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女人,當媽當成了奴隸

也許你和我一樣,初為人母時,爭先恐後去做100分媽媽,急著拋棄自己。

生了老大的那兩年,我一直走在滿分媽媽這條艱辛的路上。孩子晚上發燒,折騰到半夜,終於退燒睡著了,我靠著床頭呆呆的坐著,看著孩子的臉。

孩子爸說:趁孩子睡著了,趕緊睡,一會兒他又醒了,我們又沒得睡了。我氣得咬牙切齒:不知道你怎麼睡得著,是親爹嗎?

給孩子餵飯,奶奶和外婆看到了,都勸說:你先自己吃,自己吃完了,再管他,等他吃完,你的飯菜都涼了。

我就是聽不進去,那有自己先吃飽,讓孩子餓著的理。

奉獻奴隸精神,自我時間和需求一而再再而三的壓縮。還是會時常覺得愧疚,覺得還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還可以做的更好。

標杆越大,越對現狀不滿意,時而像祥林嫂,充斥著受害者心理;時而像炸藥桶,一點就著。

放下滿分媽媽的標杆,是在生了老二之後。

有多少女人,當媽當成了奴隸

娃爹的建議不算沒有良心,合理分配精力。

老人的建議也不錯,自己吃飯5分鐘,趕緊喂娃,娃的飯還是熱的。先喂完娃,自己那份飯早已經涼透了,還得去熱,這是重複勞動。

媽媽在考慮孩子的利益時,也該順帶考慮下自己利益,這不是對“母親”這個職責的褻瀆。

即便身為人母,我們仍然需要一個角落安放自我,權衡孩子利益和自我利益,給自我留些餘地。“自我”是生活目標和樂趣的基石,不慌亂,不自卑。

所以,這些年我常對自己說:做70分的媽媽,留點精力給自己。

有多少女人,當媽當成了奴隸

有天回家,哥哥對我說:媽媽,妹妹早上哭了,因為你沒跟她說再見。這件事,哥哥已經多次提醒我了。

晚上睡覺的時候,妹妹說:媽媽,你明天能跟我說了再見,再去上班嗎?

柔柔的聲音,軟軟的身體,這個要求一點不過分。

放在以前,我會立馬承諾說:可以,明天早上媽媽跟你說了再見再走。

為了這聲再見,後面要承擔多少英勇就義,先按下不管。只管先滿足孩子,容不下孩子眼裡有一絲一毫的失望,一切以孩子的利益為基準。

我很早出門,才能早點回來,這樣能完成工作,又能檢查哥哥的作業,還能不耽誤睡前給妹妹讀書。

所以我沒辦法妥協,在家等著妹妹起床,去滿足她每天早上盼著的那聲“再見”。

為了這聲再見,背後要付出多少辛苦。比如,等孩子睡著了,再爬起來熬夜做未完成的工作。

這樣的舉動看上去好感人,其實一點都不偉大。媽媽也是血肉之軀,不是鐵打的,健康的身體,才談得上長久的陪伴。

有多少女人,當媽當成了奴隸

妹妹緊緊地挨著我,凝視著我,期待著我回答。孩子的笑容與哀愁,總是特別讓人憐惜。

我抖了個機靈說:媽媽現在跟你說再見,你把它藏在心裡,明天起床的時候,再打開看,就像媽媽早上跟你說的一樣。

她立刻多雲轉晴,把小手放我的嘴巴,笑著說:你說吧,媽媽。

我說:再見,小妹妹。

她立馬把小手攥緊,生怕裡面的話跑掉一樣,然後放在胸口壓著。又說:媽媽,我也要說再見了,你要接好哦。

我模仿她的動作。

小妹妹兩隻手緊緊地窩在胸口,轉過頭看著我說:媽媽,我藏在心裡的再見,我在幼兒園也能看嗎。

我說:能呀。

她甜甜地笑著,幾秒後,又沉思說:媽媽,我在幼兒園的時候想媽媽,卻不知道媽媽有沒有在想我。

淡淡的一句,讓人心泛漣漪,但這就是思念的本色,有甜亦有苦。媽媽已無法承擔掉所有的苦,只留下甜。

做70分的媽媽,留點精力愛自己。

有多少女人,當媽當成了奴隸

我的一個好友,兩個娃,老大四歲,老二還是個奶娃。

老大說想坐火車,說了幾次,媽媽覺得再不滿足孩子,對不住孩子了。沒有到節假日,只有等週末了。週六又要加班,只有週日一天。

她想的辦法是,開車半小時,到一個公交車附近,那邊有免費的停車場,還有一趟公交車直達火車站,到了火車站,買了一張到蘇州的火車票,幾十分鐘下車了。

下車後在車站玩一會兒,再買返滬的票坐火車回來,然後再坐公交車,停車的地方拿車,開車回家。這樣既經濟又滿足娃的願望。

兩個小娃娃,一對小夫妻,光聽這複雜的路線我都怕了。更別提路上奶娃一會兒要吃,一會兒要拉。

更有個插曲,因為老二哭鬧,慌亂之中把車鑰匙拉在火車上了,取車時才想起來,兩夫妻互相責怪。

媽媽此刻心力體力已經透支到了極限,這時老大吵著困了,要回家睡覺。

媽媽終於崩潰了,對著娃怒吼:就是你說要看火車,全家人都陪你來,我還沒喊累呢,你喊什麼!

孩子不知所措的縮在角落,不敢說話,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有多少女人,當媽當成了奴隸

我們小時候也有這樣的經歷,父母有天突然善心大發,帶了我們去了好玩的地方,吃了好吃東西,本來興趣盎然。

也許我們沒有注意到父母的疲憊,沒有注意到父母隱忍了一天的不耐煩,突然一頓吼罵下來,所以的快樂都煙消雲散了。

刻在記憶裡的,只有父母的暴風驟雨,和自己的恐懼委屈。

一場透支父母體力,情緒埋伏的旅行,遠不如在家“無聊”著。對孩子來說,只要媽媽是開心的,迪拜海灘的沙子和家門口的沙子,其實沒有太大區別。

我現在帶孩子出門,會選權衡在這一趟下來的所花費的精力,是否真的都在自己的承受的範圍內,而不是前半段興趣盎然,後半段英勇就義。

一趟旅行,除了讓孩子快樂外,我也需要自己快樂。

做70分的媽媽,保留一點快樂的權利。

有多少女人,當媽當成了奴隸

我剛生完老大的時候,經常逛論壇,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養娃基本靠混論壇。

一個有名的母乳論壇,提倡全母乳餵養,宣揚每個媽媽都有能力全母乳,母乳不夠就追奶,都達到全母乳。

作為天生奶牛的我,從來沒有感受過沒奶的痛苦。直到目睹了我一個同事追奶的艱辛,即便理論上成立,但要每個媽媽都做到全母乳真的太難了。

記得有個媽媽在論壇上說,最近工作太累,追奶一直沒有成功,打算添加一半的配方奶粉了。

吃瓜群眾立馬圍了上來,勸說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更有言辭過激的說,愛孩子,這點苦不能吃嗎,咱娃不能與牲口搶糧食。

母乳最好,奶粉也足夠好。愛孩子就要愛到100分,就要奉獻自己,這種邏輯給媽媽的壓力太大了。

在累的不想親喂的晚上,給孩子一瓶配方奶;在累的不想讀書的晚上,給孩子一個pad;在累的不想做飯的下午,給孩子點份外賣,這些都不過分。

少吃一頓奶,少讀一本書,少玩一次遊樂園,孩子並不會有多少影響。而媽媽一再強迫自己去完美每個細節,去絲絲入扣,就有了種悲壯的味道。

任何一份健康的愛都是成就彼此,而非犧牲一方。

有多少女人,當媽當成了奴隸

母子關係,說宏大點,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說微觀點,孩子對媽媽的需求每個階段都在變,咿呀學語的孩子需要一個盡心盡力照顧她的母親;到青春年少時,跟同學談起父母,又需要一個拿得出手的媽媽。

我們無法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完美人設中自如切換。

不如就做70分的媽媽,剛剛好,保留一個自我的角落。

站遠一點看,我們和孩子是兩條平行線,我有我的人生,你有你的。

我們在考慮孩子的利益的時候,也要兼顧下自己的利益,這才是更長久,更輕鬆的親子關係。

做70分的媽媽,保留自我,保留快樂的權利,這樣的媽媽才更快樂。畢竟,假如媽媽不快樂,孩子哪裡敢快樂呢?

努力去愛孩子,而非用盡全力去愛。

來源 |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