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今天跟大家講個恐怖故事:

小學生放假了

...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前幾天,一位媽媽在網上曬出自己的“暑期費用清單”▼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暑期費用清單上寫著——

旅遊:塞班“四晚五日遊” 三人:16797元

全託班:3250元-4850元

興趣班:寫作班1350元、少兒英語班2600元、游泳班:2200元

合計:27797元

媽媽們看了,直呼▼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但不得不說,

培訓班和旅遊好像早就成為孩子暑假的標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暑假上!”

“看過世界的孩子更強大!”

...

這些可怕的育兒口號拼命傳到父母耳邊,

每一句口號都在叫父母們花錢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去年,廣州的一位高管媽媽算了一筆賬,

一個暑假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錢…

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

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

7月份鋼琴考級,200元一節,一共2000元;

老是在家不好,需要鍛鍊,又報了個游泳班2000元;

假期要結束了,該收心了,又要報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

算算帳,20000(美國遊學)+5000(阿姨)+2000(鋼琴)+2000(游泳)+6000(培優)=35000!!!

僅僅一個暑假,3萬5就沒了!!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我曾經帶小魚參加一個週末的親子活動,

同組的媽媽聊到給孩子報的興趣班,

她給孩子請的是前國家隊的兵乓球教練,

好幾十萬..............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有時候想狠個心把孩子送回鄉下拔拔花生算了,

也是一項讓孩子強身健體又增長見識的活動,

但小魚可憐巴巴地跟我說:

我是班裡唯一沒有出過國的...

聽到這個,我又心酸又愧疚,

簡直想馬上給小魚辦轉學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暑假除了燒錢,還傷神。

下面是一位媽媽在孩子暑期裡的行程▼

6:00 全家起床

6:30 帶女兒出門(從城東出發,路上可以吃一個雞蛋,因為沒地方停車,一般都會騎電動車去)

7:00~8:00 陪女兒在市中心上游泳課

8:00~8:30 帶女兒到單位,吃早飯

9:00~10:00 在辦公室,監督女兒完成兩套計時口算,以及前一天晚上某數學培訓班的作業(通過iPad完成)

10:00~10:30 陪女兒一起上網絡一對一英語課

10:30~11:00 陪女兒練習半個小時的尤克里裡

11:00~11:30 午飯,在單位食堂簡單填飢

12:00~13:00 送女兒參加一對二游泳強化班(因為八月底要淘汰賽了)

14:00~16:30 送女兒去上英語課

17:00~18:00 晚飯

18:00~20:00 送女兒去上數學培訓班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這簡直就是一份“家長累死了孩子也沒有很快樂”的行程表。

而對於還要上班的父母來說,

還要夾縫中帶娃!

想起自己以前的暑假,

睡到自然醒的一天,

《新白娘子傳奇》和《西遊記》輪流看,

沒有手機、沒有ipad...

約幾個小夥伴一起打遊戲就很開心。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主要是不!花!一!分!錢!

還不!勞!煩!爸!媽!

那時候上培訓班的同學極少極少,

但是...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現在,不上培訓班的孩子反而成了另類。

焦慮的家長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學的比別人少,

玩的比別人多...

所以暑假是個追趕的大好機會。

《少年說》裡面在勇氣臺上喊

“希望少上點補習班”或者“我想上XX班,不想上XX班”的不在少數,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如果孩子在培訓班裡不快樂

那我們養育孩子的目的是否走偏了?

更!重!要!的!是!

媽媽們省下買衣服的錢給孩子報的培訓班,

他們竟然用全身的細胞都在拒絕!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真的是母性的光輝才支撐著我不打他們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我原本可以過得很快樂,是暑假害了我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學校老師臉上笑嘻嘻地把孩子交回給我們:

願你們母慈子孝,不要雞飛狗跳,中飯記得燒,作業耐心教,談話要和藹,逆反不能叫,交流總微笑。請牢記: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孩子過個暑假,我衣服都買不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