛,即便理论上成立,但要每个妈妈都做到全母乳真的太难了。

记得有个妈妈在论坛上说,最近工作太累,追奶一直没有成功,打算添加一半的配方奶粉了。

吃瓜群众立马围了上来,劝说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更有言辞过激的说,爱孩子,这点苦不能吃吗,咱娃不能与牲口抢粮食。

母乳最好,奶粉也足够好。爱孩子就要爱到100分,就要奉献自己,这种逻辑给妈妈的压力太大了。

在累的不想亲喂的晚上,给孩子一瓶配方奶;在累的不想读书的晚上,给孩子一个pad;在累的不想做饭的下午,给孩子点份外卖,这些都不过分。

少吃一顿奶,少读一本书,少玩一次游乐园,孩子并不会有多少影响。而妈妈一再强迫自己去完美每个细节,去丝丝入扣,就有了种悲壮的味道。

任何一份健康的爱都是成就彼此,而非牺牲一方。

有多少女人,当妈当成了奴隶

母子关系,说宏大点,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说微观点,孩子对妈妈的需求每个阶段都在变,咿呀学语的孩子需要一个尽心尽力照顾她的母亲;到青春年少时,跟同学谈起父母,又需要一个拿得出手的妈妈。

我们无法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完美人设中自如切换。

不如就做70分的妈妈,刚刚好,保留一个自我的角落。

站远一点看,我们和孩子是两条平行线,我有我的人生,你有你的。

我们在考虑孩子的利益的时候,也要兼顾下自己的利益,这才是更长久,更轻松的亲子关系。

做70分的妈妈,保留自我,保留快乐的权利,这样的妈妈才更快乐。毕竟,假如妈妈不快乐,孩子哪里敢快乐呢?

努力去爱孩子,而非用尽全力去爱。

来源 |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