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获得感指数能否反映你的实际感受

近现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是国人缺乏量化思维,在思维层面缺乏量化思维就很难对事物升起量化的想法,总是以“大量、少量、适量”去描述比例,用“非常、强烈、极度”去描述情绪反应,用“适度、温和、积极”表述经济政策。由于每个人的主观标准不同,造成解读不同,难以准确传播信息。这种定性表达方式反映了缺乏量化思维的结果,并且这种思维造成对事物的探究就此止步,不再进一步去利用量化思维建立数学模型对事物进行描述,进而脱实向虚,利用纯数学进行演绎,从而升华为规律或理论,进行精确的传播,再去指导实践。

近现代的工业革命是建立在专业大协作的基础之上,专业协作的基础是标准化和模块化,而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基础就是量化思维。显而易见,由于中国人缺乏量化思维导致在近现代工业革命中的落后。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需要量化的事物,比如今年某网站就推出了幸福指数以量化的方式去描述幸福感受,由于幸福主观成分居多,对于这样的指数,普遍反响不大,这样的指数是否反应了真实的幸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对于获得感我们完全可以量化。

获得感指数就是量化的产物,是我们的一次有益探索。

我们摘录了2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自国家统计局官网)、居民消费水平(自国家统计局官网)、当年的全国平均房价,以粗略估计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三口之家两个劳动力则需要15年买房,故每人每年购1平方米。居民获得感指数=(居民消费水平-全国平均房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此计算出近20年居民获得感指数,从图表可以看出居民获得感在近20年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这样的获得感指数能否反映你的实际感受​ 从以上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997年获得感逐步攀升,至2008年达到顶峰,众所周知的原因,2008年大地震后一年,居民获得感急剧下降,之后又呈V型反转,在2011年至2014年回到顶峰,从2014年开始逐年下滑。

获得感指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正比,和人均消费水平与房价的总和成反比。可以说房价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获得感。

这样的获得感指数能否反映居民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获得感呢?期望听到您的看法。

注:主要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房地产数据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